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信息安全》教案

《信息安全》教案

教學目標:

《信息安全》教案

1、知識目標:瞭解信息安全知識

2、能力目標: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常識和技能。

3、情感目標:養成信息安全意識和防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

教學素材:

1、各種病毒及防控電腦圖片;

2、網絡暢通的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展示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案例。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時間沒有上網了,昨天一上來,看見你一個勁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説話的態度和語氣似乎不像是你的風格,應該不會是你吧,可裝得也夠像的,我錄了視頻,你打開看看:rk/

教師:請同學們幫老師拿個決定,要不要打開看看?

學生:議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作個簡單調查:打開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識。

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是信息安全。

二、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

請同學們仔細閲讀一下課本第62頁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部分內容,讀過之後,各小組進行討論,總結一下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他們的特點是什麼?

每組找一位同學起來發表本組意見

教師評價:同學們總結的.都很不錯

教師講解:

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計算機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種人為製造的、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並給計算機系統帶來故障的程序。

2、計算機病毒的特徵:傳染性、破壞性、潛伏性和寄生性等特徵。

3、計算機病毒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數據的破壞和對系統本身的攻擊上,有良性病毒和惡性病毒之分。良性病毒危害較小,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如:通常表現為佔用一定的內存和磁盤空間,降低計算機系統的運行速度,干擾顯示器屏幕的顯示等。惡性病毒則會破壞磁盤數據,發作時會覆蓋或刪除磁盤中的文件,有時甚至會破壞計算機硬件,使計算機癱瘓,如:CIH病毒可通過多種渠道傳播,發作後導致計算機系統崩潰。

三、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

教師:既然危害信息的因素有這麼多,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好信息的安全那?

學生:討論對策

教師:

1、遵守有關法律和管理規定

2、採用技術保護措施(如密碼技術、安裝殺毒軟件、防火牆、使用安全的軟件等)

3、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學生:能夠明確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四、教學拓展

[案例分析]

20xx年10月5日13時12分,甘肅省臨洮縣太石鎮郵政儲蓄所的營業電腦一陣黑屏,隨即死機。營業員向上級報告之後,公安部門立即立案偵察,經過一段時間取證,犯罪嫌疑人張少強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實。10月5日,張少強在會寧利用筆記本電腦侵入郵政儲蓄網絡後,非法遠程登錄訪問臨洮太石郵政儲蓄所的計算機,破譯對方密碼之後進入操作系統,以營業員身份向自己8月末預先在蘭州利用假身份證開設的8個活期賬户存入了11筆共計83.5萬元的現金,並在退出系統前,刪除了營業計算機的打印操作系統,造成機器故障。第二天,他在蘭州10個儲蓄網點提取現金5.5萬元,並將30.5萬元再次轉存到他所開設的虛假賬户上。

標籤: 教案 信息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yljp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