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課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課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課堂教學反思1

在六年級的《畫故事》一課教學中,教科書上有一幅名家作品(劉繼卣《大鬧天宮》)是本課重點賞析的作品,《畫故事》教學反思。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是根據教科書內容組織的教學。其實劉繼卣的《大鬧天宮》作品一共創作了八幅,而課本中只是選取了八幅中的一幅來欣賞。無論從作品的完整性還是給學生的視覺效果都顯得單薄了一些,讓學生來談談對作品的認識和感受,大家也不是太願意説,而且對該畫家劉繼卣也幾乎沒人知曉,只簡單的幾句“畫得細緻,人物多”就沒什麼感想了,教學反思《《畫故事》教學反思》。為了讓大家認識畫家,充分的.感受作品並有感而發,我在另外兩個班教學中,對這個欣賞的環節做了補充。我把畫家的生平介紹給了大家,並把完整的《大鬧天宮》八幅作品都找來給大家欣賞。

劉繼卣先生的作品《大鬧天宮》和《武松打虎》是典型名作,享譽海外。他身前曾説:“我要上而追溯傳統,下而集思廣益,以自己的畫筆寫出自己的見解。”《大鬧天宮》作品屬於中國工筆重彩組畫,共有八幅,絹本,石色,畫家在1955年(37歲)創作完成。八幅作品的命題分別是:降石猴稟議天庭、弼馬温怒歸山中、齊天大聖戰神兵、蟠桃園內問真情、醉罷瑤池食仙丹、下界為王會親友、火眼金睛千鈞棒、大鬧天宮孫悟空。畫家依據豐富的想象力和原作的相關文字描述,精細、準確地表現和描繪了場景的瞬間。作品的造型大量採用了傳統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使人們感受到畫家功底之深和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繼承。

課堂教學反思2

《貓》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一篇描寫動物。

的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平實無雕琢的語言,表現出貓性格的古怪,以及剛滿月小貓的調皮可愛。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新課標指出四年級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以研究性閲讀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説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理解。創設情境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和《貓》之間的真情,感受“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畫面,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並在閲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時,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實、盡職、貪玩”感受貓性格的古怪,重點分析、體會、朗讀第一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來突破難點。

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對比,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

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另外還有兩點是需要我注意和改進的:

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優美語句的文章,應給學生一些背的時間。

2、在指導“屏息凝神”這個詞語時“屏息”指導得不夠準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探討,不斷完善自己,還請各位同事多多幫助、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課堂教學反思3

《理想》是流沙河在文革結束後復出提筆寫的一首哲理詩,本詩多角度比喻理想的內涵,讚美理想對於人生的深刻意義,從而號召人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併為之拼搏奮鬥。雖然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還是抽象和深奧了些。但對初一學生來説,如果學生不能真正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互動,所以引導學生成功參與是讓學生品味透此詩的必走路徑。

導課時,我讓學生聽與唱了《敢問路在何方》,簡評並讚美了玄奘的追求理想的執著。又給他們講了張海迪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了張海迪患小兒麻痺症的歷史。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聯繫了詩文內容,讓他們自然的理解了相應詩節的內容。

在教學環節中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地位,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整個教路有兩條線構成,一為質疑,一為解答——或者提出你發現的疑難問題,或者表述你解讀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問答不只,以問者居多。後來,有膽大的學生開始講述自己理解的內容。她講的是第六節(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但她理解的並不透徹,我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作者為何把理想比喻成鬧鐘和肥皂?鬧鐘和肥皂有和功能?結果,學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對人靈魂的.警醒和淨化作用。

學生思維火花的閃現與燃燒。一學生對“理想是鬧鐘,敲碎你的黃金夢”提出質疑,説為何不是磚頭石塊?磚頭石塊的力度大,可以雜碎黃金夢。一同學説夢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鬧鐘敲與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大家對此很感興趣,也參與其中,有修有改,思維靈活。

總之,我把生活中的事例運用到本課教學中,成功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些做法還是很有價值的。

課堂教學反思4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新的生成點。這節課,原本讓學生上網查閲資料安排在解決與國徽有關的問題時。但在學習為什麼要把錢幣上的的污泥擦乾淨時,有個學生提出:“老師,可不可以現在上網查閲一下與國徽有關的資料?”這一下子,打亂了我預定設計的思路。但學生提得很合理,現在查閲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表揚了這個學生很會學習。其他小組也受到啟發,紛紛上網查閲有關的資料。在很短的時間內,學生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頒佈的時間與內容,我國國徽圖案的誕生,我國國徽的組成和寓意,國徽的懸掛和使用等內容。我又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聯繫生活,從而明白了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尊重愛護國徽,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國。總之,在我們的`課堂上,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儘可能讓學生總結,內容儘可能讓學生選擇,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參與。只有這樣,“以人為本、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才能得以體現與落實。

因此,作為教師更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應變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和學生同步前進,實現“雙贏”。

在今後備課中,教師要經常預測學生學習中可能提出的問題,“備可能”也是我們應對課堂質疑問難的一個有效方法,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課堂教學反思5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葉茂,眾寫歡樂歌唱。作者巴金以樸實優美的語言讚頌了這自然景觀。首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網絡這個信息渠獲取資料、運用資料,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時代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衝擊着我們的生活。教學要創新,首先要緊隨時代步伐。在學習課文時,學生不僅渴望瞭解作者,更想身臨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樹、那鳥。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學生的'實踐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得以不斷激發。其次,多媒體組合,優化課堂教學。這樣,不但使教學媒體更加簡潔,便於操作,而且使閲讀教學效果得到優化。這一系列媒體的使用,既直接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輔助作用,又有效地創設了符合課文原意的特定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上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本身就有語言形式上的美,並從中可以展開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並結合生活實踐受到沒的感染,培養了審美的情趣。這節課中學生感受到了動物間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飽滿的情感,培養了發現美、感受美的樂趣。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學中將學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樹,你既是鳥,樹鳥相互欣賞,形成整體。最後,在課堂中倡導學生充分朗讀,自主體會,獨立創作,力求體現主動參與,合作互動的教學境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但由於教學時間調空不當,致使學生在讀文時讀得不夠充分,後面的自主感悟、換位整合沒有充分展開,使學生未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今後,我應倍加努力鑽研、探索、提高自身素養。

課堂教學反思6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藕塘中心小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改革要有現代意識,要引進現代教育技術。而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給我們轉變教學模式帶來了契機,計算機網絡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着傳統的語文學習。

通過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於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使計算機與學科課程整合,能把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保持協調一致,產生聚集效應,從而深化學科教學,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性發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豐富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積累,為知識經濟時代培養適應科技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挑戰的高素質人才。 在《藍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製作了相應的多媒體課件,把局域網引進課堂,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究,充分體現了"教師輕輕鬆鬆地教,學生快快樂樂地學"這一教學理論,通過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 利用多媒體渲染環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課前,準備好音樂、畫面同步的大海圖,教學時,我首先以“同學們,走進教室你們想説什麼”一問讓學生進入情境。逼真的畫面、豐富的資料、優美的音樂使學生們興味大增,不時傾吐着自己的真情。這樣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化學習,而且能夠激發個人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當老師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於鯨的知識和交流海象知道藍鯨的其他知識的時候,學生無拘無束,充分交流或發表收集到的信息或自己的見解。

二、利用網絡激發讀書興趣在整體感知課文時,充分利用網絡環境這一優勢,一改傳統的初讀方式,,讓學生帶上耳機自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可通過網絡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這樣,既避免了其他同學讀書帶來的不必要的干擾,又充分地利用了網絡環境下特有的生生互動方式,激發了學生初讀的興趣高了初讀的效果。

三、 利用專題站延伸學習 課文中對於藍鯨的大是從它的體長、體重、嘴巴、鯨鬚等幾個方面,並運用列數據、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方法進行説明的,而這些知識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其中的説明方法卻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因此從學生主體出發,教師課前收集了有關藍鯨的其他知識,並製作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網頁,在教完這一段時,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藍鯨大的其他知識,並想想網上的資料是通過什麼説明方法讓你感受到藍鯨的大的,學生通過查閲,激發起極大的興趣,對藍鯨的大有了更深的體會,學到的説明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為運用説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再用網絡進行拓展學習 在課文學習結束進行“介紹熟悉事物的特徵這一練筆時,由於練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有一的難度,因而課前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製作成網頁,並帶領學生熟悉這些事物,練筆時,讓學生在網上搜索,查找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以喚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瞭解和回憶,結果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網頁,獲取到豐富的資源信息。學生們興致高漲,不斷地交流着自己的搜尋結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學到的説明方法寫自己熟悉的一種事物,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各小組認真選擇自己喜愛的寫作對象開始練筆,由於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不少小組學生的習作寫得相當詳細生動。教師因勢利導,當堂交流學生的作品,讓全班同學共同學習。

從《藍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絡語文教學利用校園網和局域網所提供的多媒體環境,以創造性思維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能力提高為目標,再加上教師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對學科知識的宏觀把握指導學生將零星的知識點串接成完整的知識系統,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達到了語文教學的一個新境界。 結合實踐認為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1、 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料。它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師生雙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選擇餘地,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網絡語文教學將教室擴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稱的網上,學習時圖文聲並茂,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一中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語文教學。

3、充分發揮和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網絡語文教學選定局域網或校園網的某一資源庫作為學生取捨的素材來源,而對素材的選擇、組拼、融合、消化、轉換則是通過學生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完成的,因而有利於充分發揮和體現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

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思考:豐富的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閲讀對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閲讀,有利於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與發揮,可以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閲讀,拓寬了“大語文”教育的天地。但信息的豐富對教學來説並不一定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斜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學生養成浮躁的心態,這些讓很多教師無所適從。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需要語文教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嘗試,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克服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弊端,更好地發其優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課堂教學反思7

最近學校就如何實現高效課堂開展了各學科賽課活動,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覺得音樂課堂也應該實行高效教學,音樂課不能只是單一的教歌課,也不能只是地道的聽歌課。要達成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要從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等方面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能夠放手讓小朋友自由的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我執教的是一節欣賞課《森林狂想曲》,欣賞課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教學,同學對聽音樂尤為感興趣,但前提是他們隨熱衷的歌曲,很多時候課本上的樂曲假如教師設計不當,不但吸引不了同學,聽後也會一無所獲。所以在教學環節上我先設計了“聽森林”,讓同學最初用耳朵感受森林,接着“唱森林”,由於這是一首器樂曲沒有歌詞,我讓小朋友們用“啦”哼唱主題旋律感受音樂的流動美,隨之伴奏的是小朋友們自身選擇的節奏律動,捻指,拍肩,拍手,分組配合旋律。所有小朋友都參與其中好不熱鬧,接着設計了一個“闖森林”的活動環節,進一步讓同學熟悉了主題旋律,最後適時提出維護森林,保護環境是我們大家的一起責任,讓同學擁有環保意識,爭做一名環保小衞士。

整節課上完感覺氣氛還算活躍,環節設計,目標完成都近乎勝利,但自身感覺很是疲憊,而且總覺得缺點什麼,課後和老師們一起評課,王老師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小朋友都被你控制了,沒有了自身的活動空間”。對了,整節課我都全程參與同學的活動,哼唱旋律,拍打節奏,就連分組完成闖森林聽音遊戲的時候我也是每一組都跟着拍打節奏,雖然同學順利完成聽音順序,但也感覺是在我的帶領之下完成的,王老師建議我在活動過程中放手讓同學自身設計形式記住旋律,或者小組討論合作完成活動。接着在另外一個班的教學中我只是介紹了幾種簡單的節奏形式,讓同學自由發揮,自身設計一種你所喜歡的形式來表示旋律,果然同學也順利完成了聽音練習而且很多形式讓我都覺得耳目一新,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我只是處於一個欣賞者角度在輕鬆的觀看扮演,小朋友們不只欣賞到樂曲所帶來的美感也感受到韻律帶來的動感,真正做到了動中學,學中做,達到了高效的教學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過“放開小朋友們的眼,讓他們看;放開小朋友們的耳,讓他們聽;放開小朋友們的.嘴,讓他們説;放開小朋友們的手,讓他們做”。是啊,真正的高效課堂就是放手讓小朋友們盡情的學會考慮,學會發明,學會學習。放手讓小朋友自由考慮也許會有更好的發明。教育是一種延續性的活動,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發現身邊的教育資源,利用自身的所學所長引導教育小朋友,讓他們在自由的氛圍裏感受學習所帶來無盡快樂。

課堂教學反思8

《我是什麼》雖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卻描寫得生動活潑,充滿童趣。作者運用了第一人稱自我介紹的方法描繪了水的各種形態。這篇文章中明白水循環的規律並不是重點,學生通過讀課文就能猜到“我”是水,那麼重點就是讓學生能讀好課文,讀出水的變化,讀出趣味來。覺得今天在教學時有幾個環節引導比較好。

朗讀課文第一節時,學生對雲的變化並沒有很好的體會,只是瞭解了由水到雲的變化過程。在指名讀和齊讀不盡人意時,我覺得我應該範讀引領一下了。讀了以後,我讓他們説説聽出了些什麼?他們就紛紛舉手,有的説“老師,你讀出了雲的變化,特別是雲一會兒穿黑衣服,一會兒穿白衣服,一會兒穿紅衣服,變化很多。”有的説,“老師,你讀得很有趣,很可愛。”……於是我讓他們就照着我的方法再練練,看他們搖頭晃腦讀了幾遍後,一聽,呵呵,比原來好多了,看來有時候理解到位感覺不到位的時候範讀可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的學生模仿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抓住了“落、打、飄”三個詞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點,感受文章用詞的準確。再滲透到有感情地朗讀上,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請男生來朗讀描寫雹子的句子,請女生朗讀描寫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輕盈。

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各種水的圖片,從平靜的湖水到洶湧海濤,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水。他們説了很多,寧靜、美麗、平靜、清澈見底,活潑、調皮、活躍,奔騰不息、川流不息、洶湧澎湃……然後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來描寫這樣的水呢,出示課文描寫水不同形態的這一小節,體會擬人句的生動活潑,讓學生明白,哦,原來寫相同的事物有着許多不同的寫法。而有了比較後,朗讀也就比較到位了。

課堂教學反思9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係的好壞,高效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效果反應了師生關係,融洽的和師生關係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產生負效益。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英語的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係,師生的融洽關係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鬆,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氣氛。師生間的融洽關係意味着師生生命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着彼此的心意於情意,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温暖的家,輕鬆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去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教育論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發興趣,保持高效授課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語文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語文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趣味,才符合學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學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採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所以我們盡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拋出來,讓學生帶着興趣去接受它,從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三、遵循學科規律,探究高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教學過程説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係更大。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四、努力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練”出學生的真水平

語文課是語言運用課,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説、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説、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課堂教學反思10

通過教研組上《頤和園》這一課,我感覺自己在教學中有所進步,有所得益,也引起了許多思考。語文閲讀教學重在朗讀,在朗讀中才能讓學生知道北京的頤和園景色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處】

一、製作媒體,輕鬆獲取知識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對頤和園的文字介紹等,製作了重點段落的幻燈片,利用超鏈接,當學生説到哪個景點教師就可以自動的切換到那裏,在課堂中我始終圍繞着主線:你喜歡頤和園的哪個景點,説説你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拓展延伸學習,昇華民族情感

在課後留下了擴展餘地,能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學生到網上去搜索中國還有哪些名勝古蹟,從國內到國外延伸,去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築藝術,再進行交流,這樣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另外,本課的寫作很有特點,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旁,學習它的寫法,嘗試着寫遊學校、遊古華園等,結合本單元的作文──寫遊記,不斷地滲透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不足之處】

讀的太少,光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後對文本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本,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説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只因講得太細,而時間分配不均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今後逐步改正。

另外,板書上還要簡練,我板書了長廊: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邊:十七孔橋,這三個景點都很簡練,可在登上萬壽山頂我板書成:大半景色、昆明湖、城樓、白塔。其實這裏板書得太羅嗦了,不比那麼細,只要板書昆明湖就可以了,因為頤和園的2/3地方就是這湖,站在最佳位置佛香閣看景色抓住了昆明湖的靜、美,這樣才能做到板書簡練,記得牢。因此,今後我還要在板書上下功夫,使板書簡練、清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反思11

學生們已經開始獨立地進行一些探究活動。他們開始對一些問題進行具有挑戰性的思考,能夠選取自己認為可以進行的方式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究,開始有選擇地利用觀察、實驗所獲取的證據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解釋。在課前的“試一試”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藉助工具來做一個圓紙片,讓學生體會機械的方便性。在此,我着重強調這些工具的方便性和省力,為學生理解什麼是機械做好鋪墊。在學生研討了工具的方便性後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什麼是機械,學生能夠較為準確的概括出來。在鞏固環節中,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發現教室內外的機械,學生找出了很多機械,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將對簡單機械進行了解,對其進行觀察和加以解釋,瞭解它們各自的功用,嘗試着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縱觀本節課,我認為做的較好的地方是從興趣入手,抓住了科學這門學科實踐性的特點來執教,學生較有興趣,不足之處是時間分配的不夠合理,因為時間關係調查及反饋太倉促,影響了本節課的效果。

面對身邊種類繁多的工具,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來認識呢?選取了一組典型的有結構的材料:釘有三個圖釘、兩顆鐵釘和兩顆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剝線鉗、鉗工錘等工具。讓學生試一試,要想將木板上的圖釘、鐵釘和螺絲釘拔出來,選擇什麼工具會更方便、省力,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會有什麼不同。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木板上的.幾種釘子有什麼不同,然後根據“生活經驗”選擇認為可以完成任務的工具。取圖釘比較方便的辦法是用小刀或剪刀來撬;取木螺釘比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絲刀;取釘子比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錘來撬。在交流探討中要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樣的事情,使用恰當的工具能給我們帶來方便和省力。

課堂教學反思12

《春雨》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前四句,圍繞“好雨”讚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時無聲地滋潤着萬物的生長。這首詩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背誦了,通過預習,詩意也基本掌握,所以在教學時我主要抓住“好”字,體會春雨好在哪裏,然後展開説話訓練。春雨好在哪裏呢?春雨好在下得及時,好像知道什麼季節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來了。這時我就問孩子們:“哪些東西需要春雨啊?

他們會説些什麼呢?”孩子們就七嘴八舌地説了起來:“種子需要春雨,它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發芽!”麥苗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快快長高!”小樹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長出綠葉!”春筍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鑽出泥土。”……春雨好在哪裏呢?春雨在晚上,隨着春風悄悄地來,無聲無息。春雨啊春雨,你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要在晚上來,你為什麼沒有一點聲音呢?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站在春雨的角度回答我:“因為人們工作了一天,已經很累了,我可不能影響人們睡覺啊!所以我不發出聲響。”“因為白天孩子們要上學,大人要上班,我不能影響他們出行,所以我才在晚上下的'。”多麼善解人意的春雨,多麼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春雨好在哪裏呢?春雨好在能滋潤萬物。這時候我請孩子們進行角色表演,想想你是什麼?

你得到了春雨的滋潤,會變得怎麼樣?你會怎樣感謝春雨呢?孩子們有的説:“我是春筍,我要感謝春雨,讓我喝足了水,才有力氣衝破泥土,掀翻石塊,從泥土裏鑽出來,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春天。”

有的説:“我是花朵,是春雨滋潤了我,我才會美麗地開放,所以我要感謝他。”有的説:“我是小樹,冬天的時候,我就剩下光禿禿的枝幹,非常難看。現在春雨滋潤了我,我才重新長出了綠葉,變得漂亮起來,我要感謝春雨。”這堂課我抓住詩眼“好雨”,讓學生走近春雨,感受春雨的“好”,同時也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課堂教學反思13

本課是一節閲讀課,主要目的是使同學們能夠通過閲讀,在文中捕捉不同類型的信息,通過簡單的推理,提煉出本文的`主旨大意,能夠根據閲讀所獲取的信息完成填充內容梗概的活動;能夠完成閲讀後思考和討論。在教學完這節課後,總結出了自己對本課設計實施的優點和不足。個人覺得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本課是全英語教學,用英語解釋英語的理念,也有用實物展示的,儘量在課堂上不出現漢語,同時也要求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精心製作課件,力求做到課件是為本課堂服務的,是為學生服務的。開始的視頻和歌曲的超鏈接比較好。本課時我按照聽讀結合的方法,每次在聽或讀前安排好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或讀課文,讀書又分為略讀和精讀,最後還安排了寫作內容,後又進行了展示。

不足的地方有三點:

1.要讓學生多多展示,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起主體作用。

2.要多多表揚學生,多用激勵性的用語,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還可以更新穎。

課堂教學反思14

自07年8月以來,我有幸擔任了高三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為了能夠儘快使自己與學生們相互之間有更多的瞭解,儘快讓學生熟悉我的英語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所以前幾節課我沒有立刻進入教學,而是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交流了很多的東西,包括英語現狀的分析、英語學習方面的困惑、英語學習方法的歸納與總結以及我個人在過去三屆高三英語教學過程中所總結的英語教學感想。這些交流的確有效,我們也很快認可了對方,使我的教學更加順利有效地進行。從目前的英語實際現狀來看,高三學生英語學習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主要是他們對英語學習有了更有意義的認識:

第一、學生對英語的框架結構以及應該掌握哪些知識,更加清楚了。

第二、學生們對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知識的漏洞與缺失,更加清醒了。

第三、學生們對英語中很多語法的實質、詞組的應用、單詞記憶的規律與方法,更加明朗了。當然,在我的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由此,我進行了以下幾點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二、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第三、分析總結教學反思,安排好下學期高三英語教學

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不是很符合我校學生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實際,缺乏“備學生”這一必要環節,在知識點的處理和把握上,沒能有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學生原有的知識沒有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練習、自己提出問題的時間十分有限。

2、由於學生基礎較差,欠缺的知識比較多,所以我課上講解的內容相對較多,課堂上的.提問與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相對較少,部分課時過於注重自己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忽視對學生的能力是否提高與收穫多少的關注,有些課似乎不是很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當堂課的英語教學目標沒有有效地達成。

3、對天津市英語高考的自我研究還不成熟,對英語高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在我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借鑑了在山東時高三英語教學時的經驗,缺乏對天津這邊英語教學資料的精選與整合。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的教學評價,很多時候沒有及時獲得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這樣的實際學習情況,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還有待進一步做到更好的統一。

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英語課堂上參與並不是很積極,缺少主動回答的熱情;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課時跟不上我的節奏或不能理解相對較快的知識點講解。

2、學生對英語課堂知識的掌握不踏實、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複習鞏固時間太有限,效率不高;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英語這門學科學習及複習的有效辦法。絕大部分學生在複習與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也不能走在老師前面對英語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沒有習慣性地進行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後及時複習,

英語學習非常缺乏主動性,學習效果不明顯。

3、目前這屆高三,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確太差,包括有限的詞彙量、淡薄的語法知識、淺顯的句子結構意識以及模糊的學習方法,學習的懶惰性太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析總結以上教學反思,爭取安排好下學期高三英語教學工作

我作為一個高三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所講的每一節課有沒有效益,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因此,我想在新的一個學期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我一定要樹立課堂效益意識,狠抓落實。多數課要重視知識點的落實與訓練,複習課要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正確處理好高三教學與高考複習之間的關係,在教學環節恰當地滲透高考的信息,拓寬教學內容。同時處理好課前備課與課堂知識點講解之間的關係。

2、自己一定要及時獲取課堂上多數有潛力、有希望學生的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等方面進行問詢,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況以及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做出相應的調整。

3、針對高三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比較差的現實,下一步我打算主要抓好他們對詞彙和一些常用短語的記憶與運用以及基本句式的掌握。

4、進行有針對性地高考題專題訓練及其有效的講解。尤其是佔試卷比重最大的閲讀理解,增加閲讀數量、總結閲讀技巧、提高閲讀質量。

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裏,盡我最大的能力,給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帶去更大的希望和更多的收穫;給自己的英語教學帶來更大的提高和更多的經驗!

課堂教學反思15

1、憑藉生活,喚起經驗。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性的學習材料。《雨後》這首詩寫的就是孩子們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讓孩子們來體驗夏天雨後的快樂。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生活入手,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通過朗讀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由於年齡特點,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踩水,那快樂的感覺長留心中。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和快樂,與之產生共鳴。我經常這樣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想?怎麼做?”而且理解這首詩的難點在於體會兄妹倆行動與心理活動的矛盾。這方面的心理如何讓學生揣摩得到,我的方法就是:喚起兒童的親身感受,並以自身的體驗來印證,化難為易。如在學生提出“小哥哥摔跤了,嘴裏喊着‘糟糕——糟糕’,為什麼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呢?”這個問題時,問學生:小哥哥是在什麼情況下嘴裏喊着“糟糕,糟糕的”?這時他心裏會怎麼想呢?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小哥哥當時嘴裏説糟糕,心裏卻是興奮和驕傲的心情。

2、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這篇課文,重點描寫的.是小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着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教學中,我用語言或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與快樂,並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如通過讀“使勁地踩着水”“濺起多高”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暢痛快;從“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裏説:‘糟糕——糟糕!’/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體驗小哥哥滑了一跤後既為弄髒了褲子而遺憾,又為盡情踩水感到興奮,還為自己的小男子漢行為感到驕傲的多重心理;從“咬着脣兒”“提着裙兒”“輕輕地小心地跑”感受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害怕的有趣樣子,從“心裏卻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體悟小妹妹對小哥哥羨慕的心理和她活潑可愛的形象。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加深情感體驗;再引導學生表演,把內化的語言、情感通過學生自己的有聲語言以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在身臨其境中,讓學生與詩中的人物對話,產生情感體驗的共鳴。

3、啟發想象,訓練説寫。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課程資源,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本課中要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如在學完第一節第一句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此時的場景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描述?學習第二句時,讓學生體會“快樂得像神仙一樣”,再讓學生換一種説法,還可以説孩子們快樂得像什麼?在學完課文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着用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怎樣享受雨後的快樂,既為學生的創作插上了翅膀,又為學生享受快樂語文、快樂生活創設了情境,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課堂教學反思16

一、努力做到課堂精講精練

精講精練字面上可以説是陳詞濫調,但在教學實際中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它需要不斷創新,不斷充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課的精講精練,是一個教師時時刻刻必須追求的課堂教學目標。

備課過程中我首先對章節知識的大結構進行粗框架、主線索的大掃描,定好大方向後,再側重知識點之間的有機銜接和知識梯度的合理鋪設,重難點知識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實現學生課堂和課後自我突破,使學生在表觀抽象、散亂、靈活的化學理論知識面前輕鬆領略邏輯和本質在化學理論推證、分析應用中的魅力。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教學目標。對於課上例題及課後練習都按照題型進行精心的篩選,使學生在練習時能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紮紮實實。

對教材的處理,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教學應首先明確內因與外因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外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關鍵在於突出改變反應條件,化學反應速率改變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論。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論仍是本節內容教授的核心本質。

2、壓強對速率的影響情況較複雜,關鍵是要分清引起壓強改變的原因是什麼,但在壓強對速率影響的萬變題型中要始終堅持引導學生把握一個基本不變原則:壓強的影響歸根結底是濃度對速率的影響。壓強的變化如果沒有引起濃度變化,對速率則沒有影響。

3、化學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於對同學門已經很熟悉的溶解結晶平衡的複習基礎之上,類比於化學平衡,找出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徵——動、等、逆、定、變,為避免部分同學將達平衡時“濃度不變”理解為“濃度相等”,課本上反應達平衡後CO、H2O、CO2、H2濃度示例數據可稍做改動,以免誤導。

4、化學平衡部分知識的檢測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平衡狀態的判定、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等效平衡的判定。這三方面均為重難點。教師在處理這類知識應用時,應牢牢把握一個解題原則:萬變不離其蹤。①平衡狀態的判定標準各種資料上總結的是林林總總,但歸根結底是看正逆速率是否相等或濃度是否不變,②平衡計算的關鍵在於訓練學生起始量、變化量、平衡量三種關係的規範應用,③等效平衡的判定可編設習題引導學生通過自我練習先對概念產生感性認識,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判定依據:恆温恆容看數值,體積不變看比例;恆温恆壓看比例。

二、抽象知識生動化、形象化

為將本章較多微觀抽象的的理論具體化,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實驗、繪圖和大量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實際、通俗易懂能體現時代特色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進行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化解難點,讓學生認識到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等許多知識同出一轍,提高學生的認知度並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本章課本內容已例舉大量形象比喻,現把自己在教學中引用的一些實例列舉一二:

1、使用正催化劑降低了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加。

比喻事例:體育課上跳高,降低竿的高度,跳過的同學就多。

2、平衡的建立有多種途徑。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

3、鐵與硫酸反應加入醋酸鈉速率減慢而氫氣生成量不變。這裏可把醋酸根的作用比喻為銀行,硫酸電離的氫離子是家中的大量現金,部分存入銀行(醋酸根),需用時提取,減緩了花錢速率,但資金總額未變。

我個人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傳給學生的是方法、興趣、解決問題時處變不驚的態度和審視問題的穿透力。前幾天聽曉莊學院的在線繼續教育讓我感受頗多,其中錢志亮教授有句話讓我記憶非常深刻,他談到教師與專家的區別是什麼時説,教師是把一個原本複雜難懂的問題或事物用自己的理解,用最簡單形象,容易理解的語言呈現給學生,這就是教師。讓學生感到這門課學起來簡單就是你的本事,這應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教研上最該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為他們着想。提高教學質量要先從我們的業務本領做起,而不是變相轉加在學生身上。

課堂教學反思17

《自然之道》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圖讓學生通過自主讀文、感情朗讀、對比體驗等過程,理解文章內容。在課堂上,我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發表見解的平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但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遺憾之處,如:課文內涵突出不夠,挖掘不廣泛。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強調不夠,沒有突出違反自然規律就會事與願違的理念,另外,由於教師本人理解的膚淺,再加上課堂機智欠缺,所以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只停留在“好心辦壞事”的'這個層面,對於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中能夠引出的“弱肉強食、生態平衡、適者生存”等觀點沒能即使引導,實際上這些也是“自然之道”。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更新觀念,以學定教,不能以教定教;要拓展思維,備課時考慮既要周全又要深入。

課堂教學反思18

上了此次課,感想很多,感受最深的則是教學設計問題。

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後的教學產生不良後果,而設計複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後的教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説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個難題接着一個難題,對這些人生經歷不多的孩子來説,容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教材的理解,學情的把握,教學模擬式的創新。

對於教學,我還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可以原諒自己設計問題沒有坡度和不夠有針對性——雖然這種情況不大出現。但我決不能原諒自己,居然會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去思考問題並試圖逼迫學生步入困境而想完成教學任務,嚴重違背了教學相長的規律,破壞了學生學習心理學的基本原則。難道我不該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的嗎?難道我能將學習的責任單一的怪罪到學生身上而不改變自己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嗎?難道我能視學生的困難而不顧卻一味地逼迫他們實現所謂的目標嗎?

這是一次教訓,有它的偶然性,但一定有我教學觀念上的偏差。我不希望自己真的是老了,老得覺得自己不再需要思進取求完善了,那我也該離開三尺講台,回家了;不過那時女兒也會鄙視我的!

課堂教學反思19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為順利變法,首先解決百姓的信任問題,於是商鞅想出了南門立木的辦法。那就是,在城南門立一根大木柱,並規定誰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門,就有十兩黃金的獎勵,後來漲到五十兩黃金。有一個小夥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門,商鞅踐行承諾獎賞了小夥子。南門立柱的事情傳遍全國,震動了國民,為朝廷樹立了威信,為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原來設計學生初讀課文,弄懂字詞後,圍繞課後題來理解課文內容,但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忽然覺得對於六年級的同學來説這麼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學生讀過課文便明白了,圍繞課後題去讀學習興趣不會太高,於是我決定變換方式,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課前我先對這個故事的背景做了簡單的介紹,果然對於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同學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整個教室鴉雀無聲,我趁機轉換話題對同學們説:“本節課,咱們以小組為單位,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你們自己提問題,組長負責整理,安排好發言人每個小組只能選出一個你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我們本節課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來學習。”

話音剛一落,教室裏便炸開了鍋,呈現出緊張有序的討論場面,每個同學都很投入,看得出大家的興趣很高,同學們時而爭論不休,時而抓耳撓腮,時而閉目沉思,由於每個組只准提一個問題,大家很慎重,爭着要把自己提的問題呈現出來。時間很快到了,可有些同學依然餘尤未盡,最後每個組都提出了他們精心挑選的問題,我把這些問題收集在一起:

1、秦孝公為什麼讓商鞅變法?

2、“左庶長”是一種什麼官?

3、貴族為什麼反對變法,老百姓為什麼不相信他?

4、第一次為什麼沒人去扛那根大木頭?(課文寫得有點假,不信十兩黃金居然沒人去扛)?

5、秦孝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6、商鞅的變法成功了嗎?

7、南門立木的過程中,商鞅的表情 ,心情 。

我的天哪,同學們的想象力是如此豐富、巧妙。這些問題驚得我目瞪口呆,課前我也只是按常規進行了備課,重點放在字詞、中心的指導和課後題上,孩子們提的這些問題我想都沒想過?一時半會兒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我卻感受到這些問題很重要,確實很有價值?我都不知道這節課是怎麼上完的?我只覺得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課。很顯然,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他們有些失望。但是有一點,本節課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是空前的。

上完這節課,我一直在反思,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在實踐新課標的過程中,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呢?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好呢?我總結了一下:首先,備課一定要充分,要預設好教學環節,並精心備好引導過渡的語言,實現課堂環節的流暢自然;其次是放開手腳讓學生去讀、去思、去分析、去回答,老師做好引導點撥。在這裏不妨説一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授課時,不到弟子實在弄不懂而發急時,不去啟發開導他(不憤不啟),不到他心裏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不悱不發),如果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最後,師生合作,實現一堂好課。當然,本節課有一點自認為做得還不錯,那就是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如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描寫方法的訓練,語句的揣摩體會等。

課堂教學反思20

抽屜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由於初次接觸新教材,對這部分內容不太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與問題:

1、如何定位教學目標,抽屜原理原屬奧數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廣角”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但在具體的課堂中如何適度把握教學要求。我雖然在課前已經鑽研了教參,也已經上完了課,但這個還是我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

2、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建立起解決“抽屜原理”問題的一般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於是我通過翻閲奧賽書籍和在網上查詢,終於弄清了原委。上課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與生活有關的小問題,給學生造成懸念,激發他們積極思維,很快進入學習情境。

二從簡單問題着手發現一般規律

在解決複雜問題時,為尋找規律可從簡單情況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規律,再加以運用。本節課就是從較小的數據變化中探索規律、發現規律的。

三 加強説理幫助學生弄清所以然

本節課從始至終我都要學生説理,敍述自己的思維過程。重在讓學生真正理解什麼叫“最不利”的情況。我覺得讓學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結果更重要。

由於此內容屬於奧數範疇,某些學生理解起來還是不很輕鬆。這一現象説明他們還沒有真正掌握抽屜原理的內涵,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改進。真的希望自己能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奧數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j779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