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2020大學課程教學反思

2020大學課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大學課程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0大學課程教學反思

大學課程教學反思1

高等教育是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是輸送社會人才的重要地方。而高校課堂教學是關乎到人才培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才的質量問題,使我們不得不關注高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可是,縱觀我國現在高校課堂教學現狀,我們發現在大學裏,老師大多照本宣科,要不就誇誇其談、毫無參照,有的甚至乾脆放任自流,讓學生自行學習。

究竟怎樣才能構建出一個較為合格的高校課堂?一個合格的高校課堂對老師和學生各有什麼要求呢?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審思我們的高校課堂教學,並對其進行反思,尋找問題解決的對策。

一、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內涵

課堂教學的內容一般可以界定為:在教學計劃規定的學時範圍內,以教師為主導所進行的講授、課內練習等活動,其中以教師講授為主要形式。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大多數是在課堂進行的。因此,可以説,抓住了課堂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和學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時代的變遷,高校學生構成多樣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大都面臨着一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且確保教學質量不下降。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同時也是全面貫徹高等教育方針、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環節。

不同學者對課堂教學管理的內涵有着不同的見解。Johnson等人認為其“是建立和維持班級團體,以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Emmer認為其“是教師一連串的行為和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感與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處理學生問題行為,創設教室情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戴翠萍認為,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孔兵兵等在文獻中指出,課堂教學管理是指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率,協調課堂中人與事,時間與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係的過程。盧曉春的觀點是:課堂教學管理是以現代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學管理理論為指導的,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及其優化組合為基本特徵的教學管理實踐活動。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學管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適當的管理方式有促進教學的積極作用,不當的管理方式則對教學產生消極作用。因此要確立恰當的管理方式,必須首先搞清課堂教學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課堂教學管理是教學目標實現的基本保證,並且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高低。

二、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基地,課堂教學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徑。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的質量,而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在課堂。課堂是高校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它不僅是教師和學生聚合的空間,更是一個獨特的組織。有效、科學、合理的高校課堂管理,不僅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課堂管理仍囿於傳統的管理模式,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一課堂管理模式已凸顯出它的缺陷。高校的課堂管理雖不如中小學課堂管理那樣,過多地要求嚴格的紀律約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既保持高度的興趣,又能學習到更多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對大學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是無可爭辯的。課堂教學管理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政府管理部門還是各級學校,在這一方面都比較重視,但是到了大學,對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高校課堂表現出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師講的那樣,“課堂教學每況愈下,學生不愛聽,教師也不愛講,上課對教師對學生來説都是受罪”。許多關於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問題接踵而至,對其進行審思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三、現高校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過關

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那是因為有大師所在。大師就是那些在學科知識上有所作為的老師、教育研究者。所以,從這個層面上就要求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學術修養。這個老師不一定要是那些發表論文很厲害的學科帶頭人,也不一定是那些什麼學術專家,但是我想他一定要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有着系統的知識理論框架的,有着專業素養的老師。不然,就像是某位教育局領導説的那樣,如果老師自己在十分的考卷中只是拿到七分而在教學傳授的過程中還往往無法傾囊相授,那麼學生豈有及格之理?所以,老師必須具備應有的學術專業修養,才能夠引導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畢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總能夠看得更遠更高,不是麼?

可是在大學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任課老師其實並不專業。俗話説“術業有專攻”,但是由於開設的科目與自己的專業並不能完全對接或者是工作任務安排,老師們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學習研究的專業領域。因此,他們有時候難免會心裏沒底,只能準備好課件,或者有些較為懶惰的老師就是直接對着課本,無論是對着課件還是對着課本,我認為這樣單一的教學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學。這同時關乎到了教師的專業知識的問題。試問,如何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呢?要怎樣才能保證不讓老師也在混日子呢?我想,這也是屬於高校課堂教學管理中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吧。

在上大學專業課期間,遇到了幾個較為典型的數學老師。有些迷糊的幾何學老師,她是那種沒有做好課前備課的老師,在課上只要有學生提出突發問題,肯定會打亂這個老師原有的思路,然後馬上變得一團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講着講着就會説“等等,我好像也亂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頓時,台下一片無語。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頭,完完全全的把課本的知識搬到黑板上,進行一片書法展示。沒有提問、沒有交流,也沒有所謂的技能傳授。這在我看來,真的純屬的“搬書匠”一個。後來遇到一個更為奇葩的老師,這個老師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選擇性地進行知識的講授。容易講的,容易懂的,他講。那些不容易講的,難懂的,他不講但是要考。以致於我們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聽還是不聽的好。不過,很慶幸,在大學期間還是遇到了兩個對於數學極為熱愛的老師。一個是概率老師,一個是高等代數老師。前者對於關於概率的一切只是幾乎是信手拈來,問什麼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覺得毫不吃力、費勁,其數學修養讓台下的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後者是一個有着自己的數學思想的自信的老師,在課上把數學講得眉飛色舞的,很自信、很驕傲的樣子。雖然有時候他講的那些比喻讓我們覺得十分冷場,但是他對於數學的那種敬業以及無限追求的熱愛,還是把我們搞得服服帖帖的。現在的他還是十分關於數學方面的研究,還是在不斷地學習着。我想,在大家心裏大學的老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吧?對自己的專業有着一份痴迷,有着教師的威信,讓人信服。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也遇到了一些讓我們感到很痛苦的不願意聽課學習的老師。像是這種老師,往往是課上講的東西太沒營養了。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語氣語調過於讓人感到睏乏,以致於大家後來選擇了補眠或者是直接幹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師的專業素養看來還是對於學生學習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2)學生對於大學課堂的高度期望落差較大

有時候科目的吸引與否或許也與學生本身的期望值有關吧。記得對於“教育心理學”這門科目,我們大多數都是十分期待的。想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去發現那些教育的問題與現象。結果遇到了一個奇葩的老師。除了讓我們看書就是看書,看完了書就抽問,典型的“試卷簡答式”課堂。所以,後來在這門課大家學得都不怎麼愉快。還有一門我們認為極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課程,對於這個課程我們認為是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的。結果,每次上課老師幾乎都浪費一半的課程在那裏説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感覺完全沒有進行備課,不知道每節課學的`是什麼。説是學理論吧,理論知識又不繫統又不完整。説是學實踐操作寫研究論文吧,又沒有指導,沒有批評修正。所以,相比於其他班的來説,我們好像又白學了一門課。看到別的班跟着別的老師學完了這門課後寫起論文來那種輕鬆勁真的讓我們班的孩子十分羨慕嫉妒恨。

所以,一個好的老師對於學生的學業發展是多麼多麼的重要呀。不過,或許學生心裏對於某些課程有着較高期待,以致於會有所落差,影響其上課積極性。

(3)高校教師課堂管理模式不夠完善

有些老師,選擇了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自己作為指導者。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模式是較好的。上了大學後,學校應該要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會辨別,而不是單純的接受。但是,這同時要求了教師要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管理能力。

我們的中國教育史的老師就是採取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自行地進行學習。然後對於每個學生的展示進行了及時的點評與補充。但是,後來,這樣的方式也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處在於每個學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負責的那個版塊,在乎怎樣馬上搜索答案回答課上小老師們的答案。似乎真的是為了分而爭奪分了。導致後來大家在乎的是問了什麼,問題答案在哪裏,而不是這個同學講的是什麼了。我想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的課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聯繫。一個好的課堂應該是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並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讓學生單純為了分數而學習,忘記了學習的本質。

(4)教師教與學生學目的不明確

大學的課堂對於老師也好,對於學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麼呢?我為什麼要一再提及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確的目的,那麼會幹起來也有幹勁,甚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過來,如果目標不明確,或者目標不正確的時候,有時候不僅會事倍功半還甚至白乾活、瞎忙活。在大學課堂就有着這樣可悲的現象,老師來上課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完成課程任務,學生來聽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於是,台上老師視若無人地把該唸的唸完,該放完的課件放完,該寫的板書寫完,於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學生在上課鈴響的時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機,戴上耳機,玩起遊戲,下課鈴響了説聲“謝謝老師”然後便是去吃飯的節奏了。試問這樣的大學課堂你們有沒有經歷過?是覺得習以為常、不足為奇還是覺得不太對勁呢?這存在着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課堂上的紀律要不要管?説句不好聽的,如果老師的課講得不好,還要學生一定要聽確實是個偉大的折磨。或許,這是雙向的管理。教師在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的同時也要做好備課,上好課。不然,苦了學生,也苦了自己的聲譽。

不過這也涉及到高校教師對於自身職業的一種對待以及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問題。有的人甚至説“誰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誰就是傻瓜”,那究竟高校中有多少個教師願意當一個傻教師呢?或許等到那些教師功成名就的時候吧,把該評的職稱都評了,把要完成的教研任務都完成了,把自己該操心的生活大小事都忙活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吧。可是,有多少學生如此幸運能夠恰好遇到這樣的老師呢?學生們熬過了十二年教育終於踏入了高校大門,是否明確了自己苦苦上大學的目的了呢?

(5)教學模式單調,難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縱觀四年的大學生活,發現我們大學課堂不再流行粉筆字,或者是説只會單純地在“講授+課件”或者是“講授+粉筆字”兩者之間選擇。課本上的那些知識全被複制黏貼到課件上,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那並不算是真正的課件。只能算是黏貼板,寫字板。在我看來課件要有製作者自己的製作思路,作為其輔助的工具,而不是作為教本,作為讀本。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師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會製作課件,於是黑板上滿滿的一板又一板的板書,於是學生從上課到下課一直在那裏拼了命的抄呀抄。我想不同的課程應該有其不同的教學手段,所以不能夠以偏概全説哪一種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種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學模式。但是,那些無論是什麼課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種模式進行教學,沒有結合現代的教學手段,沒有聯繫實際進行教學,只是一昧地宣讀課本的教學,我相信一定是極其乏味的。

(6)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教師唱“獨角戲”

有些學生對於不感興趣的課程直接選擇了逃課,有些則是人在心不在。在課堂上聊天、玩手機、吃東西甚至是談戀愛,反正就是不當做自己正在上課而是毫無顧忌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些則是有些心裏顧忌,不敢公然對抗,而是自己在那裏默默地看着小説,不影響課堂,但是也沒有想到要參與課堂。當然,還有些是較為沉默的乖乖的學生。只是坐在那裏乖乖地記着筆記,聽着老師講話,不做任何表態。似乎這個課堂就是老師的表演場地,而自己只不過是觀眾而已。需要表態的地方“哦”“恩”幾個單音詞便足矣,就像是給予了表演者掌聲般證明了自己還在。當然啦,有些還是積極參與課堂,參與討論,積極發言的。不過,這種學生在大學課堂裏少之又少,除非老師能夠提出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學生們都變得冷漠了呢?當然,這也必須考慮到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的問題。大學生思想較為複雜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樣隨便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樣衝動地表達自我。但是,我相信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除開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於教師並沒有創設一個很好的輿論的氛圍,導致學生陷入了課堂的冷漠狀態,不想參與課堂。或許,一個良好的課堂輿論氣氛,會讓學生慢慢地打開自己的話匣子,開始參與的。這樣就不用老師自己一個人演着獨角戲那麼孤單了。

(7)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管理的態度

可是課堂管理畢竟是一門技術活,老師們不敢管、不會管、不願管,導致了學生也不願意聽、不願理、不願學。有些老師害怕管理不當會招致學生的埋怨、給予低評分,所以不敢管。有些老師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會如何管理好學生,要不就是大罵點名批評,要不就是要求不恰當,管跟沒管一個樣。有些老師則是認為上課只是作為他們工作的一個任務,並不願意過於投入,甚至上得好與壞其實與他們來説並無太大的區別。於是,對於學生在課堂上,只要不是有太過分的舉動,老師都寧願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意管理。這樣的話,作為課堂的主要引導者與管理者,課堂的秩序就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而學生,同樣因為老師的這種“不敢管、不會管、不願管”而變得“不願聽、不願理、不願學”。因為老師的不在乎,學生也不想過於在乎,不想理會。

(8)高校擴招讓學生對大學課程缺乏“安全感”

在大學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同學在課上是在看書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課的這個科目的書。特別是在大三大四期間,大家可能會更加傾向於看一些教師招聘或者是考證之類的書。這些就是出於他們對於課程的選擇的考慮。他們認為自己所選擇的學習內容或許會對於自己的就業有着更大的幫助,對於正在上課的內容有着更多的吸引力。於是,在課上看那些計算機考級,看那些普通話培訓書籍,看那些會計書籍等等的不在少數。其實,或許這也是出於一個原因就是“不安全感”。大學生在現在這個普及教育的時代已經不再吃香,説句難聽的,或許正在掃大街的那個都是大學本科學生。所以,僅僅一個大學文憑並不能夠向學生們保證些什麼東西,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學生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來為自己增加競爭的籌碼,證書無疑就是最為大家關注的一種戰術裝備。無論是否與自己的專業對口,只要覺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夠拿到這個證書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個報名費、有時間去參加考試都願意去試試,那幾個額外證書回來作為備用。本來在規定的學習科目、學習時間裏,就不一定能夠把要學的東西學好學懂學透,還額外的去考取那些證書,無疑就是在幹着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大家又都一直堅持幹着這樣的事情呢?因為大學的考核制度的問題。因為大家對於大學學習制度的瞭解。知道大學的考試無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麼一兩個星期便可以應付了事,平時就是人在心不在也無所謂。認為讀大學就是來這個撐着要個文憑的,上課的額外的,參與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試問,這樣的心態下,課程的開設會取得很好的效果麼?我想,沒有人會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吧。

(9)學業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湛江師範學院的學習體系存在的不足在於不夠開放,不夠嚴格。似乎這樣看來有點矛盾。如何在開放自由的同時讓同學們嚴格地要求自己呢?這或許要從我們的學分制入手進行調整。在我看來,其實我覺得湛師的學分制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對於教師的評價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首先是對學生的,我覺得對於學生,除了設定那些我們必修的科目外,應該給予更多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去進行其它的科目的選修,讓學生進行更為廣泛的學習。而且應該在學校設置一個課程表,把全校的課程安排進行張貼,歡迎學生進行相關的旁聽。在我上大學之前,我總以為在大學期間我可以十分自由地到各個課室進行旁聽與學習的。結果因為無法查詢到相關的課程安排以致於無法好好地安排去聽課的事情。當然,有的人會説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去聽課,就算是問同學也能夠把課程表給借回來。當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想還是可以的。但是,這樣全都依賴於學生的主動的學校學習氛圍怕不是一個名校應該有的好的學習的氛圍吧?所以,或許學校可以改變一下其學習氛圍。隨時的旁聽也可以讓那些上課的老師有所緊張,而不是覺得就算照本宣科班裏的人也不敢拿我怎樣,以為他們拿我怎樣或許我就會拿他們怎樣,還邊想邊奸笑幾聲。好吧,我承認我有點多想了。但是我真的出於這種想法,從來不敢給老師們打出自己真實想打的分數,即使是對於我剛剛説的那些奇葩老師。

(10)學生學習缺乏自覺性

在大學裏遇到了一個較為瀟灑的老師,他不在乎有多少人來聽課,他在乎的只是聽課的質量。所以,對於他的課他只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不你不來,來了你就得好好聽。這樣的老師不得不説是極其瀟灑與自信的。我想一般老師都不敢如此大膽吧?不過,我一直都有堅持去聽這個老師的課。我覺得能夠讓我一直堅持去聽這個老師的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老師會結合事實來講課,可不是脱離課本的進行亂談。而且,他會注重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進行反饋與評價。同樣的,在他的課上也會實行評分制,但是這種交流式的評分沒有讓那些投機取巧的人瘋狂,所以似乎讓我體會到了我想象中的大學課堂的感覺。唯一可惜的是,能夠一直堅持來上課的人也不多。以致於我開始疑惑,講得好的課同學們不願意來,講得不好的課同學們也不願意來,那麼同學們究竟願意聽的是什麼課?難道真的只有用學分來壓制同學們,同學們才能夠自覺地學習麼?從這一個層面看來,高校學生的學習確實缺乏了一定的自覺性。

(11)師生之間缺乏人文關懷

不知道別的同學有沒有同樣的想法,我上了大學後有個極其不習慣的就是找不到老師求助。當然,這個求助指的是學習上的。大學的老師似乎真的是學生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過客。上課鈴響了,進來,講課。下課鈴下了,出去,離開。中間或許只有十餘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可是這個時候老師往往也會到自己的教師休息間而不是留在課室。如果,有些老師課上還不給予學生交流、提問的時間,那麼就真的是單方向的傳授了。試問,這樣的教學你會喜歡麼?學得懂還好,學不懂的時候,或者是有別的意見與想法想要和老師進行探討交流的時候,那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種力打到棉花上上,有去無回的感覺。我想,或許老師們可以不要這樣着急地離開。當然,我知道老師也是十分忙碌的。為了兩者都兼顧,又回到了課堂管理的問題了。我想在教師備課的時候,應該要預留部分時間給予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提問與交流。或許這樣一不耽誤老師下課的時間,增加老師工作量,二又方便學生進行疑問解答,進行思考。

大學課程教學反思2

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與否涉及到一個國家是否能夠順利地進行“人才強國”,因此無可厚非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而我國現代高校課堂教學管理也確實存在着不少問題,但是這絕不是由於單一的因素所能造成的。教師也好、學生也罷,還有學校這個整體環境以及社會這個大背景,這些因素所涉及到的要素數不勝數,幾乎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進行該問題的論述以及思考似乎都不能夠全面與詳盡。只能説希望在我們能夠看到的、能夠發現的、能夠改變的領域而認真地進行相應改革,打造出一個合格的高校課堂。

1、課程安排要合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標籤: 大學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reg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