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1

一、説教材

《秦兵馬俑》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説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説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會默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暢談自己的閲讀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閲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説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類型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

 三、説教學過程

(一) 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導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詩導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讓學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後我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為學生接下來在閲讀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知道什麼是俑嗎?什麼又是秦兵馬俑呢?《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2、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本,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閲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麼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着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通過多次對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着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説一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師進行總結: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為擁有這顆異彩獨放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着我們去了解、發現。請大家下課以後,就行動起來,去搜集你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點擊>>> 點擊>>> 點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2

第一單元本單元由看圖學文《馬踏飛燕》《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講讀課文《古詩二首》和基礎訓練1組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案。

一、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頸、咒、沮”等字的讀音;“齡、祭”字的寫法;注意“載、興、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義。

2、理解字詞。能夠辨析“寬廣、寬闊”“繁重、沉重”等近義詞的意義及用法。

3、複習漢語拼音字母表的順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寫。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本單元課文,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會默寫《示兒》。

三、教學重點:

1、兩篇看圖學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詩二首要讓學生弄懂詩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怎樣觀察事物,抓住特點表現中心,根據事物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寫作順序。

看圖學文

1、馬踏飛燕

一、教學要求

1、通過了解“馬踏飛燕”的特點,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具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從幾個方面觀察事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觀察能力。

2、圖文對照,理解內容。

三、教具準備:

1、繪有銅奔馬的掛圖。

2、生字生詞卡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 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標: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難點:

通過個性化的閲讀,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蒐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學生交流課前所蒐集到的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2、 聽了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揭題:80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作家也和我們有着一樣的感懷,於是他寫下了散文《匆匆》(板書課題,讀題。)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書:朱自清)

1、 你瞭解朱自清嗎?(生簡介作者)

過渡: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樸素、精煉,文筆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風,令人回味無窮。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文章裏,他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閲讀的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1、 整體感知:錄音朗誦《匆匆》。

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文章,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懂文中的每個自然段。

(1) 老師選擇幾個難度的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正音。

(2)每個自然段分別説了什麼?

(3) 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媒體映示句子: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指導有側重點地讀好問句。

(1)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強調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該怎麼讀?指名讀、齊讀。

(3)小結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讀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緊扣題眼,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重點語句,通過不同角度的朗讀,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的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並且獲得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 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課文中,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來去匆匆,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讀讀品品,並在旁邊做些批註,寫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在讀讀寫寫中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3、交流,隨機映示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1)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A、指名幾聲讀,談體會。(在交流中瞭解作者運用比喻的寫作方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B、請讀的出色的學生介紹為什麼能讀得好,讓學生們明白怎樣讀進文字中去。

C、小結方法:朗讀時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讀好。

D、運用上述方法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學時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並且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會了課堂的互動。

(2)於是——洗手時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時,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圈畫:“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A、讀了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B、學生評議:他讀得怎樣?聽了同學的朗讀,你還想到了什麼?

C、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讀後的感受,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説話,落實了讀的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一次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A、教師範讀,你能體會到什麼?是你想到了那些時光飛逝的詞?

B、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誰也能把日子的這種飛逝的感覺讀出來?和老師比一比。指名讀。

C、男女生賽讀。

D、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站起來讀。設計意圖:該環節為學生創設了個性化閲讀的時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四、配樂齊讀,深化情感

1、學生配樂讀第2、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讓我們再來回味文章開頭的問句,你是否有新的體會呢?再讀。

設計意圖:抓住文中的設問句在課堂首、尾的運用,既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又對理解文章的內涵起到了很好的幫忙。

五、總結全文

既然日子這樣容易匆匆而逝,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品味,尋找答案。

六、作業

1、課外讀一讀《跟時間賽跑》。

2、協議據有關珍惜實間的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

設計意圖: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使課內外有機的融合,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4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1.我們都見過春雨。大家有沒有發現,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麼不同?(樣子、速度、聲音)板書:春雨。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關於春雨的童話故事。你們讀一讀,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春雨的?

2.投影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拼讀討論。

拼讀: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

討論: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春雨的樣子了嗎?(板畫:春雨)

認讀生字“線”,組詞。

(2)讀了這句話,你聽到春雨的聲音了嗎?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朗讀質疑。

讀:拼讀;小組讀;集體讀;自己邊思考邊讀。

認:認“歡”字,換偏旁記字。

問: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麼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誰?

(2)大家爭論的是什麼問題呢?

4.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問題,並在句子中認字。

(1)從句子中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2)識字。

音:勾畫出句中的生字拼讀;連詞朗讀。

趣題底顏有趣問題到底顏色

形:你能識記這幾個字嗎?看看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提示:同結構:趣題同偏旁:題顏

換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題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説説圖中畫了哪些鳥。(貼三種鳥的圖片)

2.分角色朗讀,討論。

(1)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麼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麼呢?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3)認識生字“淋、灑、滴、油”。

你發現這些字的規律了嗎?去掉偏旁來看看,是你認識的什麼字?可以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聯想法)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語氣呢?

指導朗讀:“不對”;“不對,不對”;“你們瞧”;“你們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讀對話。

(6)創設情境演一演。

(三)實踐活動

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到外面看一看,並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插圖,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採用擬人的寫法,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瞭解課文采用擬人的寫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什麼?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彙報:教師講解。

4、鞏固識字:搶讀生字比賽、開火車讀詞語。

5、寫字指導:教師示範講解。(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

2、分小節讀課文:説説每小節寫了什麼?

第一小節:寫小鳥最快樂,寫出小鳥的活潑可愛。

第二小節:寫小鳥最活潑,寫小鳥是人類的朋友。

第三小節:寫“紅領巾”的愛鳥行動。

3、同桌間一問一答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自瀆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1、“紅領巾”為什麼加引號?“紅領巾”指什麼?

2、小鳥為什麼説“紅領巾”真好?應怎樣讀?

3、你覺得小鳥可愛嗎?為什麼可愛?

三、全般討論得出答案。

1、指名讀出讚美的語氣。

2、藉助圖片理解可愛——外形、叫聲、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師範讀,學生全班讀。

五、實踐活動:小組討論一個愛鳥護鳥方案。

六、佈置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因為小時候父親關於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麼,他的父親關於花生談了些什麼,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闢”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並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闢: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杴等翻鬆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穫: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為什麼以“落花生”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為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麼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後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穫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着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為什麼?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麼?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穫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為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穫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穫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穫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穫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説味美,哥哥説可以榨油,“我”説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説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裏。)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説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説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説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説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裏”“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裏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裏,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鑽進土裏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為什麼?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裏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麼叫有用的人?什麼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説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啟發,所説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説明了做人的道理,讚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麼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穫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敍述完整。第二句説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説明了作者在收穫節上的收穫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gz4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