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精選5篇)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精選5篇)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教師努力為幼兒創造條件,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通過“看、摸、聽、説”等多種途徑與主題活動互動,讓幼兒瞭解春天、走進春天,關注大自然的神奇變化。逐步地親近和喜歡大自然,並學習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拓展中運用圖片欣賞,讓幼兒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從點滴入手、身邊入手,共同保護美好的家園!

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徵,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用語言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感受和認識,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户外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4、讓幼兒在學習中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有感情的朗誦。

難點:嘗試讓幼兒看圖片,自由表達所想、所感。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帶幼兒在自然中找春天,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

2、春天的圖片及課件

3、《春天來了》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手指律動操:《小手小手變魔術》

二、談話導入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春天的景象。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請小朋友們回憶一下你印象當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三、新授教學

1、出示春天的圖片,請幼兒觀察並講述春天裏有些什麼?(啟發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描述春天裏的變化?)

2、放幻燈,教師講述、幼兒欣賞初識散文詩。《春天來了》

3、圍繞圖片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課文內容。

雪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換?小鴨跳進了什麼裏面,在做什麼?青蛙從什麼裏面鑽了出來?柳樹發生了什麼變化?蜜蜂、蝴蝶、燕子在做什麼?

4、請幼兒看圖片説説“春天”的景象。

5、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有感情地朗誦。

6、看圖説話

教師:“小朋友你看到了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做的對嗎?為什麼?”

四、結束部分

伴隨音樂背景,師幼走出教室,去校園裏《找春天》。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手中的畫筆來繪畫春天的景色。

教學反思

在散文詩學習中,先是以談話方式引出春天,教師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與同伴分享觀察到的春天特徵。幼兒隨着課件,直觀地欣賞和理解散文詩。從中感受春天的美景,喚醒幼兒關於春天的經驗。教師以圖片分解講述讓幼兒對春天的變換,有了初步的印象,隨後讓幼兒自由表達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激發幼兒獨立大膽朗誦的慾望,最後讓幼兒觀看圖片,通過“看、想、説”讓幼兒互相討論,喚起幼兒環保意識。整個教學過程,每個幼兒既快樂地參與了,在情感和態度、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方面又得到了提高,但因為地域因素本地四季不分明,使之在有些問題上幼兒出現了疑問,為此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北方春天、南方春天”的圖片,讓幼兒能更好的感受自然變化。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春天的一些顯著特徵。

2、願意仔細看圖,並大膽説出自已看到的景象。

3、學習在教師的指導、提醒下帶着問題進行觀察活動。

4、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春天的來臨,掌握春天的季節特徵。

5、使幼兒掌握一些春天生活基本常識。

活動準備:

1、一些春天的卡片和白紙若干張。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練習冊

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看圖觀察。

(1) 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幅圖,請你們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麼?

(2) 教師總結。

2、 帶領幼兒到户外尋找幼兒園的春天。

(1) 教師提出到户外觀察的要求。

(2) 教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尋找春天,幼兒在尋找的時候教師注意觀察,鼓勵他們積極地將自已的發現説出來。

(3) 集體總結尋找到的幼兒園的春天。

3、 集體制作“美麗的春天”圖畫。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3

一.説教材

春天,這是一個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季節,對於這種季節變化,幼兒非常好奇,家長也會帶孩子到公園等地踏青遊玩,所以幼兒對春天的特徵以及春天的美有一定的認知,但都是零散的,所以他們對春天的認識有一定的片面性,《綱要》中指出:引導孩子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感知春天美、瞭解春天的特徵。

二.説目標

根據小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確立了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感知春天,瞭解春天的特徵。(瞭解春天的季節特徵,感受春天的美)

2.感知春天美,嘗試欣賞春天美。(通過貼貼、畫畫、講講等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喜愛)

三.説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這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春天,瞭解春天的特徵。難點定位於:感知春天美,嘗試欣賞春天美。(根據教學目標,我把這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瞭解春天的季節特徵,感受春天的美。難點定位於:通過貼貼、畫畫、講講等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喜愛。)

四.説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這次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

1.有部分春天景物的半成品的底板。(春天的背景圖)

2.剪好的柳樹枝葉、花等動植物。(剪好的柳樹枝葉、花、小蝌蚪等動植物)

3.一首有關於春天的歌曲。(春天的圖片)

經驗:

1.孩子踏青、遊公園的經歷。

2.熟悉的關於春天的歌曲表演

五.説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爸爸媽媽有沒有在春天的時候帶小朋友到公園去玩過?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春天怎麼樣?

在這一環節,用談話、回憶的方式,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春天來了。

2.借用圖片瞭解春天的`特徵,感受春天的美。

出示春天的圖片,讓幼兒感受春天美。

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看圖片,系統瞭解春天的特徵,感受春天美。

3.完成春天貼圖,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喜愛。

將剪好的柳樹枝葉、花等動植物發給每一個小朋友,讓幼兒合作完成背景圖。

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合作完成春天貼畫,集體討論問題,瞭解春天的特徵。解決了重點及部分難點。

4.播放歌曲,結束活動。

播放歌曲,師生共同表演,幼兒可隨歌曲隨意舞蹈。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六.活動特點

以上是我設計的活動內容,活動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説一説、貼一貼、看一看、學一學,喜歡春天。教師的主導地位則體現在尊重、鼓勵幼兒,及時反饋,總結梳理所學知識。

2.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在活動中,我主要用了討論法、操作法和觀察法,用討論法,讓幼兒回憶和父母一起遊玩的情景,激發幼兒興趣。操作法,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從動手中獲得知識。觀察法,培養幼兒集中注意力,從觀察中,瞭解春天的特徵,感知春天美。

3.各領域有機結合,注重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終極目標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綱要》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來擴展幼兒經驗,提高幼兒能力。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4

主題來源:

幼兒天生就具有和自然親近的本能,能夠以自身的感受體驗自然的喜怒哀樂。因此,對老師來説,能夠和孩子分享自然界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幼兒所能學到的關於自然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自然界是充滿美好和神奇的。説到了神奇,孩子們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就表現出了他們對神奇的自然的嚮往。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我們可以去放風箏、去郊遊,尋找春天的景色,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找春天》是這一主題的一部分,藉以這個活動,讓幼兒瞭解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關注自然的不斷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主題目標:

1、從自身及周圍環境等的變化中,感受初春的到來,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

2、在園地種植等活動中,感知春天是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感受春天的美。

活動名稱: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2、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範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遊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引起興趣:

1、你們見過青蛙寶寶嗎?青蛙的寶寶是什麼樣子的,是小青蛙嗎?

2、教師生動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二、根據故事,回答問題:

1、小蝌蚪找媽媽時先後遇到了哪些動物?

2、青蛙媽媽的樣子是怎樣的?它有哪些特點呢?

三、創作圖畫《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示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它們是什麼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説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遊動。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記號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想讓小蝌蚪向不同方向遊,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長)

4、展示交流自己的畫作,給自己的畫創編故事。

主題活動反思:

春天來了,當迎春花把春天的信息告訴大地時,春姑娘就悄悄地喚醒了冬眠的小動物喊來了揹着剪刀的小燕子,敲開了花媽媽的家門……啊!春天多美好!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一起出來找春天啦!在主題開展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對春天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情感。

1、大自然是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空,孩子的興趣來源於大自然。在這個主題裏,我們走出教室,走出幼兒園去感受春風的撫拂,去領略陽光的暖意,去尋找春的足跡。菜地上,花叢裏,小樹旁,我們在植物裏尋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瓢蟲,我們和動物萬春天的遊戲!春天多麼美、春天多麼好,我們和動物玩春天的遊戲!雨過天晴,萬物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景象,小樹、小花、小草在雨水的淋浴下,一下子變的精神抖擻起來,一隻小蝸牛也能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索的願望。孩子對蝸牛的興趣完全來自於自然環境。他們在自然中尋找蝸牛,瞭解了蝸牛的特徵、生活習性,對蝸牛產生了感情,這些科學中的探究、情感上的互動是在活動室裏不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將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

2、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次表徵活動、分享、交流活動,孩子們敢説、敢想、敢做,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繪畫、製作、表演等,再現了自己心目中蝸牛的形象。由此我們體會到:教師只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才能使幼兒自由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認識,從而使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力得到提高。

3、讓家長走進主題活動,成為活動的合作者。在以往的教學中,家長往往處於一種比較輕鬆的配角位置上,而在此主題活動中,家長則與教師同唱主角,他們也忙了起來,要與幼兒一起捉蝸牛,飼養蝸牛,記錄蝸牛的飲食情況。家長的一次次參與,常常會使孩子在活動中處於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更加使孩子有信心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總是真誠地吸納家長參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共同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孩子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祕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瞭解到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體驗到春天郊遊的快樂,並學會了同伴之間協商、解決問題,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中班春天來了語言領域教案5

活動目標:

1、喜愛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

2、能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詩歌內容。

3、瞭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學習簡單仿編詩歌。

4、認讀重點字詞: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活動前老師組織幼兒觀察春天的景物;學會歌曲《春天》。

2、物質準備。掛圖、音帶、錄音機、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頭飾(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個)。

3、環境準備。

創設主題牆面“春天來了”。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韻律活動《春天》,幼兒隨音樂一起有節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動

1、老師與幼兒一起討論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剛才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裏?”

2、説春天。

引導語:“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裏?”

請幼兒一一説出來,並討論幼兒運用恰當的詞彙表達。

3、 老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幼兒説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來了,屋檐上為什麼會流水?老師隨機出示大字卡“屋檐”,請幼兒模仿流水聲。

“屋檐上的流水發出了什麼聲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樣的?春天的小河發出怎樣的聲音?幼兒模仿小河流水的聲音。

③春天的水塘裏誰來了?老師出示大字卡“水塘”,請幼兒模仿小鴨的叫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麼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麼。引導幼兒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風箏、打滾、踢球、翻跟頭等。老師隨機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討論:他們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三、體驗活動

1、老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幼兒看書跟讀詩歌。

2、幼兒在詩歌的伴奏下,表演詩歌。討論: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閲讀完後幼兒有序收書。

四、遊戲活動

遊戲:找春天。

活動場地上畫若干圓圈,圈內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幼兒扮演小動物,根據老師説的字詞,快速站在放有相應大字卡的圓圈內,並説出春天在哪裏。

五、創造活動

老師引導幼兒結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場景創編詩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裏的小蝌蚪,遊呀遊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

幼兒嘗試表演創編的詩歌。

六、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2vz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