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精選6篇)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精選6篇)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1

20XX年11月27日上午第一節課,我們進行了學校內展示課的展示,本節課我講的是數學廣角里的簡單的排列問題,有關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昨天圍繞本節課的內容我們展開了課前會議的召開,在課前會議上我們就今天的聽課進行了任務的分工,依照本節課的內容,我們集體討論通過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通過昨天的課前會議,我們全校教師就簡單的排列有關的例題一的學習目標做了以下的更正,最終確定為

1、選擇適當的方法,會按要求進行排列,寫出排列數。

2、利用配列的知識,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節的評價任務暫定為:

任務1、根據要求通過擺一擺、寫一寫、畫一畫能找出排列數。

任務2、根據排列知識能解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設置的環節基本完成,二年級的孩子實質上應該是比較活躍的,但是這節課上我對我們班對的孩子有些失望,我一直在努力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許是老師的能力問題,沒有達到平常上課的狀態。今天我們班的語文老師也在教室裏聽課,我們兩個一致覺得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很小,説實話還沒有平常的狀態好!

在本節課上,為了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不讓他們翻課本,我於昨晚上簡單設計了作業紙,由於這是我第一次進行作業紙的使用,我發現孩子們有些不習慣一時沒有聽清楚老師的具體要求,直到我給學生們説寫在作業紙上他們才進行下階段的訓練。

在歸納排列的一般方法的時候,小組合作中我轉了一圈,發現好多孩子們用的都是寫出一個兩位數,然後顛倒個位和十位的位置這種交換位置的方法。一圈下來以後就發現一組用的是固定位置的方法,並且是固定十位法。所以在沒有出現固定個位法的時候我就有些猶豫,但是在最後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了固定個位法的講解。教師有時候處理問題的能力需要提高。

在講解排列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時候,塗色南城北城不一樣的顏色,學生在自己動手的時候,學生也許為了完美非得把第7行給塗上顏色。通過這一現象我能夠看清楚孩子們應該是不大理解題意。通過第四節課的練習課,我們又將南城北城塗色的題目進行了講解,通過上課題目的講解,拓展延伸了一些題目,加深了孩子們對簡單排列的知識的運用。

本節課我覺得存在的不足之處:

1、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上課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有些小。

2、教師的有些問題指向不明,學生不理解作業紙上的要求。

3、環節上時間的安排沒有很合理。下課鈴聲響了還有一題沒有延伸出來。

4、本節課應該讓學生多展示,讓學生多説,老師語言有些不簡練。

這是我第一年接觸二年級的學生和教材,難免有些把握不好教材,這節課雖然上下來了,但是還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還請咱們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2

這節課是在學習搭配規律的基礎上來學習排列的規律,在學生在經歷對幾個事物的排列過程來探索簡單排列現象中的規律,去應用規律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新課標》指出:符號感主要表現在: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並用符號來表示;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方法和程序解決符號所代表的問題。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後,直接提出問題:“三個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我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何排,然後讓一個小組的學生上台表演,其中三人分別扮演小軍、小明和小紅,另一人就負責指揮,剛開始學生的表演還有挺有序的,可是到後來,學生開始亂了,不知道哪種是排過了,哪種沒排,此時我正好利用這一情況讓學生來説説還有什麼情況沒有排,如果是你上來表演,你有沒有辦法表演的'更好,這時學生就爭相回答了,一般同學都會想到去固定最邊上的位置,接着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尋求答案,再交流中感受符號表示的簡捷與方便。最後讓學生在理解符號所代表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列出算式。

2、嘗試解決問題,體會排列與組合的區別

在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掌握規律後進行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簡單規律的練習,如“排數規律”“比賽中的規律”“打電話中的規律”“寄賀卡的規律”通過練習,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符號的方法靈活解決問題,體會這些問題的聯繫與區別,初步感受排列與組合的區別。(擺數、寄賀卡與元素的順序有關是排列問題,而比賽和打電話跟元素順序無關,是組合問題。)加深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為今天找規律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是始終圍繞着以下教學目的在進行教學: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到簡單事件的排列數。

(2)培養學生有序,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進行了以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教學中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卡通畫和故事吸引學生,讓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進入本節課的知識學習,同時,通過問題的引入,學生很自然的明確了所要學習的知識了。

其次,操作探究,學習新知。這也是我本節課在教學中的亮點之處。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1)看一看,説一説。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你發現了幾種搭配方法?你是怎樣搭配的?”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在學生積極的參與基礎上,進行第二環節。

(2)想一想,擺一擺。學生在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上,讓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討論搭配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複呢?”這其實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在學生的彙報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讓小組學生合作,到黑板前進行板演,並説出是怎麼搭配的,有沒有遺漏和重複,經過集體訂正,讓同學們明確有六種搭配。

(3)試一試,連一連。這一環節的設置,是教給學生用連線的方法,進行組合搭配,是為今後學習簡單事件的排列做好了鋪墊。通過學生的展示,學生明確了,用連線能做到快速的搭配,而且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4)教師做適時的小結。藉助與學生的板演及課件,讓學生真正掌握用連線進行搭配的好處,以及組合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三,課堂實踐,鞏固新知。當學生掌握了搭配的方法後,緊緊圍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早餐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且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道純數學性的知識,意在讓學生知道,搭配不僅與生活密切相關,還在數學領域裏有着廣泛的應用。數字抽拉卡的設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有序的運用兩種方法拉出九個兩位數。在合理的練習中,真正掌握知識的重點——有序的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這一環節的設計也讓本節課達到了高潮。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4

《簡單的排列》是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習搭配規律的基礎上來學習排列的規律,在學生在經歷對幾個事物的排列過程來探索簡單排列現象中的規律,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在磨完課後,我對本課進行了反思:

一、強調數學的“生活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為了有利於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我們必須為他們構建生活原型。因此我從孩子的生活引入,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再展開探究,體現“生活—數學—生活”的教學過程。如我創設拍照情境導入新課,我幫三位同學拍照留念,並由拍照的過程中引出排列問題,就為孩子們溝通“數學──生活”搭建了橋樑,抽象的數學知識找到了具體的生活原型作依託,孩子們對於排列的意義理解就更形象了。接着組織了同桌通過擺擺數字卡片進行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時間,並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指導並拿幾個不同順序的學生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合作探究後,我還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學生作品,讓學生經歷比較發現重複、或遺漏或無順序排列,從而引出按一定順序排列較好。孩子們的思維過程逐步地“數學化”。同學們在我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輕鬆地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二、強調數學的“數學味”。

強調數學的“數學味”並非要否定數學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數學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結合,使“生活味”為“數學味”服務。因此,在本課中,我首先通過“拍照”創設情境,引出排列問題,並以此理解排列的數學思想。接着,讓學生經歷“擺一擺,記一記,説一説,演一演”整個數學化的過程,來解決“簡單的排列問題”,學生通過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比較有序排列與無序排列,使學生體會有序思考的好處——不重複、不遺漏。對排列的意義的理解得到深化,孩子們的思維過程逐步地“數學化”。正如鄭毓信教授指出,“我們所追求的不應是由‘學校數學’向‘日常數學’的簡單‘迴歸’,而應是兩者在更高層次上的整合”。

當然,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不能做到認真地傾聽完學生的發言再做評價。當時站在講台上,只怕學生説不到自己設計的那方面,所以搶學生的話,沒有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以後一定讓學生在説完後,自己再發表意見,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學生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説,發生了小錯誤也不怕,也許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以後得充分利用這種教學資源,讓課堂在錯誤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通過這次磨課,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課堂,不應該為了追求課堂的新穎、課堂的與眾不同,而在設計時追求教學設計的花樣。我們應該克服這種傾向,組織有效而真實的數學活動,走生活化之路,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品出“數學味”,追求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5

我在二(5)班上了《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這節課,首先要感謝王美芳老師、陳愛嫦老師和陳泳餘老師的光臨指導。通過她們在我備、上、評的過程中提出寶貴的意見,使我對這門課有更深刻的瞭解。

“排列”這一數學思想將一直影響到學生的後繼學習。在二年級階段,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考慮學生思維方法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學習時要遵循“不重複不遺漏”的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本課教學中我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做了些嘗試。本節課我運用了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比如“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組合成多少個兩位數”,這個問題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明白的,它需要認真觀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後選擇最佳方案再彙報。其目的是通過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留出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讓所有學生獲得表現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

同時,在這節課中,很多同學表現非常出色,對部分同學該怎麼處理?對於一些起點低的同學,是否可以用簡單符號代替實物再去要求他們進一步深化理解?這次的課中,也有很多需要改進和不足的地方嗎,在調動課堂氣氛上,教學語言的嚴謹性和具體要求學生做任務上,這些我是在課堂上欠缺的。在今後,我需要加強這幾方面的培養,爭取把上課中的缺點改進,努力上好課!

《簡單的排列》教學反思6

一、創設情境,生活取材。

新課程提出,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在尊重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和加工,創設了一個主題式的情境“喜洋洋蔘加體育運動”,來組織學生參與多層次的多種遊戲活動。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把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滲透進去,通過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去感知了何謂排列,何謂組合。

二、親歷過程,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過程,他們帶着自己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構建對數學的理解。

在這節課中,努力地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驗證,留有充分的時空去嘗試、討論、研究,調動學生全員參與、自主探究,讓他們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而不是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老師的思維軌道,因為只有自己發現並學會的知識才是記得最牢固的。如:學生獨立排由1,2,3組成的數之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情況,學生在彙報交流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別人的長處,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有序排列。這樣,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主動建構新知,就像在水中學會游泳一樣,才能真正掌握本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q4y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