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課文《城南舊事》教案

課文《城南舊事》教案

教學目標:

課文《城南舊事》教案

1、感受原文在字裏行間體現出的感情。

2、瞭解全文的結構和線索。

3、體會原文的伏筆的運用。

一、引入

本文節選自台灣女作者林海音的小説《城南舊事》,這篇小説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為原型,描寫了一個孩子在經歷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後,最終認識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子,而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本文重點描述了父親的形象,字裏行間無不充滿了對父親的愛。伴隨着這種愛,英子告別了她的童年,走向了成熟。讓我們追隨作者的腳步,去感受這種愛,追尋作者告別童年的腳步。學生瀏覽全文後回答

二、整體把握速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幾次寫到了爸爸的花?(讀相關部分)2.對花的描寫起了什麼作用?(象徵爸爸身體,貫穿了全文)3.在這些描寫中又寫了哪些事,引起了哪些回憶?(根據學生的回答,將課文分段)1.“我”的襟上彆着爸爸種的夾竹桃。一(1-12)爸爸沒有參加“我”的'畢業典禮,我想起昨天在醫院看望爸爸的情景。二(13-31)“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學的事。2.院裏的花今年都還沒有上麻渣,因為爸爸得了重病。而平時爸爸最喜愛花。三(32-34)“我”想起院裏的花今年都沒有上肥,而爸爸平時最喜愛花。四(35-53)畢業典禮上“我”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想起過去爸爸讓單獨去匯錢的事。3.爸爸的夾竹桃的枝子垂落了,而石榴也掉了好幾個。五(54-67)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長大了。學生齊讀討論回答

三、探究寫作思路

本文的題目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實際上具有兩層含義,是哪兩層含義呢?(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徵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貫穿全文的線索不僅僅是對爸爸愛花的描寫,還有一條什麼線索呢?(畢業典禮)而作者在描寫中又插入了一系列的回憶,這種寫作手法叫做什麼?(插敍)學生單獨回答

而這些回憶的展開以及下文的事情在文章的開頭都有伏筆。英子回家後得知爸爸死訊時,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與“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句話相對應)第一段寫爸爸對她説的話,還和下文的哪些事情相對應?“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回憶起爸爸叫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回憶起爸爸懲罰她賴牀不起,使好明白爸爸對她的愛是很深的。作者用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這兩條線索貫穿全文,並且採用插敍的手法,在其中穿插了一系列的回憶。而這些回憶和描寫都是由爸爸的一席話引起的。作者採用這樣的思路是為了起什麼作用呢?(文章結構清晰而又波瀾起伏,內容豐富而不混亂,更加深刻地體現了對父親的愛)學生自由回答

四、字詞

腫脹(zhǒng)(zhàng)叮囑(dīng)(zhǔ)恐懼(kǒng)(jù)驪歌(lí)告別的歌。花圃(pǔ)襟(jn)挪窩兒(nuó)離開原來所在的地方,這裏指起牀。雞毛撣子(dǎn)恥笑(chǐ)鄙視和嘲笑。咻咻(xiū)(xiū)模擬揮舞鞭子時發出的聲響。玉簪花(zān)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kd7j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