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大班閲讀大口袋教案

大班閲讀大口袋教案

教材分析:“袋鼠媽媽”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一個動物形象。孩子們都知道,袋鼠媽媽的大口袋裏藏着可愛的袋鼠寶寶。所以,用“袋鼠媽媽”這個形象來貫穿整個故事,激發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在這個故事裏,情節有趣、畫面生動,請幼兒通過課件中的文字和圖片匹配認讀“媽媽”、“娃娃”。讓文字和圖片、故事內容結合起來,使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了生字。同時也讓幼兒在這個活動中體驗到了自身的快樂。

大班閲讀大口袋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閲讀畫面,理解故事內容,並大膽地講述袋鼠的大口袋。

2、通過開展給動物匹配漢字的遊戲,初步認讀漢字:媽媽和娃娃,喜歡閲讀圖書,引起幼兒對閲讀漢字的興趣。

3、體會父母勞動的辛苦,知道體貼父母並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重點:激發幼兒對爸爸媽媽的熱愛之情。

活動難點:通過課件中的文字和圖片匹配認讀“媽媽”、“娃娃”。

活動準備:

1、配套課件,音樂《小袋鼠》

2、袋鼠頭飾和有口袋的圍裙一個。

教學過程

一、教師打扮成袋鼠媽媽,情景導入。

1、師:小朋友看看我是誰?(袋鼠媽媽)

誰願意做我的袋鼠娃娃呢?我有這麼多的袋鼠娃娃真開心,我們一起唱歌吧!(音樂起,師生邊唱歌邊表演《小袋鼠》)

2、師:袋鼠娃娃,你知道媽媽身上有一個什麼嗎?(大口袋)袋鼠媽媽的大口袋裏可以裝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名字叫《大口袋》。

二、看課件閲讀並理解故事。

1、幼兒自由閲讀畫面。

師:這本書總共有幾頁?看看這本書裏有什麼?猜猜看發生了什麼事情?(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畫面依次講述)

教師扮演成“袋鼠媽媽”這一深受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並請幼兒來扮演“袋鼠寶寶”來一起進行遊戲,調動了課堂氣氛,把幼兒推動到了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去了。

用猜測大口袋裏可以裝些什麼東西來引出活動,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請幼兒自己來看書、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進行講述,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調動了他們閲讀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2、看動畫課件理解故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怎麼回事!(完整欣賞動畫課件一遍)

提問:a、袋鼠媽媽的大口袋裏裝了什麼?袋鼠媽媽買了哪些東西?

b、袋鼠媽媽的口袋裝不下了,怎麼辦呢?袋鼠娃娃看到袋鼠媽媽拿不下東西了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説的呢? (引導幼兒笑嘻嘻地對媽媽説:別急,我們也有大口袋。)

3、 他們是怎麼回家的?一個跟着一個像什麼?(學一學)

4、教師帶領幼兒重點學習認讀漢字:媽媽、娃娃。

師:在看故事動畫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老師害怕小朋友把袋鼠媽媽和袋鼠娃娃搞錯了,就給它們做了個標記,你有沒有發現啊?哪個是娃娃,哪個是媽媽呢?(通過課件中的文字和圖片匹配認讀“媽媽”、“娃娃”。“媽媽”和“娃娃”這幾個字中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它們都有一個“女”字旁。)

5、 (繼續看課件中的圖文匹配)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誰是媽媽?誰是娃娃?(分別有貓媽媽,貓娃娃、雞媽媽,雞娃娃、鴨媽媽,鴨娃娃的圖片和文字,集體認讀練習。)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裏還有沒有這些字,如果你發現了就跟着一起説一説!(教師和幼兒共同閲讀,找出“媽媽”、“娃娃”)

三、討論總結活動。

1、袋鼠媽媽拿不下東西,娃娃是怎麼做的?(幼兒自由講述)

平時,在家裏,媽媽爸爸做事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你怎麼幫助他們的?

四、遊戲活動

(教師在自己身上貼上字卡“媽媽”,幼兒貼“娃娃”)

師:袋鼠娃娃,跟媽媽一起來開火車吧!(開火車音樂起,教師帶領幼兒在教師裏走一圈,開到室外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課件,請幼兒來觀看課件,用感官來深入瞭解這個故事。

結合課件,教師展開提問。層層遞進的提問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也鞏固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在提問之後、學生字之前設計了“學袋鼠娃娃一個跟着一個回家”這一環節,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為接下來的學習生字打下了基礎。

觀察生詞之間的相同,加深了幼兒的印象。

把新學的生詞用圖片結合起來,符合幼兒園小朋友的年齡特點。鞏固了知識。

把幼兒從袋鼠媽媽引到平時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照顧,護理幼兒大膽回憶、大膽講述,激發了幼兒對爸爸媽媽的熱愛之情。

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本次活動。讓幼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qzl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