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識字3》教學反思

《識字3》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識字3》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識字3》教學反思

《識字3》教學反思1

《識字4》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這是一首寫小動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兒歌。這裏寫的小動物大都是昆蟲,因此,本課要求認識的字大都有蟲字旁。本課要求識記14生字,會寫2個字,識字量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識字。

學生在課前背誦有關春天的詩,我就從季節導入,啟發學生想象夏天的情景。此時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帶領學生走入情境,走入“動物王國”,説説夏天裏小動物們在幹什麼。

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賞,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鼓勵學生多識字,使學生有識字的衝動,能體會到識字的快樂。一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識字,而圖片是個好幫手。因此由圖片進入詞語的認讀,學生積極性很高,但這一次對詞語的認讀,是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説出來的,這是最淺顯、最直觀的;接下來去掉圖片,讓學生翻開書來拼讀書中的詞語,這是學生藉助拼音來認字的過程,加上“小老師”的領讀,是學生不斷跟詞語見面的過程;帶着拼音直呼詞語,使學生能夠熟讀詞語,逐漸丟掉拼音這根枴棍;最終去掉拼音打亂順序讀,就是對學生是否掌握詞語認讀的檢測。識字時,我將所有蟲字旁的字放在一起,舉例説明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在掌握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後,學生自主識記其他蟲字旁的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與運用,説出其他蟲字旁的字,真正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本文的另外三個生字“展、運、網”利用隨文識字的方法,使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字義,其中“網”字運用自理識字,觀察古體字,以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寫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對比觀察“螞、蟻”兩個字,使學生髮現雖然都是蟲字旁的字,但在佔格上有不同。範寫時強調蟲字旁的“提”不能寫成“橫”,“蟻”字右半部分的筆順是點、撇、捺,以達到學生練寫時正確、規範,再通過展示與評價,使學生的書寫達到美觀。同時,強調寫字姿勢必不可少。一年級學生學習寫字,寫字姿勢十分重要,因此我通過兒歌提醒大家“寫字姿勢三個一:一尺、一寸、一拳。”學生通過背誦,自覺地坐直。在提筆寫字前,我先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筆畫、佔格,範寫時再次強調,以達到學生練寫時正確、規範。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學生有問題的書寫,通過投影儀展現出來,大家共同評價,從而使學生的書寫向“美觀”這一目標邁進。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年級學生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寫字,因此我播放了樂曲,使學生在音樂中靜下心來練寫,效果不錯。

本節課中還有一些不足:在運用課文插圖上應更細緻些,一方面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如觀察蜻蜓的翅膀,就很容易理解“展”的意思。在講解形聲字時,本課大多是蟲字旁的字,可對比較難的生字提出來講解,簡單的可以快速帶過以節省時間。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形聲字的特點,以及本文句式的特點要啟發學生自主發現。

《識字3》教學反思2

識字教學相對於閲讀教學而言是比較枯燥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教師能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遊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識字3》這篇集中識字的課文,它以對子作為文章的載體,描繪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對對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激發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筆者根據課文的特點設計了五個小遊戲,讓學生學得輕鬆而且快樂,既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也領會了對子的特點,初步學會了對對子,激發了學生對這種傳統文化的興趣。

遊戲開路激發學習興趣

課伊始,老師説跟小朋友們做一個遊戲:老師説天,學生對地,老師説上,學生對下,老師説前,學生對後……(上下前後大小左右多少來去黑白高低遠近粗細遠近古今明暗早晚有無出入寬容買賣南北首尾西東始終乾濕公私美醜薄厚。)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因為簡單易對,學生興致勃勃。接下來老師問:“太陽對什麼?黃狗對什麼?”由一個字對它的反義詞到兩個字而且沒有反義詞,學生感到困難疑惑,好奇心萌發了。接着老師説:“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首有趣的對子歌吧。”學生對新課文就充滿期待了。

遊戲讓朗讀趣味橫生

這首對子歌情境優美,語言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朗讀是最有效的瞭解課文的方法,老師想通過由淺入深地讀,有層次地推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真正實現通過課文來學語文的理念。但反覆的單調的朗讀會使學生厭倦,怎樣讓學生讀的有趣味,筆者設計了一個朗讀的遊戲。在學生讀正確讀通順後,設計了師生輪讀,即老師讀單數行,學生讀雙數行;師生分讀即老師讀“對”前面的內容,學生讀“對”和後面的內容;拍手讀,即學生一邊讀一邊拍手打節奏。讀“雲”時自拍一次,讀“對”時和同桌互拍一次,讀“霧”時再自己拍一次。也可以在讀“對”時輕輕地拍一下桌子,或者在空中和老師對拍一次。再讓學生設計其它的有趣的方法,學生讀的有趣味,讀了還想讀,就為課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在遊戲中領會對子的規律

這首對子歌共三個小節,每個小節的最後兩行隱藏着成語,共有五個成語,怎麼樣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並運用這個語言規律呢?先出示一個小節的內容,(第三小節)讓學生尋找規律。有熟練朗讀的基礎,班級中會有聰明的學生髮現了這個規律:如果把對字去掉,它就是一個成語。

老師就引導學生做這個遊戲,用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五個句子,讓學生嘗試着把對字去掉變成成語。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做到,而且很有興致。為了讓學生理解“和風細雨、藍天碧野、萬紫千紅、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這五個成語,老師又設計了一個“猜猜看”的遊戲。課文中有兩頁插圖,前幅畫的是山清水秀的情景,後幅畫的是鳥語花香的景象。讓學生把這兩個成語貼到相應的圖上去,並要説明理由。再用多媒體出示了另外三個成語的圖片,讓學生猜再説出理由。圖片很美,環節很有趣,學生猜得不亦樂乎。猜中成語後出示成語,並學習成語中的生字。再引導學生做另一個遊戲,出示這冊課文前幾篇課文中的成語,讓學生在成語中加一個“對”字,變成對子。既複習了前幾課中的成語,又複習了對子的這個特點。

在遊戲中複習生字

當學生學完課文後,應當複習本節課所學的生字,加深記憶。老師在這裏安排了兩個遊戲。一個遊戲是編了幾句話,把本課的生字放進去,讓學生來讀這些句子。(比如:這是一個萬紫千紅的季節!陽光下,飛舞着許多蜜蜂和蝴蝶!餘杭是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讓我們愛護自己的家鄉,讓家鄉的水更清,天更藍。)

另一個遊戲是師生做對口令的遊戲。老師説:“我是李,我有上下兩層樓,誰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可以對:“我是秀,我也上下兩層樓,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説:“對對對,李和秀,好朋友。”在遊戲的過程中複習了本節課中的音近、形近的生字。

在遊戲中拓展延伸

上課伊始的時候曾經跟學生做過對反義詞的遊戲。還提出“太陽對什麼?黃狗對什麼”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課文學習接近尾聲時,學生已經領會到對子的規律,可以讓學生試着對一對,並解開謎題。老師出示對子。大對(),多對(),黃狗對(),鴨子對()。()對小,()對少,()對香蕉,()對黃桃。在這個遊戲的設計中,老師有意識在安排了一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比一比》)的內容,課前還有意識地複習過。學生並不覺得難,學生做完這個遊戲後,明白對子並不都是反義詞,只要內容相對也可以。

在這篇課文中,由於老師根據課文的特點有意識地安排了適當的遊戲,學生學得有趣味,覺得輕鬆,也學得紮實而有效,老師也實現了想通過課文學語文的目的。

《識字3》教學反思3

這是識字課文,通過孩子們反覆讀、反覆地理解、感知,在學文的過程中有機地進行識字教學,多次、多角度讓學生與生字見面,加深孩子們對於生字的掌握程度。綜合前面幾節識字課的教學,通過課下反思,現針對《識字3》一課,做簡單分析如下:

一、悟中識字,提高孩子們的閲讀能力。

在我們的教學中常常存在着孩子們對生字的短時記憶的情況,孩子們在學字時記得很好、很快,但過一段時間又忘記了。那麼。又如何使孩子們對識的字記得牢呢?

其實我們教學中國漢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將文化融入漢字,使孩子們能感受到中國漢字所藴涵的美。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告訴孩子們漢字的演變、來歷,以及與漢字有關的小故事,使這些漢字在孩子們的眼裏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動、鮮活起來,變成一幅幅圖畫、一個個故事。

而且,我在教學中還倡導學生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做到隨文識字,學以致用。我又鼓勵孩子們去廣泛閲讀課外讀物,利用閲讀來鞏固所學生字。

識字教學是一個探索過程,我們只有努力使那些單薄的漢字慢慢豐滿起來,才能保持學生識字的興趣。

二、鼓勵孩子,方法多樣,但應選擇適當。

在課堂上,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些孩子過於內向,很少舉手回答問題,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善於發現每一名學生的優點所在,不失時機的給他們與表揚和鼓勵。例如:有些學生不愛舉手回答問題,可是他坐的筆直,聽講認真,我們就可以鼓勵他:你坐的真好,老師相信回答問題也會很棒的,勇敢一點,試試看!有的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偏離了答題方向,我們可以説:你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試試看,根據老師的提示,會不會答的再好些呢?

不足的是本節課我設計在學生初讀課文後就進行識字,本以為學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識字經驗和能力,但是學生學的不是很有興趣,沒有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學生學起來、記起來也是比較枯燥的,通過開火車方式檢測孩子的識字情況,發現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紮實,識字環節教學沒有落實。如果能夠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後在進行識字指導的話,我想就會降低學生的識字難度。

通過本節識字課的教學以及課下的反思總結,自己學到了很多教學方面的知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不斷的發現、積累,為孩子們營造出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識字3》教學反思4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既美麗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嗎?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慾望。接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公園全景圖,學生眼睛亮起來了,公園,對學生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慾望更高了。

在第一次上《識字3》時,用於指導學生朗讀的時間過多,沒能教好的實現識字教學,於是本次課我指導學生朗讀重在讓學生把字音讀準,把文讀通順。經過學生自讀,同桌互讀糾正,教師範讀,分男女讀等多種形式讀,學生都能達到朗讀要求把字音讀準,把文讀通順,為我指導學生寫字留足了時間。

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我儘量用兒童話的語言進行教學,如把生字、詞語説成“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以及跟“生字寶寶、詞語寶寶”交朋友,把“詞語寶寶送回家”等。學生聽起來就感覺很親切,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生字和詞。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交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問:你認識它嗎?你是怎麼認識的?從而喚起了學生識字的經驗。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把握詞串教學的特點,在學習生字時沒有引導學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義,沒有處理好讀書、識字與寫字的關係等等。上完本次課,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學經驗有待積累,教學機智有待加強,語文知識有待增加,語文教學理論有待掌握。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

《識字3》教學反思5

識字3是一篇趣味識字,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當然,也是識字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結合圖片,加強漢字與事物及其動態的聯繫,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中理解其意,瞭解字形,鞏固識字,領悟會意字的特點,感受祖國文字的魅力。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都能明白意思,在理解“粗心”的基礎上,我創設情境:寧寧聽到大家叫他粗心的小畫家,他決定要把這些畫改正過來,你能幫他嗎?我讓孩子們合作學習創編兒歌,孩子們興趣盎然。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習得生字,懂得了運用。

《識字3》教學反思6

本文是看圖會意識字,由多幅形象的文字插圖和帶有12個生字的兒歌組成。在教學會意字這部分,我採用了畫簡筆畫的方式,因為畫畫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只有把孩子的目光鎖住,把興趣激發,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一開始,我就開始吸引孩子的目光,把手放在眼睛上方向遠處眺望,問:“孩子們,瞧,老師在幹什麼?”學生的興趣來了,都紛紛説在看遠處。我又問:“我為什麼把手放眼睛上看呢?”他們猜測着,有個聰明的小朋友告訴我説:“因為有太陽光,所以得用手遮一下。”我邊肯定邊在黑板上寫了一個“看”字,並將之分解成2個字:手、目,“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孩子們齊聲回答。“多有趣、多好記的字啊!”接着,抓住孩子們的興奮勁,我讓他們自己讀課文,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有趣的字。孩子們很聰明,找出了“尖、灶、歪、尾、筆”這幾個字,我利用簡筆畫引導他們將字與圖結合,分解字,快速地記住了它們。抓住契機,我給學生介紹了什麼是會意字,學生們都挺好奇,注意力很集中。

簡筆畫為什麼經常被老師們採用?很顯然的,在某種場合,在某個教學程序,在某個教學章節,它的確是很受歡迎的,很有實效的。簡筆畫,讓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又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的讀音,同時,讓孩子對老師的敬意又陡增一分,的確是收效甚大。

《識字3》教學反思7

本課是看圖會意識字,課文由6幅形象生動的插圖和一首兒歌組成。利用看圖體會字義的形式幫助學生識字,既可以使學生學到一種識字的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又有利於使孩子們能感受到中國漢字所藴涵的美。

在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會意字,對識字有了一些基礎和經驗。我以舊引新導入教學,採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隻手搭在眼睛上,猜猜這是一個什麼字?學生馬上就想到了“看”字。接着讓學生嘗試看圖識字“筆”、“灶”、“尖”、“歪”、“尾”,通過圖畫和漢字的聯繫體會這類漢字的特點。接着,我藉助一些謎語來幫助學生鞏固記憶,比如“竹竿一端裝了毛”、“上面小下面大”、“小手放在眼睛上”。接着我採用集中識字的方式現將兒歌中的生字拎出來,讓小老師帶着大家領讀,再請學生説一説你識記的方法。再讓學生將生字放到課文中去自己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接下來分析課文內容,寧寧是個怎樣的小畫家?你從哪兒看出來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在一節課上,我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在識字這一環節上,我採取了小老師帶讀的方式一讀到底,其他小朋友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應該讓更多的學生有讀得機會,使得朗讀的面更廣、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我就要求學生嘗試背誦,但這對部分沒有預習的學生來説難度較大,應該再多讀幾遍,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要求可以放在課後。

《識字3》教學反思8

“識字3”是以對對子的形式識字,對子的內容都與大自然的景物有關。教學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識字,引發學生喜歡對對子的興趣,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圖片引入,直觀認識,培養審美情操

這篇對對子中有眾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學生對有些景物只懂詞面,具體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瞭然。於是,課伊始我就藉助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觀賞。晨霧瀰漫的山村,樹葉上層層粒粒的秋霜,火紅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噴薄而出的朝陽,留戀花間的彩蝶,辛勤採蜜的蜜蜂,這一幅幅生動美妙的圖片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從學生一聲聲的驚歎聲中,我感受到學生不僅通過圖片認識了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發了學生審美的情感,同時也為對對子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識字為主,激發識字興趣

這一課中的字詞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霧”都是雨字頭。“蝶、蜂”都是蟲子旁,“楊、李”都是木字旁。在識字教學中可主要運用歸類識字的方式,藉助圖片、課文引導學生反覆認讀,幫助他們逐步發現這幾組漢字的規律:它們都是蟲子旁、雨字頭或木字旁的字,都與動物、雨水、植物有關。所以本節課圍繞這一識字主題展開探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於學生來説不僅能體會到漢字的神奇,更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初步瞭解到一定的識字方法。

三、教給朗讀方法,讓學生沉浸在經典文化之中

對對子的課文是學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讀方法和其他課文全然不同,不必輕重緩急,其朗讀的音步和節奏是相對固定的,注重節奏,大聲讀,讀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學時我先範讀,在我有節奏的範讀聲中,學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腳為我打起了節奏。我順勢引導學生用手邊打節奏邊讀,一遍下來學生有了初步的節奏感。我繼續要求:要是能再大聲一點讀,肯定會讀得很開心很痛快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第二遍合着節奏大聲地讀起來。這一遍讀得一氣呵成,孩子們已經有了朗讀的方法和興趣。接下來又通過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使學生沉浸在中華經典文化之中。

《識字3》教學反思9

識字三是看圖會意識字,附在字後的一首兒歌,為學生提供了識字學詞的語言環境。在學習這首兒歌時,我及時抓住了語言訓練點——

一、改編兒歌

在學習完這首兒歌后,我對學生説,寧寧現在已經改掉粗心的壞毛病了,你能把這首兒歌改過來嗎?學生都高高舉起了小手。除了“畫張桌子腿歪斜”這句學生改得不是太恰當,我送給孩子們一個詞“筆直”,然後再讓學生讀讀改好的兒歌,學生都異常興奮,因為這是他們的學習成果。

二、展開想象

在改編完兒歌后,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寧寧還畫了什麼?學生的思維都比較開闊——“畫只兔子長耳朵”、“畫只大象長鼻子”、“畫間房子有屋頂”……

我想,語文教學就要這樣藉助文本,拓展説話的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而且,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智慧,精心創設有效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我們的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識字3》教學反思10

《識字3》是看圖會意識字,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識字經驗的。第一課時,我的教學重點放在認讀、會寫6個會意字。這六個字由於藉助了圖片都能正確認讀,我用了近20分鐘的時間在寫正確及寫漂亮上。“灶”字,讓孩子們先説説“火字旁”在左邊應該怎麼寫,因為這個偏旁在識字1中出現過,然後説説“灶”旁邊的“土”起筆在那個位置,它與“火”的位置關係。通過這樣一比較,孩子們基本擺正了整個字的位置,字總體上寫得比較美觀。“尖”“歪”提醒的是寫得上小下大,“尾”提醒孩子們注意“屍”字頭及下面的“毛”要甩出來。

第二課時,孩子們的背誦沒有問題,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改寫上。讓孩子們把兒歌改成寧寧是個細心的小畫家。

在這個仿寫的過程中,在教學上做了一些鋪墊,先説説幾個詞語的反義詞,如歪斜、粗心等等。仿寫分兩步,第一步,只是限於把文中涉及到的內容改成反義的;第二步,讓孩子們挑出文中列舉的事物,自己創編。兒歌內容接近孩子們的生活,他們還是優化可寫的。當他們讀者自己改變的兒歌時,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識字3》教學反思11

在一上教學《識字3》時,生字“水、火、山、木、馬”也都是象形字,那時我給孩子們找了這幾個象形字的演變,所以在本課教學時,我以之前的字為切

入口,通過複習舊知,導入新課,以識詞為中介,最後再以誦讀兒歌來鞏固識字、識詞的成果。

課堂上,我藉助多媒體,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識讀部分採用整體感知,自讀課文,自讀生字,自讀兒歌的形式。本課的“實物——古文字——今文字”是孩子很感興趣的一種識字方法,由此也可以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培育孩子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

情感。

這冊書在識字量上比起上學期,任務是非常重的。在記字、寫字部分我採用自學筆順、自己觀察掌握如何把字寫好看等過程,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在“刀刃”上,對難讀準的字,如“川、什”加以示範,對難記、難寫的“燕”字加以指導,在學“燕”這個字時,引導學生説清用燕子的外形來記這個字,並適時引導學生也想着燕子的樣子,邊説兒歌(一寫草頭橫,二寫中間口,三寫兩遍北,四寫四點底)邊用手在桌上寫“燕”字,一個難字在孩子們熟悉的生活體驗中輕鬆地記住了,詞也讀好了。

《識字3》教學反思12

《識字三》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識字課文。是以對對子的形式識字,對子的內容都與大自然有關,文章語言優美。這堂識字課主要任務是識字教學和幾個詞語的理解,並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識字,引發學生喜歡對對子的興趣,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巧妙地滲透對對子的方法。

課前遊戲“對對子”:我説天,我對地。我説天上飛,我對地上跑。我説天上飛機飛,我對地上汽車跑……讓孩子感受到對對子無非就是字數相同,內容差不多的對起來。最後,我還滲透了反義對,近義對及古詩對來鞏固,就這樣孩子們覺得對對子並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從而激發了孩子對對子的興趣。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引起了教學共振的效應,達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通過圖畫感受自然美

在我們看來,像“朝霞、夕陽、和風、細雨、秋霜、碧野”等,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自然景觀。可是對一年級小朋友看來,他們生活閲歷淺,如果我們老師光靠語言描述,是不能使孩子們建構起認知。因此,恰當地展示圖片,利用課件,既感性的幫助孩子瞭解自然現象,同時激起孩子學文本的興趣和愛大自然的情感,他們會感到大自然多麼美好。如我在教“晨霧”一詞時,先讓他們想想説説“晨霧”平時看到過嗎?是什麼樣子的?你有什麼感受?接着播放一組“霧”圖片,告訴他們這就是霧,利用多媒體,架起生活和教材聯繫的橋樑,幫助孩子們構建起認知,他們學得輕鬆,也學得快樂。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有利於對詞語的掌握。進而針對前段時間的“霧霾天氣”,加以區分,從而激發孩子們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晨霧瀰漫的山村,樹葉上層層粒粒的秋霜,火紅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噴薄而出的朝陽,留戀花間的彩蝶,辛勤採蜜的蜜蜂,這一幅幅生動美妙的圖片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從學生一聲聲的驚歎聲中,我感受到學生不僅通過圖片認識了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發了學生審美的情感,同時也為對對子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三、識字為主,激發識字興趣

這一課中的字詞主要是自然景物,我採用多種識字法來設計識字教學。如:利用圖片幫助理解“萬紫千紅”、“碧野”等詞。又如:運用歸類識字的方式,藉助圖片、課文引導學生反覆認讀,幫助他們逐步發現這幾組漢字的規律:“霞、霜、霧”都是雨字頭。“蝶、蜂”都是蟲子旁,“楊、李”都是木字旁。在識字教學中可主要:它們都是蟲子旁、雨字頭或木字旁的字,都與動物、雨水、植物有關。我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識字時,引導孩子觀察生字中有一組“三胞胎”,你能找到它們嗎?孩子們很快在要認識的字中找到了“霧、霜、霞”三個字,教學時結合圖片讓孩子們理解了它們的意思,簡單瞭解這些天晴現象的特點,幫助孩子們記憶。接着看第2、3小節,找一找還有沒有這樣的孿生兄弟,孩子們不僅找到了“蝶、蜂”,還找到了“秀、香”、“桃、柳、楊”和李,這樣是的這些形近字更有利於區分,加強記憶。教給識字方法,鼓勵個性化識字,關注課堂生成,及時梳理,小結獨特的識字方法。學生是有差異的個性,他們的識字方法具有明顯的個性特性,我們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獨特方法識記生字,使識字教學閃現出智慧的火花。教“李和楊”時,引導孩子發現它不僅指樹木,還是姓氏。

《識字3》教學反思13

《識字4》是一個字族識字,通過基本字“也”,換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新字——“馳、地、他、池”。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初步瞭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可以組成新字,初步瞭解形近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先出示基本字“也”,由於是上學期學過的生字,所以我直接讓孩子讀後,引導學生用“也”造句。我先自己示範説了一個句子“殷笑函喜歡畫畫,我也喜歡畫畫。”有了老師的示範,學生都紛紛舉手發言。吳凡説:“周宇翔喜歡讀書,我也喜歡讀書。”姜米陽説:“太陽是紅色的,國旗也是紅色的。”孫濤説:“王逸凡喜歡説話,我也喜歡説話。”我聽了笑了,真是個調皮的傢伙,不過是他的真心話哦!

在開心的氛圍中,我適當地創設了情境。“也”特別喜歡我們一(8)班的小朋友,它想為我們小朋友露一手,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他這個魔術要請它的助手偏旁來幫忙。通過加上不同的偏旁,變成生字“馳、地、他、池”。在學習“馳”時,我引導理解詞義,“也”有了馬兒就跑得很快,這就是“奔馳”。出示:馬兒奔跑的圖片。除了馬兒奔馳在草原上,還有誰會奔馳呢?學生説了很多,有的説汽車在馬路上奔馳,有的説豹子在草原上奔馳,有的説火車在鐵路上奔馳。不過張晨浩説:“飛機在天空中奔馳。”這個答案在我的預設中沒有,我發現在講解意思時,只關注了跑得快,沒有説在陸地上。我趕緊補充在陸地上跑得快是“奔馳”,在天空中跑得快是“飛馳”。學生基本都明白了這兩個詞語的差異。感謝張晨浩的錯誤句子,讓我看到自己預設的不足,從而可以彌補自己的缺陷。

在教學中,我除了教了書上所寫的生字,還補充了“她”,適當地拓展了教材的內容,學生認識的興趣比較高。

《識字3》教學反思14

《識字3》用圖表的形式按實物圖、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艹”兩組偏旁發展演變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帶有這四個偏旁的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這四個偏旁學生早已熟悉,教學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把課堂還給學生,根據我的學程單在和同桌組成學習小組展開學習。我的學程單如下:1.看圖,比較“木”和“禾”的實物圖、古文字、偏旁有什麼不同?再讀讀詞語,想想帶有相同偏旁的字代表的事物有什麼共同點?你能再舉例帶有這個偏旁的字嗎?2.學習時間4分鐘。

組織學生交流時,我對書中的詞語進行解釋:“松柏”包含松樹和柏樹,也有人把“松樹”稱為松柏。“楊柳”指的是柳樹。在我們這裏有“楊樹”和“柳樹”兩種樹木。“莊稼”是“秧苗”、“稻穀”等農作物的統稱。

用同樣的方法我和學生們學習了草字頭和竹字頭。

在整堂課上我講得很少,主要是學生在學和交流,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學得很主動,效果不錯。

本課教學內容安排了兩課時,時間比較充裕。最後我還安排讓孩子們用部首查字法再找找帶有本課所學的四個偏旁的字,並且找出這字與偏旁之間的關係。孩子們興奮地查閲着,我很欣慰,因為他們對識字很感興趣。

《識字3》教學反思15

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在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從“樂學”入手,積極創設識字情境,激發識字興趣,注重教給識字方法,拓展識字範圍,豐富識字途徑,堅持識寫結合、識用結合,努力做到讓孩子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習獨立識字,在端正寫好漢字的同時提高審美情趣。

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這些靈活有效的形式創設識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兒童感知漢字的組合結構,記憶漢字的書寫方法,理解字與字之間的意義關係,形象直觀地促進識字教學工作,養成兒童自覺識字的習慣並形成識字能力、

漢字的結構,講求對稱,又注意變化,追求嚴整又不失靈動。筆畫簡單的字擺佈均勻,顯得落落大方;筆畫繁多的字結體緊湊,避免臃腫侷促。小學識字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出發。利用多媒體軟件讓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知識和漢字形體、結構、筆畫的特點,認識、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在潛移默化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審美意趣,從而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產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和願望。

標籤: 反思 教學 識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n7x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