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通用5篇)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通用5篇)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增強消防安全的意識,以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2.學習相關消防法知識,瞭解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含義和作用,知道消防標誌是一種指示性的標誌,要愛護,不污染不損壞。

3.學會辨析生活中消防安全行為正誤。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一段視頻:

一飯店由於消防設施不全,發生火災時既沒消防器材,又沒疏散通道,造成人員擁擠混亂,死傷多人,場景慘不忍睹。

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麼感受?

為了防止這類人間悲劇再次發生,國家制定了《消防法》,在這部法律條文中都有什麼規定呢?誰來讀一讀?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制定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二)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誌,並定期組織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三)對建築消防設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當完整準確,存檔備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暢通,保證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符合消防技術標準;

(五)組織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六)組織進行有針對性的消防演練;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

二、學習各類消防標誌

首先,我們來了解有哪些消防標誌。

(一)認識各類消防安全標誌

1.出示各類標誌圖案。這是什麼?

2.師述:消防標誌是一種指示性標誌。它是由帶有一定象徵意義的圖形、符號活文字並配以一定的顏色所組成的。

(二)瞭解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含義

1.出示小黑板:標誌分類

(1)火災報警和手動控制裝置標誌:消防手動啟動器、火警電話等。

(2)緊急疏散途徑的標誌:緊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滅火設備的標誌:滅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地方或物資的標誌:禁止火災、禁止用火滅火等。

(5)其他類型:禁止帶火種、當心觸電等。

2.説説你認識什麼標誌?這個標誌的圖形怎樣,有什麼含義?(消防手動啟動器;發聲警報器;火警電話;緊急出口;地上消火栓;當心爆炸、當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煙、煙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3.師簡介消防栓。

(三)知道各類消防安全標誌的作用

1.學生任意選擇一種標誌説説自己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它有什麼作用。(指名交流後小組交流)

2.分組討論:消防標誌的作用?

3.交流小結:

(1)平時有助於隨時預防火災、制止隱患

(2)緊急情況之下有助於疏散和逃生

三、小結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2

學習目標:

1、讓本校學生掌握基本消防安全知識,防止火災傷害事故的發生。

2、教會學生一旦遇到火災自救的常識。

教學內容:

1、為什麼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首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當前火災形勢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災預防能力的一項羣眾性基礎工作。

其二,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是保護在校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的需要。在發生火災時,在校大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等客觀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其三、在校學生在學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

學校發生的火災,60%至70%在學生宿舍等人員教學較為集中的場所。

學生是宿舍的主人,預防學生宿舍火災,學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常識缺乏,撲救初起火災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發生火情,勢必釀成火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要對大學生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

2、學生公寓為什麼不能使用大功率電器?

首先學生公寓屬於公共住宿場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電器極易引起電線超負荷,造成電流增加,電線發熱,超得越多,發熱也越快。電線絕緣層允許温度一般為60C,如果線路長期過負荷運行,線路發熱量增大,絕緣層加速老化。當温度在大於250C時,絕緣層會發生自燃,並與電線分離,造成短路而發生火災事故。其次,學生宿舍供電線路,配電設施較為薄弱,客觀上不允許使用大功率電

3、為什麼不能亂拉亂接電線?

一是不懂電工專業知識的人,在亂接電線中因錯誤接線容易造成事故,或連接不牢固形成接觸電阻過大而引發火災事故。

二是導線的設計容量是有限的,亂接電線造成接入過多的負荷,容易因過負荷而造成火災。

4、怎樣正確使用“119電話或校內報警電話?

報警時,首先要沉着冷靜,不要心慌,一是要講清楚起火單位、地址、燃燒對象、火勢情況,並將報警人的姓名、所在的電話號碼告訴消防隊,以便聯繫。報警後,本人或派人到通往火場的交通路口接應消防車;二是要早報警,為消防滅火爭取時間,減少損失。

5、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電氣、違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煙、自燃、雷擊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風災等引起。

6、火災分為哪幾類?各適應哪種滅火劑撲滅?

按燃燒物質及特性,火災分為A、B、C、D四類:A類,指可燃固體物質火災;B類,指液體火災和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c類,指可燃氣體火災;D類,指可燃金屬火災,如鉀、鈉、鎂、鈦、鋰、鋁合金等物質的火災。

應根據不同類型火災選擇不同滅火劑:

撲救A類火災應選用水、泡沫、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劑。

撲救B類火災應選用乾粉、泡沫滅火劑。

撲救極性溶劑B類火災不得選用化學泡沫滅火劑、抗溶性泡沫滅火劑。

撲救C類火災應選用乾粉、二氧化碳滅火劑。

撲救D類火災選用7150滅火劑以及砂、土等。

7、防火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防止燃燒條件的產生,不使燃燒三個條件相互結合併發生作用,以及採取限制、削弱燃燒條件發展的辦法,阻止火勢蔓延,這就是防火的基本原理。

8、防火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防火的基本措施有:

①控制可燃物。用非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採取局部通風或全部通風的方法,降低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濃度;對能相互作用發生化學反應的物品分開存放。

②隔絕助燃物。就是使可燃性氣體、液體、固體不與空氣、氧氣或其他氧化劑等助燃物接觸,即使有着火源作用,也因為沒有助燃物參與而不致發生燃燒。

③消除着火源。就是嚴格控制明火、電火及防止靜電、雷擊引起火災。

④阻止火勢蔓延。就是防止火焰或火星等火源竄入有燃燒、爆炸危險的設備、管道或空間,或阻止火焰在設備和管道中擴展,或者把燃燒限制在一定範圍不致向外延燒。

9、滅火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根據燃燒的`基本條件,一切滅火措施,都是為了破壞已經形成的燃燒條件,或終止燃燒的連鎖反應而使火熄滅以及把火勢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

10、滅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卻滅火法,就是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着的物體上,將可燃物質的温度降低到燃點以下,終止燃燒。如用水滅火。

隔離滅火法,就是將燃燒物體與附近的可燃物質隔離或疏散開,使燃燒停止。

窒息滅火法,就是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質斷絕氧氣的'助燃而熄滅。如用泡沫滅油類火災。

抑制滅火法,也稱化學中斷法,就是使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歷程中,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遊離基消失,而形成穩定分子或低活性遊離基,使燃燒反應停止。如干粉滅火劑滅氣體火災。

11、常用的滅火器有哪些?

常用的滅火器有:乾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火柴、打火機、廚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當會有危險。

2、不碰觸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兒不玩火。

3、學會如何應對火災,知道如何在火場逃生。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

1、打火機、蠟燭、紙張等實驗用品。

2、濕毛巾、滅火器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教學,激發幼兒興趣。

二、認識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觀察小實驗“紙的燃燒”,幫助幼兒瞭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認識火源和易燃物品。

老師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將一張紙放在蠟燭的上方,讓幼兒觀察紙的燃燒過程。

2、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火源?(打火機、火柴、鞭炮、蚊香)那些東西可以燃燒?(紙、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小結:在我們的家中經常會有打火機、火柴、煤氣爐等火源,還會有抹布、紙張、塑料、木製品等易燃物品。火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會正確使用火,火娃娃也會生氣,給我們帶來傷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

3、討論如果發生了火災,我們應怎麼辦?如何逃離火災現場?小結:如果出現小火,我們可以求救大人用水撲滅、用濕布撲滅、用滅火器撲滅……如果出現大火,我們要撥打求救電話119,並迅速逃離現場。逃離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嘴巴。

三、消防逃生演練在教室裏點燃廢紙,讓幼兒迅速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老師手提滅火器滅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線逃離現場。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4

一、教學教學目的:

1、宣傳學習並貫徹我國“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針,基本法規。

2、瞭解消防安全常識,火災撲救常識,重視安全,珍惜生命。

3、學會正確使用液化氣,煤氣,電器,掌握滅火方法,自救與逃生的方法,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二、教學教學重點:

消防安全常識,撲救常識,滅火方法。

三、教學教學難點:

掌握滅火方法。

四、教學準備:

1、師生蒐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實例。

2、四瓶液化氣(小瓶),四個煤氣灶(小)。

3、4台小滅火器。

五、教學方法:

自主參與實踐、合作探究式。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講述兩個“火災案例”以引起學生注意。

案例一

20xx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縣某小學四年級七名學生中午放學後,到學校附近的個體電氣焊修理部門前玩耍。其中1人出於好奇,用火柴點燃自制電石桶(乙炔發生器)的細鋼管口,引起爆炸。當場炸死2人,重傷1人,輕傷2人。

案例二

20xx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礦第二小學四年級共195名學生,在10名老師帶領下,到七、八里外的山上春遊,發生因學生野炊引發大火,當場燒死學生29名,重傷1名,輕傷3名的惡性事故。

(2)學生分組討論(四人小組)“消防安全事故”實例,把所見所聞講述給同組同學聽,以增強火災預防意識,安全意識。

(二)分組討論

“消防安全”應注意的事項,火災撲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園防火應注意什麼?

(2)如何使用液化氣、煤氣?

(3)如何使用電器?

(4)外出野炊應注意什麼?

(5)發生火災時應如何報警?

(6)火災撲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時如何自救?

(8)樓房着火如何逃生?

(9)山林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組代表分題發言。

(四)學習“消防安全常識”

教材全文,學習“火災撲救常識”全文。

(1)自學“消防安全常識”教材全文。

(2)男女生分組朗讀“火災撲救常識”教材全文。

(五)實踐教學:

1、分4人小組,讓學生實例操作怎樣安全使用液化氣、煤氣灶。

2、分4人小組,“用滅火器”演示如何“滅火”,讓學生實例操作如何使用“滅火器”。

消防知識安全常識教案5

教學目的:

教育學生在火災面前不能慌亂,學習基本的火災自救知識

重點:

火災的初步逃生知識

教學過程:

1、火災發生後,如何逃生。

一旦火災降臨家庭,應抓緊時機進行撲救。家庭常用的滅火工具是水、濕棉被、砂土、乾粉等。值得注意的是,電器起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再進行撲救。若發現火勢較大時,應立即撥打火警“119”,説清楚家庭詳細地址、起火物品,然後離開火場到主要路口引導消防車前來撲救。切忌貪戀財物貽誤逃生時機。起火部位在自家之外。用手先試一下門把手及門是否灼熱。如果不覺得熱,可用身體和腳抵住房門,小心地將門開一條縫,觀察門外火情。若煙霧瀰漫,熱氣由門縫逼進灼熱難耐或用手伸到門外上方感到熱氣逼人,應立即關閉房門,向房門潑水,並用濕棉被、毛巾等物品封住房門,以暫阻火勢蔓延進家。若煙霧不大,門外上方熱度可以忍受,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必要時把全身用水淋濕或披一條濕棉被,採用低頭彎腰的辦法打開房門逃生。如果火將門封住,無法由房門逃生,只有依靠外窗和陽台。若樓層不高,可利用牀單、窗簾、衣服等物品連接成救生繩捆於窗框、暖氣管等物體上,沿繩下滑逃生;也可利用水漏管道下滑逃生。居住在二樓的居民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將牀墊、棉被、沙發墊等緩衝物扔到窗下,再跳樓逃生。跳的時候應採取用手攀窗台或陽台外沿,身體垂直向下的姿態跳下。如果居住的樓層很高,用盡家中之物也無法擁有足夠長度的救生繩,應不時地向房門潑水爭取時間,到陽台或窗口持醒目之物揮動、呼喊或利用現有長度的救生繩下滑到其它樓層暫避。

如果火不但封了門,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時,應將門窗全部關閉,用濕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門窗,同時採取打電話、敲打臉盆、向窗外拋東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員注意,以便獲救。

逃離途中切記不可使用電梯。因為火災中線路常被燒壞,會使你被困電梯中無法逃生。

2、報警電話怎麼打?

發生火災後,要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時,不要緊張,簡要説清發生火災地點,如哪個區、哪條路、哪個住宅區、第幾棟樓,幾層樓,燒什麼東西,有條件的到路口引導消防車進來,爭取時間讓消防隊員及時趕到現場滅火、救人。

3、住在樓上往哪逃?

樓下發生火災,住在樓上的人一定要沉着鎮靜,既不能聽天由命,也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果斷想盡一切妥善辦法。有時,樓梯或者門口已經着火,但火勢並不大,這時可用濕棉被、牀單、浴巾等物披在身上,從樓梯或者門口火中衝出去。雖然人可能會受點傷,但可避免生命危險。在這種情況下,要早下決心,越是猶豫不決,火勢越燒越大就會失去逃生的機會。

如果樓梯或門口被大火封堵,可以通過窗口、陽台、下水管、竹竿等滑下逃生。如果樓層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應退到室內,關閉通往着火區的門、窗,有條件的可使用濕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區方向的門窗,並用水不斷地澆濕。同時靠近沒有火的一方的門、窗呼救,晚間可用手電筒、白布擺動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護人員的解救。

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效,火勢又逼近時,也不要倉促跳樓,有可能的話,先在門窗等牢固處拴上繩子,沒有繩子的可撕開被單、牀單等連接起來,然後順着繩子或布條往下滑。需要跳樓時,可先往地下拋些棉被、牀褥、海綿墊等物,然後手拉住窗台往下滑。

4、身上着火怎麼辦?

發生火災時,如果身上着了火,千萬不能奔跑,因為奔跑時,會形成一股風,就像是給爐子扇風一樣,火會越燒越旺。着火的人亂跑,還會把火種帶到其他場所,引起新的燃燒點。身上着火,一般總是先燒着衣服、帽子、褲子。這時,最重要的是先設法把衣、帽、褲脱掉,如果來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滾,把身上的火苗壓熄滅,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滅。

5、錯誤的逃生模式。

原路脱險

這是人們最常見的火災逃生行為模式。因為大多數建築物內部的平面佈置、道路出口一般不為人們所熟悉,一旦發生火災時,人們總是習慣沿着進來的出入口和進行逃生,當發現此路被封死時,才被-迫去尋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時已失去最佳逃生時間。因此,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大樓或賓館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和出入口進行必要的瞭解與熟悉。多想萬一,以備不測。

向光朝亮

這是在緊急危險情況下,由於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決定,人們總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亂撞而更易逃生。而這時的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

盲目追隨

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什麼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緊緊地追隨其後。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帶頭,追隨者也會毫不猶豫地跟隨其後。克服盲目追隨的方法是平時要多瞭解與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與逃生知識,避免事到臨頭沒有主見而隨波逐流。

自高向下

俗話説:人往高處走,火焰向上飄。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特別是高層建築一旦失火,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火是從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險,越下越安全,只有儘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這時的下層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樓下逃生,豈不是自投火海嗎?隨着消防裝備現代化的不斷提高,在發生火災時,有條件的可登上房頂或在房間內採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後等待救援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冒險跳樓

人們在開始發現火災時,會立即作出第一反應。這時的反應大多還是比較理智的分析與判斷。但是,當選擇的路線逃生失敗發現判斷失誤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時的人們也不要跳樓、跳窗等,而應另謀生路,萬萬不可盲目採取冒險行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獄。

小結:

水火無情,當有災害發生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因地制宜,恰當地運用逃生自救的方法,保證自身的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jp0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