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致辭 >

大學生畢業生校長致辭

大學生畢業生校長致辭

又是一年畢業時節,留戀、傷感、迷茫、憧憬……在整個夏天,畢業生們都將踏上全新的人生旅程。今天公文小編收集整理了大學生畢業生校長致辭,歡迎閲讀!

大學生畢業生校長致辭

大學生畢業生校長致辭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各位親友、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六月的廈門,陽光燦爛,萬象更新,一派生機,六月的廈大,歌聲朗朗,笑聲不斷,當然,不時也能看到因離別而不捨的淚水掛在臉頰上。六月是火紅的季節,六月是畢業的季節!今天,我們在這雄偉的建南大會堂隆重舉行廈門大學XXXX屆畢業典禮,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學畢業。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畢業、即將踏上嶄新人生旅程的XXXX屆畢業生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默默奉獻的師長、親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XXXX是一個我們會永遠記住的年輪。在這一年裏,我們剛剛歡慶了我們母校的九十華誕,又將迎來我們偉大的黨建黨九十週年的光輝日子;這一年是我們“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親愛的同學順利畢業、奔赴社會、報效祖國的起始之年。這是吉祥的一年,勝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跟我一樣,都會永遠記住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學再過幾個小時,多數同學再過一天、兩天或幾天就要離開這美麗的校園,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輝煌。在這道別的時刻,在這每一分鐘都無限寶貴的時刻,我要跟同學們説些什麼呢?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學們説些什麼?我思緒再三,我決定我要把我們母校九十華誕慶典的主題詞——“感恩、責任、奉獻”這六個大字送給各位。在籌備母校九十華誕慶典時,在徵集了師生員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見與建議之後,學校把“感恩、責任、奉獻”這六個字確定為九十大慶的主題詞,因為大家一致認為,這六個字是對廈大過去九十年艱苦而又輝煌的辦學歷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對母校下一個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個九十年的最高期許。九十年來,一代又一代廈大人都在默默地踐行着這六個大字,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民族無私地貢獻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與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們的校主陳嘉庚出生於1874年。那是一個多麼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台灣被日本佔領,71年後才回到祖國。陳嘉庚出生時,他的父親已赴南洋謀生,他是母親一人含辛茹苦歷經艱辛撫養長大的。1891年,他年僅十七歲,同樣為了謀生,他奉父親之命冒着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可以這麼説,陳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國破家貧、親人離散之中渡過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滿了困苦和艱辛。但既使這樣,陳嘉庚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的祖國,他自始至終都無比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南洋艱苦奮鬥數十年後,事業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報效自己的祖國,如何讓自己的祖國擺脱貧困、繁榮強大。他認為中國落後捱打遭列強欺壓的根本原因在於國人愚鈍沒有教育,因此他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興學辦教育,他獨資創辦廈門大學,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人!陳嘉庚為什麼能這樣?因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養他的是中國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國人,不管中國有多窮,這永遠是自己的祖國。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傾其所有來報答自己的祖國。陳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動了無數的廈大學子,在陳嘉庚的感召下,廈門大學始終是一所懂於感恩的學校,不論在哪一個年代,廈門大學都牢牢記着自己的祖國,記着自己的民族,記着所有幫助、支持過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廈大在八年抗戰最為困難時期的校長是薩本棟。薩本棟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由清華選送美國留學,先後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伍斯特工學院,在美期間他的科研獲得諸多成果,任職於著名的西屋公司。1928年,薩本棟年僅26歲被清華聘為物理學教授回國任教。1937年7月1日,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陳嘉庚先生將廈大獻給國家,廈大從此由私立改為國立。7月6日,薩本棟被任命為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在物理學與電機工程學上造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華任教9年的薩本棟在接到任廈大校長的任命後,曾頗感猶豫,因為此一去對他來説真是道路艱辛,成敗難測。但他最後有感於陳嘉庚愛國興學的偉大精神,有感於他要把廈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學的宏願,懷着為祖國培養更多一流人才的責任,毅然作出巨大的個人犧牲,到廈大就任。薩校長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國抗戰全面爆發,此後的八年,他把自己與廈大完全連在一起。抗戰八年,廈大內遷閩西山城長汀,在常人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之中,薩校長奠定了廈門大學南方之強的根基,但他個人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學術而且是生命。剛到廈大時,他是個著名學者也是個優秀網球運動員,而八年後離開廈大時他已是一個走路都困難的駝背老人。1949年1月離開廈大僅4年,他病逝於美國加州,年僅47歲。薩本棟為何為廈大如此漚心瀝血、九死而不悔?因為,他牢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他説他一旦決定來廈大,就要儘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職責,他來廈大就是要盡到把廈大辦成一流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的責任。是責任驅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盡。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們的蔡啟瑞院士是一位化學家,有些同學可能還知道他是一個催化學家。但可能很多同學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歲人已中年才轉變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結構化學去專攻催化化學的。蔡院士1937年從廈大化學系畢業後即留校任教,後於1947年初赴美留學,獲博士學位後被美國政府阻撓歸國,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廈大任教。蔡院士從30年代開始就在研究離子晶體的單晶製備、晶體結構和極化現象,並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國近10年的學習與研究,使他的所長得到了系統的加強。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一則消息,改變了他已從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這則消息是報道説在我國松遼平原發現了大油田,中國急需化學工業與煉油工業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礎是催化,當時我國的催化科學十分薄弱,幾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這一消息後,毅然決然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為了祖國的石油工業,要放棄自己從事多年的已有研究從零開始轉向催化研究。這樣的一個決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進步的今天也可以説是一個幾乎令人難以想像的決定,這意味着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徹底放棄,重新開始對一個完全陌生領域的探索。

但我們的蔡啟瑞院士為了國家的需要,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這樣的抉擇。1958年秋,他與他的同事們在廈門大學化學系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催化教研室,經過艱苦的努力,廈大催化學科成為中國催化事業最重要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為中國催化學科的奠基人,為我國石化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無比重要的貢獻。蔡啟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關頭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擇,源於自己他始終懷抱的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始終認為,國家的需要,就是科學家責無旁貸的職責,無私奉獻,是科學家應有的品格。

廈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責任奉獻的九十年;廈大對國家對社會的感恩責任與奉獻是所有的廈大學子共同鑄成的。親愛的同學們,在你們即將離別母校踏上社會之際,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記廈大的精神弘揚廈大的傳統,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當然,我很希望同學們的感恩能從感謝自己的父母開始,可能有同學至今還沒有給自己的父母買過一盒點心或送過一件禮物,我希望你們領到第一份工資時能給自己的父母買一個小小的禮物。我還希望,你們能把責任與奉獻體現在你們今後每一天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

親愛的同學,親愛的朋友!畢業歌已經唱響,火紅的鳳凰花已掛滿枝頭,你們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後的一刻,我要再與各位訴説的一句話就是:朋友,請大膽而自信地投入火熱的`新生活,用你滿腔的熱忱去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請你們記住,當你們走出校門之後,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身居何職,都會有一個忠實的、可信賴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後,他默默地注視着你,當你成功時,他願意分享你的喜悦;當你受挫時,他願意分擔你的憂愁;特別是當你需要幫助時,他真誠地願意助你一臂之力!這個朋友就是你的母校——廈門大學!

最後,祝各位同學鵬程萬里,一路平安!

謝謝大家!

大學生畢業生校長致辭篇二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即將畢業的XXXX屆成教班的同學們:

大家好!

謝謝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參加這個畢業典禮。

一、同學們,我們經過XXXX年參考、XXXX年入學,從考入大學到大學畢業,整整三年的時間,拿到了這個畢業證書,恭喜大家!邊工邊讀期間,我們既要做學生,又要做媽媽,既要做職工,又要做妻子,多重角色多重身份,堅持到最後,好不容易完成了學業,難能可貴。

拿到了這個證書、成績單,只是畢業的形式,而大學的實質是讓我們具備了用知識分子、用大學生的理論、思維去認識我們身邊的世界的能力,認識這個社會,認識經濟現象,認識企業管理現象,認識事物的發展變化。

小學生或文盲知道蘋果會落地,但不知道蘋果是因為受到重力而落地,我們受過了高等教育,就能夠知道事物現象背後隱藏的本質,能夠用大學所學的理論去發現、看清楚事物的本質。這三年,我們比較系統比較完整地學到了專業知識技能,可以讓我們在專業繼續深造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我們學會計大專、會計本科,肯定遠遠比我們只讀會計證那兩門功課知識面要廣,知識基礎要紮實要寬,深入程度也比它深。還學到了與專業課相關聯的交叉邊緣學科。例如我們學了金融學,學了財政學,當我們做到要為企業貸款時,就要懂這個;當我們接觸到外匯時,要懂得貨幣學,要懂得國際對外貿易。當我們用到的時候,就能夠慶幸地想起,這個知識我學過,雖然可能我記不太清,但我們可以去查找得到。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

而這三樣,就是我們上大學的內在所在。

二、有一個故事[文憑就是一張火車票]:其實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清華的軟卧,本科的硬卧,專科的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在廁所擠着。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只關心你會幹什麼(有火車票就可以了,不管它是怎麼來的)。我們的營養豆漿讀物中有位收廢品17年考過律師的“勵志哥”遊滿勤,同時考過大專及本科,他的錄用單位對他的建議就是:“最重要的是對業務‘上心’,接了案子就要埋頭鑽研,這也是好律師和一般律師的差別。”“勵志哥”來了信心,重申自己最能吃苦耐勞,多年的自學自考經歷也讓他養成勤翻書和心無旁騖的學習習慣,他會將此帶進以後的事業中。所以不要怕文憑是怎麼來的,不要怕吃苦,要上心,要埋頭鑽研。

埋頭鑽研是好,但還要注重方法。有的人説,網絡上什麼都有,這話沒錯。但陳老師問你:“為什麼你的頭腦裏什麼都沒有?”有的人説,“社會上什麼都有”,這話也沒錯。但陳老師問你:“社會上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為什麼你還什麼都沒有?”要找有利於自己的、有利於本職工作崗位的、有利於本部門的,有利於本企業的,有利於社會的知識學習,否則天天上網成了網蟲,還是一事無成。

陳老師拿到大學文憑後,只在第一次找工作時用過,靠它找到了一份在集體廠做會計的工作,人家看中我:一是有文憑,二是靠學校學的一知半解+拜師父的本事,之後就沒用過了。第二份工作是考到了會計職稱,然後靠這個職稱及有實操經驗,受聘在番禺農校做老師。從此之後,這些畢業證我再沒翻開過了。因此,畢業證的作用只是求職那一刻才用到的,此後,要靠你的學識、經驗、能力、人品。

隨着我們這三年不斷的邊學邊工,認識的人多了,自信心、儀容儀表、工作能力、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通過不斷的學、做、教(向別人學→學會了就自己做→做熟了教給別人),也通過學習→工作→提高→再學習→再工作→再提高,不斷正面地激勵自己的自信心。有了平時自信心的積累,真正機會來臨時,就能挑得起大梁,敢擔當,不會領導給機會你時,你卻膽小地説“我幹不了”,白白喪失了提拔的機會。

拿到證書,我們要感謝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支持,包括家人、老師、管理人員的付出與支持。

感謝大學母校。

感謝為我們任課的老師。我們抱着“邊工邊讀出人才,工資翻倍漲起來”的人才培訓目標來進行教學,聘請的老師50%左右都是有實操經驗的。這幾年,我們的任課老師坐公交、坐地鐵、不辭風雨地準時來給我們上課,哪怕來的人很少,他們也會堅持。

三、我們拿到了這個畢業證,就相當於拿到了參加比賽的資格證,可以去比賽了。

有了大學畢業證,原來很多不准我們參加的現在都可以參加了。例如我們可以①取得了考各種各樣“師”的考試資格——工程師、會計師、人力資源師……②有的單位提拔職位要求需要受過高等教育,我們也具備了條件;③有的單位招聘要求需要大學學歷,我們也具備了,甚至出國、考研、報考公務員我們也具備資格了。④我們要做合夥人,要做股東,有些行業需要合夥人具備學歷。例如會計師事務所,要做會計肯定要有大專學歷,同樣,做校長、做幼兒園園長、做教師、做講師,都需要大學學歷,沒有就靠邊站。⑤遷户口,小孩積分入户大學學歷可加分,我們都具備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zhici/4lqxy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