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小班防震減災教案範文

小班防震減災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防震減災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防震減災教案範文

小班防震減災教案1

活動時間:

20xx年05月12日

活動班級:

小一班

活動科目:

健康

活動名稱:

《防震減災》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2、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演練遇到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幼兒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二、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防震圖片和視頻。

三、活動過程:

“安全重於泰山”,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我們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及時在園開展防震知識普及和防震演練,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通過學兒歌,讓幼兒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1、觀看視頻(地震預兆)

2、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

井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無雨泉水渾,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3、動物反常情形的諺語:

震前動物有預兆,羣測羣防很重要。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蜜蜂羣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等。

(二)教師講解有關地震時應注意的問題:(播放地質災害視頻)討論強調地震來時注意的問題

(三)進行簡單的防震演練

(四)活動小結;

本次活動我們通過圖片,兒歌,視頻,實際演練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大家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小班防震減災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和成人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像和圖片

2、瞭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講述地震來臨時的情況。

看錄像

提問:小朋友看了什麼?(幼兒回答如:幼兒説説自己的見識和感受)

再看一遍錄像

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討論)

2、看錄像(ppt)

人們安全撤離的圖片(錄像)

二、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後門到操場空曠的地方)

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户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4、組織幼兒"實戰演習"。演練室內避震及緊急撤離。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三、讓幼兒瞭解防震減災的一些基本常識。

(1)大地震的危險振動期大約只有一分鐘。強裂地震發生時,在家中的人可暫躲較堅實的傢俱如牀、桌旁邊(注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剛度強的小房間暫避,如廚房、衞生間等處。主震後應迅速撤離到户外,撤離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可用枕頭等軟物將頭部護住。要注意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住在高層建築裏的人不能使用電梯,也不要跑到陽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樓。

(2)正在上課的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躲在課桌和小牀旁邊(注意不是下面)。要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要亂跑。在影劇院或其它公共娛樂場所的人們應因地制宜躲避到舞台下、樂池、桌子、櫃枱兩側,保護好頭部,切不可一齊擁向出口。

(3)車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車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於下車。正在運行的車輛應減速停車,設法停在開闊處。

(4)如果正在過橋,則要緊緊抓住橋欄杆,主震後立即向靠近的岸邊轉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員不要在狹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進電線、變壓器、煙囱及高大建築物附近。

(6)人還應該遠離石化、化學、煤氣等易燃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如遇到引起火災或有毒氣污染時,應迅速向上風方向撤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8xd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