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錢學森》教學設計及反思

富川蓮山洞口完小 葉思濤

【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名人風采”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

元所選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身份名人的愛國之情,讓學生

感受愛國報國的赤子深情,學習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

《錢學森》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

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

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不長,條理清晰,易於整體把握。但對於錢學森學生知道的不多,

有必要課前發動學生查找錢學森的有關資料,最好能將感受最深的資料變成自己

的語言,練習表達,為課上交流做準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説,寫人的文章已經

閲讀了不少,基本上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來感受人物,但感受不夠

深刻,對於側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感受也不深,都有必要加強引領,讓學生

走向深入。

【教學重難點】

1、聯繫上下文,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品味,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

想感情,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2、初步體會倒敍寫法的基本特徵和表達的好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人物,揭示課題

這一節咱們就來了解一位身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但一刻也沒有忘記

祖國的科學家——錢學森(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瞭解學情

1、結合你搜集的資料,説説你對錢學森的瞭解。

(課件出示)介紹人物背景

2、檢查生詞。

(課件出示)我會讀:

屈指一算 魂牽夢繞廣闊無垠

運載火箭劈波斬浪 水天一色

卓越 袒露 眺望 穩健 前額

富裕誠懇貢獻 赴美留學

(1)提名讀。

(2)齊讀 。教師及時正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文章讀通順了嗎?本文共7個自然段,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讀完後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一段。

(2)説説讀文後的初步感受。

三、精讀人物語言,體會愛國之情

1、提出要求讀課文

再讀課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題目,你知道文章是寫什麼的?寫人的文章一般要描寫人物的哪些方面?這篇文章重點描寫了人物的哪方面?

文章是寫人的;寫人的文章一般要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這篇文章重點描寫了錢學森的語言。(板書:言為心聲)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錢學森語言的句子,邊讀邊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錢學森是在什麼情況下説這些話的?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把你的感悟批註在文中空白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堂指導。

2、分析重點語句

(1)(課件出示)“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

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這段話是錢學森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時候説的,雖然身在美國,但他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在美國有那麼高的待遇,生活條件那麼好,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説他是中國人,要為中國人民多做點事。雖在異國他鄉,但他心裏仍然想着祖國,想着祖國的人民。(板書:身在異國、心繫祖國)

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2)(課件出示)“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這句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中秋節,在美國,留學生勸阻錢學森時,錢學森對留學生們説的。當時我們中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就連和他在一起的中國留學生都勸他暫時不要回去。可他卻説,就是因為祖國現在很窮,所以我們更應當回去。正因為他熱愛祖國,才想回去報效祖國。(板書:報效祖國)錢學森明明知道當時我們國家很窮,就是搞起科學研究來也不方便,但他卻願意放棄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到新中國去。因為他是中國人,他要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他想把汗水和智慧灑在中國的土地上,讓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

要求學生帶着感受讀課文。(學生激情朗讀)

祖國現在很窮,需要我們大家,這個“我們”是指誰?(“我們”指他自己也包括留學生們; 錢學森説話時很誠懇。)

“誠懇”是什麼意思?他的這番話中還有什麼意味在裏面?

(指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誠懇:真誠、懇切;錢學森也希望留學生跟他一起回國創造祖國的美好未來)

過渡:其實,這一段不僅寫了錢學森的語言,還寫了(留學生和美國海軍的語言),為什麼要寫他們的語言呢? (對比描寫更能襯托出錢學森的愛國。) 提名兩生對比朗讀,在對比中感受錢學森的愛國。

(3)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説:‘錢學森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

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從美國將領的話中我知道了錢學森是個難得的人才,一個人就抵得上五個師。

(課件出示)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説:‘錢學森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從“絕不能”這個詞中我體會到他們堅決不允許錢學森離開美國,回到中國去!

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潛台詞?

他們如果勸説不行,利誘也不行,可能就要來硬的了。比如派人監視他,或抓起來。

思考:為什麼寫美國將領的話?

用美國海軍的話來襯托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什麼也動搖不了,回國的態度很堅決。課文不僅寫到了錢學森的話,還寫到了留學生和美國將領的話,這也是這篇文章與其他寫人的文章不同的地方,.課文通過對其他人物的描寫,從側面烘托錢學森的愛國之情,這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 (板書:側面描寫襯托)

3、我會寫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歷經五年磨難,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在他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一剎那,他內心感慨萬千,在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他會説些什麼呢?作為旁觀者的你又有什麼話想對他説呢?

(課件出示)請任選一個方面寫話。

錢學森想説:。

我想對錢學森説: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錢學森,但對他的瞭解才剛剛開始。請課後繼續瞭解,走近他,找一些關於錢學森的書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19錢學森

身在異國

正面:(言為心聲 )心繫祖國

錢學森 報效祖國 愛

側面: (襯托)

教學反思:

《錢學森》一文生動地記敍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執教過程中,我緊緊扣住課後的習題“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錢學森説的話,體會這些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體會錢學森説話是的心理活動。

2、適度拓展,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

3、國內、外生活、工作條件的對比,理解錢學森回國的執着。

以上三個安排,旨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錢學森那課拳拳報國之心。為了使錢學森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為了讓學生更立體更全面地感受錢學森的豐功偉績,我引入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對他的評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課文圍繞着“燈光”記敍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説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考慮到怎樣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人地位?怎樣給學生創設參與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的空間,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味成功的愉快,讓課堂充滿精彩呢?

緊扣課題,讓學生朗讀體會“燈光”的深刻含義,然後讓學生品讀感悟,自主學習。讓學生體會到郝副營長的偉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緊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教學中讓學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他們説這話時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些什麼?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説話。

課後我還安排了小練筆: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説……留給學生髮揮的自由空間,思維補白,為學生創設動筆寫寫的機會。從課堂效果看,學生領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激發出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細膩的感受。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教參中説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有利於學生當前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認真抓好本冊所安排的關於“不懂就問”和“勤於搜索資料”的習慣培養,不僅要通過專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知識,而且還要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

不過説實話,在之前的十個有關“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教學我也試着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但到如今顯示的效果來看是並不理想,因為這方面的內容學生往往會覺得你老師講得羅嗦了,他們的意思就好象是你老師不講我也知道,所以整個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就拿今天上課導入,我就是讓學生來説説五年來自己在以前學到的習慣中那些學習習慣是讓你受益匪淺的,舉例來説説,結果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是寥寥無幾。

我想有可能就是以前上這部分內容時過於傾向於灌輸式教學了,説教式的教學,以至學生反感,或無所謂,因而他們也沒有真正來學習那些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上述這些情況,我想今年教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的方法改變一番,變以往的灌輸式為學生自主式學習,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嚐到“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的甜頭。新課標也這麼説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應轉變觀念”“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在佈置預習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己蒐集有關各少數民族以及祖國曆史成就等方面的資料,並且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師和同學詢問。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嚐到了“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的甜頭。我們要把這兩個學習習慣滲透到今後的學習中,並讓學生終生受益。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煙台的海》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以“總——分——總”的結構,圍繞着第一節中的“獨特的海上景觀”,展現了了中國沿海城市——煙台在冬、春、夏、秋四個季節不同的特點,具體描繪了煙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和秋天的高遠的特點。最後一節對全文作了總結——煙台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煙台人在這裏上演着威武雄壯的話劇。這一句子既概括了煙台這座城市的特點,又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煙台的海有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作為突破口,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煙台四個季節海的不同特點,再抓住“煙台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煙台人在這裏上演着威武雄壯的話劇”這句話讓學生體會煙台的海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和富足,從而表現了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我們小學教師異常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完美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期望。可謂是眾“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下頭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景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可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景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景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教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能夠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為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為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教師聽寫一樣簡便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並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能夠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閲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閲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本事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本事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閲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閲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樣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一樣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教師能夠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閲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我的學習方法和本事。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本事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本事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並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子,甚至是一個好的詞語,都讓學生摘抄下來熟讀甚至是到達背誦,我想僅有我們在平日裏勤寫多練,不斷地積累作文材料,才能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固的基礎。當然,學生不可能如教師之願總是把作文寫得流暢優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去幫學生一把,就拿今年我所教的班級來講,全班63名學生,上交上來的作文在一個星期內批改完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學生打好草稿後我先是讓他們把作文抄到作文活頁紙上,每一天定量批閲,我先把每名學生的作文批閲一遍,寫得好的地方大加讚賞,不盡人意的地方委婉提出提議,和學生共同修改後,讓學生把修改後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再次批閲就比較省時省力了,寫好的作文讓學生熟讀,讓這相對來講比較流暢的文章在學生腦海裏流下深刻印象,那麼日積月累,長時間這樣修改下去,學生的作文本事應當會有很大提高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新課標實施以來已經過了幾個年頭了,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與反思的過程中,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顆顆充滿活力的教學弄潮兒,一個個充滿生命張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民主衣袂飄飄,楚楚動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款款地向我們起來。我們的一批老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銅陵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

新課標要給小學的'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新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説:“新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通過研究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反思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四個“語文課堂”,與各位語文教師共同探討。

㈠ 給小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㈡ 給小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2、展現給小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3、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㈢ 給小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2、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㈣ 給小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小學語文二年級第三冊的《水鄉歌》中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北方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通過錄像展示美麗的水鄉,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真誠地希望: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我們的每一節小學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牽一句而啟全篇

《和田的維吾爾》一篇淺顯易懂的課文,怎樣上出語文味來?怎樣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性?

我深思着。

在教學中,在導入讀題後,學生通讀課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達這樣一箇中心的意思。“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用這一中心句牽起全文地學習。

課文是怎樣寫出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過了十分鐘後,學生進行展示交流。“一個停電的晚上,環境惡劣,一個漢子還迎風引吭,體會到和田維吾爾人的豪氣與樂觀,不由得驚奇而肅然起敬。”如果換作我們會怎樣呢?聯繫自己來談,在對比中體驗更深了。難怪説,讀中心句。這就是和田維吾爾人,繼續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讀感受到和田維吾爾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結處,在過渡處,扣住中心句,朗讀中心句,在讀中一步步深化認識了和田人的特點,文章的表達方法也自然而然領悟到。

牽一句而啟全篇學習真好。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學會一種方法更重要

豐子愷淺顯風趣的散文《手指》,學生學會一種方法進行學習,在朗讀中體會語言風格,學得風生水起。

伸出手指,觀察説説,五個手指的特點,喜歡哪個手指?看看豐子愷先生是怎麼為我們介紹的。學生自讀課文,初步體會豐子愷風趣的語言風格。

給出一張表格,填寫五個手指的長處和短處,得到的啟示。學生或自主,或合作進行學習填表格。

交流展示中,師着重引導學生説出大拇指的長處和短處,再讓學生讀一讀,讀中指導學生讀出風趣的語言風格來。後幾個手指的學習類似於這個方法,放手讓學生展示交流學習,在讀中讓學生説説該怎樣讀會讀得更好一些。不知不覺交流朗讀中明白了五指的特點及豐子愷的語言魅力。學到這,我們不禁要問,感悟五指的特點,給我們什麼啟示呢?學生很快説出,或用課文中的話語説出。讀讀文中的話,體會即可。

接着有趣的是請學生扮演五指進行情景表演,在表演中進一步領悟五指的特點,也明白了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短篇小説。課文記敍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本文的教學上,我力求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

德。首先,我在教學開始時採用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閲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學生讀通課文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然後,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桑娜這樣做的意義,從而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因為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我讓學生用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讓學生想象: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麼會想到這些?接着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好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

因為課後小練筆是續寫《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着學生的心。因為學生平時較少練習寫續寫,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因為,這個故事非常感人,學生對《窮人》這篇課文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非常關注接下來的結局將會是怎樣的。於是,我創造機會舉行《窮人》續寫交流會先讓他們進行小組的交流,説説接下來的情節將會是怎樣的,然後讓他們繼續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下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續寫,從學生交上來的文章中,我欣喜地發現原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豐富,他們充滿愛心,給予桑娜一家非常美滿、幸福的好結局。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的感覺還比較滿意,幾個曾經學習上無所謂的孩子對語文感興趣了,對於語文學科來講,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大部分同學進步很快,讓我感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回報。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一、以賞識的教育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興趣,沒有信心也不能在學習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績差,因為其在學習上沒有成功的信心。因為很多老師課堂的目光多停留在優生身上,提問時不注意,好不容易給個機會學困生生,可能是道難題,只會讓其丟臉,沒有成功怎會開心?我提問會根據難度來,簡單的讓學困生回答,正確率自然高,讚美的語言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如人。即使答錯了,也要找個理由誇一誇。我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眼裏,大家都一樣,只是態度不同造成成績的差異。態度改變,成績一定進步。

二、夯實基礎知識,抓實基本技能。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夯實基礎,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舊不能忽視。這個學期,我要求學生從把字寫認真、清楚開始做起,明確了學生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平時加強了生字和新詞的聽寫,從源頭上堵住了出錯的概率。其次,分階段、分內容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的回顧和複習,如:結構相同找詞語,修辭手法、改病句、縮句的操練,名言警句的積累、重點句的理解、把握課內外閲讀、加強了寫日記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對於語文的作業,要求上課專心,不懂多問,力求掌握於課內。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單元的過關,從字詞、段落到篇章,要求學生逐個過關。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積累,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大量閲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為什麼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複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後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温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必須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願意背誦,還可以選擇反覆地抄寫。背誦或抄寫,可以自己選擇,目的只有一個,牢記於心。數學老師常説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才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麼又怎麼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麼變化,意思才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為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閲讀還不夠,特別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主要描寫了雙龍洞的“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教學時,我通過板畫的方式,讓學生邊讀書,邊畫出金華雙龍洞的示意圖。通過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們瞭解了:從金華——羅甸——雙龍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遊覽過程,接着我們分了三個板塊:一、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三、重點講解“孔隙”的部分。在學習過程中,我結合“引導自學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

習作一教後記

一説起作文,同學們就開始抓耳撓腮起來。一個寒假,他們都沒有接觸作文,總覺得作文無事可寫。好在習作一要求學生寫的是《童年趣事》,整篇文章圍繞着一個“趣”字展開。我通過讓學生們回憶過去發生的有趣的事,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最後指導學生選擇其中兩三個故事為例,注意把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寫具體,並進行了作文的講評。

實際上,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他們只有有了強烈的情感,才會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

練習一教學反思

練習一的《語文與生活》,目的是學習“擬人”的修辭手法,讓學生能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教學第一部分時,我重點讓學生比較了比喻與擬人之間的區別,並讓學生通過集體交流聽別人説一説自己寫的句子,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誦讀與積累》部分,通過自讀——競賽背誦的方式,完成了教學任務。並且在學習了這些描寫冬季的詞語之後,我們又補充了有關春季、夏季、秋季的成語,開拓了學生的眼界與思維,達到了教學目標。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山雨》這篇課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的喜愛之情。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從閲讀中感受大自然的

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學的難點。

在進行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情境中閲讀,在探究中感悟,在體驗中交流,極力營造一種自由閲讀的氛圍,讓

學生在文本世界裏自由馳騁。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了“讀”和“悟”兩方面,力求在讀讀吟吟,想象感悟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雨天。

一、初讀感知

整體感知時,文本中如詩一般的文字躍動在學生的眼前,等待着學生去品味、欣賞。閲讀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態在對學生產生閲讀期待,尊重學個性化的解讀。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寫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閲讀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領略,原汁原味的整體感知就是引導學生自己讀進文本中,領略文字背後那美的意境。

二、重點研讀賞析

先教給學生賞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反覆讀,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義,但要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力求通過品讀、積累成誦等多種方式的閲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完成全程的閲讀.在課堂中完成一篇課文的學習,不應是閲讀的結束,而應是閲讀的開始。帶着課文的學習興趣去閲讀新的作品,對課堂內容進行延續發展,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那我的這節課就引着學生從課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學裏,不僅是朗讀、感悟能力的培養,也是其他能力的訓練。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同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我的這節課在語文素養的訓練上還需要加強,要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落到實處。課文中有很多美的詞語、句子,特別是優美的意境課堂中學生好象並沒真正感受到,一堂課下來,雖然讀了,想了,説了,但顯得很空洞。我只是着重考慮要讓學生欣賞美文,對語言文字考慮較少,但該如何在教學中不牽着學生鼻子走,又讓他們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自主的感悟語言文字美?這是我這節課存在的困惑。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第二單元北海小學六年級語文組

第二單元圍繞“正義必勝”這一主題安排了3篇課文,《盧溝橋烽火》描述了正義與邪惡在盧溝橋邊的較量,展現了中華兒女奮起抗擊日寇侵略的動人畫面;《半截蠟燭》展示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與愛國情懷。戰爭期間,不僅僅僅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也有俠骨柔情、菩薩心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體現了編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絕戰爭,渴望和平才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在課上,我採用了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資料。先讓學生根據課後作業3(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的要求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圈畫出關鍵詞語,感受敵我雙方的表現,激發強烈的愛憎情感。再次自讀課文的時候,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過程和關鍵所在,並着力體會關鍵詞語的好處、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老師、同學質疑問難。最後,在學生進行了充分閲讀準備之後,指名學生練習複述並根據具體狀況,相機提示學生進一步朗讀感悟課文。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閲讀與理解相輔相成,學生讀得充分,有所感悟,並熟記精要,才能述得順當。教學時還得按時間和事情得發展順序,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把讀書感悟和複述事件經過都能練習到位。

為此,課堂上我儘量讓學生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瞭解人物的特點,從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長久以來,我們在備課時都謹記:在備教材的同時要備學生,即要把學生針對你的教學設計可能會產生哪些反映都充分地思考到。因此我們在備課中還會把學生可能回答的答案都記錄在案,以到達在課堂上的萬無一失。殊不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每一個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同一篇文章,同一段文字,甚至同一個詞或字,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教師再怎樣思考周到,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地發現教學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並恰到好處地調整好自己的教學。儘管這樣做與備課中設計的有所不同,也有違老師的教學意圖,但仔細想想,這又有何不可呢?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第一單元

3《夸父逐日》教學反思:

本文是文言神話故事,篇幅短小,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且課文配有註釋,因此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並通過互助學習來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對於怎樣看待夸父這個人物,我鼓勵學生從積極的角度多元地理解,引導學生理解:人們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同時,讓學生想象夸父逐日時的心理活動,周圍人的話語,夸父臨死前的動作、神態、內心獨白,佈置擴寫《夸父逐日》作業。

第二單元

9《美麗的規則》教學反思

1.本篇課文篇幅不長且語言淺顯易懂,適宜學生自主閲讀。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根據課後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讀懂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和人物的情感與認識,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2.課堂臨時加小環節:根據平時的觀察,説出你所見到的“不美的規則”或“美麗的規則”——既培養了説話能力又進一步理解了“規則”。

3.引導學生感悟課題之美,課題之引人注目,也是本課教學不可忽視的。

第三單元

10《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1.朗讀、背誦。小學生接觸文言文很少,教學時重視學生朗讀。教師先通過拿腔拿調的範讀課文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再指導學生用文言文的朗讀方法自讀課文,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讀懂了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演(用現代文演、用文言文演)、練,讓學生多接觸語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並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使得作者、學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養其閲讀能力、審美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第四單元

15《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1.這三首詩(《送元二使安西》《賦得古原草送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不難懂,學生在參照註釋的基礎上,經過老師的點撥就能粗知大義。因此不用在疏通語言上下太大功夫。

2.對詩的意境的感悟,主要在瞭解詩意的基礎上,通過多讀悟出來。因此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懂大意,詩入詩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一要做到理解到位;二要想象畫面;三要體會感情。熟讀成誦,才能背下來。

4.擴寫古詩或想象畫面寫話是本課教學小練筆的好內容。

第五單元

20《故宮》教學反思

1.本文寫故宮主要從建築藝術和珍貴文物兩方面介紹,前者詳細,後者簡略。在理解課文時,重點引導學生去感悟描述建築的第二部分,對於描述文物的第三部分可作略處理。

2.學習3-9自然段時,提醒學生注意表示空間位置轉換的句子,去把握作者介紹故宮建築的行文順序。如:“過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由南往北依次是……”

3.在閲讀中,讓學生注意重點描寫了哪些宮殿,為什麼把三座大殿(尤其是太和殿)作為重點詳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交流讀後的印象、感受,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4.想象描繪一個宮殿或按空間順序法寫一處建築是本課“寫”的訓練好內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流傳至今,想來必有其獨特魅力。今日教學此詩,頗有一點收穫。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總是能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欣賞梅花的圖片,馬上把學生帶入了情境,讓學生對接下來即將接觸的梅花有了感性的認識。紅色、黃色、白色的梅花綻放枝頭,真是給人無限遐思!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一般就是:釋詩題,識作者,解詩意,品詩情。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學程導航的教學理念,我指導學生紮紮實實地做好了“預習”這項工作,()課堂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展開討論、交流,同時,基本摒棄逐字逐句理解古詩的傳統教學方法,只借助工具書説出古詩的大體意思即可。

上半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品詩情”這個環節上,並且通過補充、拓展文字和圖片材料,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烙刻下梅之清新脱俗、淡雅樸素、冰清玉潔之氣質和形象。

下半節課,我又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與王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這正是“託物言志”類詩的教學關鍵。透過墨梅,相信孩子們肯定看到了那位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作者王冕,我想,抓住了這個重點展開教學,孩子們的所得就不只是一首詩,一樹梅花,更是一種精神,一分傲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ek9o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