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班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班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班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班會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班會教學反思1

上週三的市級班會課——《體悟親情 學會溝通》,是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主題班會進行有機結合。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從未上過心理健康課的老師來説是很大的挑戰。説實在的,上完課後,也不知該從哪些方面來反思這一節課,下面只能粗淺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材源於生活

在上課前,我多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調查,瞭解學生與父母之間普遍存在的溝通問題。課堂上,先播放本班同學與父母的一些温馨照片,勾起學生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體驗到與父母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快樂。而後選取與學生生活相近的視頻案例,活生生地將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呈現在孩子們面前,當孩子眉頭緊鎖,目不轉睛地看着屏幕時,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已有所觸動了,正是這源於生活的真實再現,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慘痛的結局?從而讓學生明白應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傾聽父母的心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更進一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及與父母進行友好溝通的重要性。

二、傾訴源於安全

課上,當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發現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而沒有很好進行溝通就會使矛盾激化,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時,他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引發學生傾訴的內心需求。於是我儘可能地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毫不吝嗇地將時間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因為我知道此時此刻,孩子們最需要的是把壓抑着的苦惱傾瀉出來,而傾訴正是解決的良好開始。

三、情感源於交流

課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溝通的靈魂,也是本節課是否有效的關鍵。因此在這節課上,當孩子們盡情地傾訴着自己的情感時,我並沒有生硬地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當孩子們頗有微詞地細數着父母的種種“不是”後,我並沒有單純地附和孩子們的想法。而是讓孩子聽家長訴説煩惱,請學校的心理諮詢師來分析原因,從不同的角度觸及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們從心靈深處進行愛的反思。在這一環節裏,當孩子聽到父母對自己説的心理話時,流淚了。這源於心靈的感動,將化作溝通的動力。

四、方法源於需要

因為在孩子的內心產生共鳴了,所以能引發孩子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讓孩子們真切地找到產生矛盾的源頭——因為缺少溝通而產生不愉快,順其自然地引發孩子們想學習溝通方法的慾望。當孩子們從同學善於與父母溝通的成功例子中發現溝通妙招後,就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想法,所以在即興表演與父母相處的溝通難題時,孩子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和形象,方法也運用得非常好。在角色轉換時,也能充分運用所發現的方法,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體會父母的心情。

總之,在這一節班會課上,我儘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通過這一節課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真實的,才是令人感動的,有效的。

班會教學反思2

本次班會開的很成功,班會的目的已經到達,成功地讓讓學生體會到了教師這些年的辛苦。

一、對活動主題的反思

通過今天的教育,孩子們學會了尊重理解老師,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如今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嬌生慣養,當老師批評自己時,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不理解老師對自己的好,但是在播放汶川地震老師為救自己的學生而犧牲的畫面時,我清晰地看到許多孩子不禁流下了淚水,當緊接着放教師平時辛苦工作的 PPT時,學生的心理出現了波動,我想這一定能觸發他們年幼無知的心靈,此時孩子們的情緒也被調動了,他們有很多內心感受以及想説的話對老師表達,他們被深深地感染着,已經意識到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遺憾的是,我對課堂生成性的把握不夠,當有學生説出曾經對老師有過誤解時並沒有加以引導,沒有讓學生説出什麼時候心裏是怎麼誤會老師的,也許課堂的精彩就在此,但是我錯過了對學生的'引導,這也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事蹟

二、對活動目標的反思

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基本實現,同學們通過向老師鮮花的環節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看到老師辛苦工作的視頻,同學們都很感動,同時在活動中增進老師與同學們的感情與默契,讓辛勤操勞的老師們放鬆一下心情。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教師工作的艱辛和崇高,從心產生對教師的崇敬之情,以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把尊師重教化作一種自覺行動,從而使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對活動內容的反思

主持人開場白,在向老師鮮花的同時播放《獻給老師的歌》背景音樂,目的是渲染本次班會的氣氛,使同學們進入狀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奠慰屍魂——為祭汶川地震中為學生而獻出生命的教師,在這個環節,學生比較激動,有的孩子甚至無法剋制的抽涕起來,班級的氣氛很沉重,大家都對犧牲的教師表現出沉痛的悲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用製作好的PPT

播放各科教師忙碌工作時的照片,這時學生看到每天熟悉的身影,看到老師的辛苦,忙碌,都很感動;漫談尊師:學生自主發言,陳述和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在這個環節活動目標得到實現,大家踴躍發言,學生都老師的深切的愛得到表達;師生互動遊戲:猜詞,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但是由於這個環節很難組織好,考慮的也少,在活動中花去了很多的時間,出乎意料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變近了;

四、活動後的收穫

本次班會從開始到最後我準備了很長時間,活動的成功召開和結束讓我倍感欣慰。在觀看教師辛苦工作時的視頻時,學生了解到老師平時的辛苦,大家由此有很多感受,學生在談論與老師之間的點點滴滴時,有的學生在談到以前誤會老師甚至哭了起來,並保證以後一定會改正,從而使本次班會的活動的目標得到實現。在本次班會上,讓我看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同時也體會到當老師走進學生內心時的那份欣喜,教師是個讓人們尊敬的職業,同時也讓我感受到身上的單子很重很重,在交給他們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實習教師,卻同樣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重大職責,也更加熱愛這個職業。所以以後我要多積累各方面的知識,等待着真正作為教師站在講台上的那一天!

班會教學反思3

2012年5月7日,第二次月考後,在政教處的安排下,我和實習生經過精心策劃舉辦了一場勵志型的主題班會——《成功無捷徑,學習當奮鬥》。這是一節學生、老師,兩方參與的班會課,針對的是月考過後部分學生心情浮躁,思想懶惰,不愛學習的現象。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可以説,結果既在我的預料之中,又超出了我事先的設想,使我自身也深受啟發。

為了確保學生活動的順利實施並取得預期的成果,本節課重點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上課前,主持人播放《真心英雄》這首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正式上課之後,首先是給學生和家長列出了幾個問題,使孩子對媽媽的瞭解,和媽媽對孩子的瞭解形成對比,從學生身邊的事入手,做到了課程資源的生活化。第二個環節,是一段視頻的播放,這個視頻講述的是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母親為了女兒,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三天的時間裏跨越了三個不同的國家的艱辛歷程,學生通過這段視頻能夠直觀感受到母愛的力量。第三個環節,是學生的詩歌朗誦,本着以事實打動學生的目的,這個環節材料的選取做到了真人真事。第四個環節,將養育子女比喻成長跑,學生當堂體驗,更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母親的堅持和付出。第五個環節,由以上環節,學生此時對母親已經有了深刻體會,因此給出時間,

讓他們自由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第六個環節,感受到了母愛,認識到了母愛的偉大還不夠,學生們還要學會去回報自己的媽媽,因此設計了學生合唱《燭光裏的媽媽》,並在唱歌的過程中將之前寫的明信片送給自己的媽媽。最後,在學生的合唱中結束本課教學。

愛無處不在,我們的愛心教育也時刻不能停止,教會孩子如何做人遠比只教會孩子如何讀書學習重要。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孩子們於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充分體會到了母親的艱辛付出,認識到了母親的關愛無處不在,彷彿春雨潤物,細細無聲。正因如此,更應該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不足之處是:1、對於“感恩社會”方面沒有進行深入地挖掘延伸,只侷限於對父母的感恩。2、沒能現場請家長代表發言,談談作為母親,對這節課的感受,對孩子的期許,如果能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相信這節課的最後能更出彩。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深受啟發,促使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點評:本節課力求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依託情境導入、巧妙組織、打造亮點力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本次主題班會,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在設計環節時,教師依循認識規律,使學生從感性的形象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發現、理解並感悟到了母親的偉大,最終發出由衷地的感歎,並決心從自身做起,回報母親。由

於內容貼近生活實際,説的也是身邊發生的事情,因此整個課堂洋溢着濃濃的親情,教師及家長的參與,一度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再加上精心選擇的歌曲,給人心靈以強烈的震撼,恰如其分地渲染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課堂也注重了實效性。當然,此次主題班會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由於課堂時間有限,部分同學沒在課堂上傾訴自己的心聲;課堂組織形式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豐富。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能將把這次感恩教育進行到底,讓它滲透到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定能讓感恩的種子在每個學生心底生根發芽!

班會教學反思4

首先我通過一張張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在課堂上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那學生的這些做法叫什麼呢?他們很顯然沒有集中注意力,那要怎麼樣才是集中注意力呢,圍繞幾個小點來讓學生集中注意。並且出示班級學生上課的各種行為舉止,知道原來他們沒有集中注意,讓他們感受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並能聯繫實際找到生活中、課堂上自己不專心的各種因素,想辦法克服。

其次,我設置了走迷宮的小遊戲,不同形狀不同造型的迷宮,指引學生從開始按照正確的路程走到結束,哪裏該走,哪裏不能走,一個個的指導,情況較好的學生可以喊他們到一體機上來試着走一走。

然後是學生的發言積極,師生互動有序,學生活躍,課堂處處能看到思維的火花。整個活動順應心理特點,遊戲貫穿整個課堂,學生能暢所欲言自己的想法。再次是學生能把自己實際生活與知識結合起來充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注意力集中與不集中的利弊。

最後,我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是和學生平等的,師生同玩同樂同説,容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融洽的氣氛中,在輕鬆的情境中走近學生的心,更容易自然地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讓學生在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坦現真實想法。

從本次活動課看,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高,口語表達能力強,也深刻體會到本課的主題。

班會教學反思5

本節課選題背景為如今的初中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變化,使新時期的孩子暴露出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的多種心理問題,外在表現為情緒上的多變,而每個人是自己情緒的主人,解鈴還須繫鈴人,有必要讓學生正確面對變化的情緒並學會適當調試情緒的方法。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首先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後通過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實例進行示例分析,讓學生逐漸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並總結出常用的調試情緒的方法,然後通過實例檢驗學習效果,再回顧自己的情緒問題並加以自主解決。

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首先通過觀看一些圖片來了解自己的實際上很幸福的狀態,並懂得要掃除不愉悦的情緒。因此,接下來讓學生勇敢地自我剖析,在卡片上寫出影響自己的心情的事件,及當時的想法與心情,繼而探討解決類似事件的方法,為避免學生此時尚不能敞開心扉解開心結,展示三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讓學生來表演並表述合理的應對方法。對於這個環節的展示,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根據課堂表現來看,應該先給予學生幾分鐘的小組合作與準備的時間再來展示,而且學生多是表現事件本身,若能把正確的解決方法也表演出來會更加深學生的印象。接下來的心理疏導環節引入了埃利斯的ABC情緒理論,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影響了人的情緒和心理,緊接着出示兩幅心理學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內容,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看事物的角度對事件結果的影響。接下來的心理小練習,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來發揮想象,面對主人公的不同心情來對其心理世界進行填充,學生們積極地發言表達了很多自己的真實想法,思維也漸漸開闊。最後鼓勵學生自我突破,重新面對之前寫下的事件,換個角度去思考並寫下此時的想法與心情,並鼓勵學生面對同個班級的同學,勇敢地説出心裏話,打開曾經的心結,做更真的好朋友。此時,多數同學都能真正的敞開心扉、面對自己,並觸動心靈最柔軟的部分,紛紛走到同學的身邊訴説曾經的種種,有的握手言和、有的温暖擁抱、有的甚至相擁而泣。在歡快的樂曲中結束了本節課。

這一節課,給了學生一個直面內心、宣泄情緒的平台,讓學生説出了發自內心的心裏話,並且學習了一些正規的心理評判標準,以便給自己一個生活上指導的準繩,讓自己更自信的活,更積極地活,而且獲得有意義,在學習上能夠信心百倍過好每一天,更好地為班級體服務,健康的成長。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怎樣上,才算是一節好的心理課?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發現,僅僅有知識,是不能上好一節好課的,怎樣正確合理的設計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是一門藝術,它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但我也有困惑。

一方面,我認為視頻,活動,遊戲,心理測試,討論等等,這些形式多樣的環節固然很吸引學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參與進來,可是,總覺得一節課就45分鐘,而這些環節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就讓我覺得自己是在應付,而學生也學不到多少東西,如同在玩一樣,自己心裏委實過意不去。

另一方面,也確實,心理課更不能滿堂灌,老師一人在那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樣,雖然滿足了我的傳授的慾望,證明自己確實用心備課了,而不是在應付,但是學生覺得無聊,不願意聽!

這兩者間,其實就是多重趨避衝突,各有利弊,我該作何選擇,怎樣既能完成應該的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從心底裏喜歡,愛上這門課,使我問心無愧,他們也能真的在輕鬆快樂的過程中,學到東西。

另外,我教的這十個班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學風。人有個性,班級也有班性吧,有的班級,同學很活躍,總能自己主動的提出與我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然後,我們展開討論,很激烈,很開心;有的班級,別提學生主動提問題了,就是我把問題拋出去後,並且給他們留出幾分鐘時間思考,然後,再問他們,有沒有誰願意站起來談一談自己的觀點的,都沒人應,真的是啟而不發啊,讓我很無語,只好自己接着再唱獨角戲,也有的班級,整體上,大家很安靜,看起來是很乖,很嚴肅,但他們內心渴望活躍的課堂氣氛,喜歡動起來的感覺。

而我的問題,就是,我受了學生的影響了,有時候光想着去適應他們班級的風格,導致我被學生帶着走了,而不是我去引導他們。比如對於很安靜的班級,就是我多講,他們聽,對於活躍的班級,才更多的採用討論的方式,激發更多同學的參與。對於活躍的班級,我會給他們放些跟講課內容相關的電影或歌曲,氣氛也會更好,而對於嚴肅的班級,我則更多的選擇循規蹈矩的講課。我覺得這一點,應該不是一個好老師的作為,在我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做好老師的引導者的角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xvlm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