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書信 >

家長給孩子的一封信作文400字

家長給孩子的一封信作文400字

  【篇一】

家長給孩子的一封信作文400字

孩子:

此刻我思緒萬千,突然萌發給你寫信的念頭。在你即將告別初中生活的前夕,媽媽第一次提筆給你寫信。十五年了,你童年的一幕幕情景,就象一幅幅彩色的動畫,時常在我腦海裏浮起。我常常感覺冥冥之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把爸爸媽媽和你緊緊地系在了一起,這種關係除了

血緣以外,還有一種濃濃的情緣。我們為你的到來、為你的優秀、為你的健康成長而興奮不已,使我感到既快樂又幸福。

在這十五個春秋裏,爸爸媽媽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着你的進步,關心着你的成長。從小學到現在,你一直都是很優秀的,偶爾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我知道那也是你一時的疏忽,我相信你會立即趕上去的。孩子,有時爸爸媽媽對你發火,那也是一時的衝動,看到你學習不進步而着急呀,都是為了你好啊!請你諒解。你的班主任李老師講的好,學生要學會"先做人,再做事,其次才做學問"。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做人其中包括懂禮貌、講道德、講文明、尊老愛幼等,爸爸和媽媽希望你今後不要老是發脾氣,遇事不要先着急,要有禮貌,要尊重老師和家長,做事前要學會反覆思考,要經常和同學、朋友交流,團結同學,幫助別人,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充自己的短處。你學習很刻苦,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到深夜十一點左右。我認為學習要巧學,不要死記硬背,要抓竅門,多借鑑一些優秀學生的學習方法,經常不恥下問,多向老師提問一些疑難問題,對於一些難點、要點,要反覆的學、反覆的背,只有這樣,才能牢記在心裏。離中考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裏,你要充分把時間運用好,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衝刺。

孩子,你是爸爸媽媽生命的延續,也是爸爸媽媽未來的希望,你的一舉一動時刻牽動着爸爸媽媽的心。今後的路還很長,你要勇敢地面對任何挑戰,爸爸媽媽是你堅實的後盾。爸爸的肩膀是那麼的寬大、温暖,媽媽的笑容是那麼的甜蜜、可親,媽媽始終堅信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優秀的。記得有位作家説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一去不復返;今天,它正在你的腳下,分分秒秒地在縮短;明天,它是未來,它是希望"。只有珍惜今天,未來才有希望。

孩子,你是我的驕傲,媽媽為你自豪。在這收穫的季節裏,相信自己,就是勝利。願你實現心中的夢想,放飛媽媽的希望。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祝福你!

  【篇二】

從今天起,你就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爸媽真誠的祝福你!青春與歡樂齊飛,志向和奮鬥同在。18歲,風華正茂,也是人生一個新的里程碑,你已進入了成年人行列,這意味着從此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並不斷成熟起來,在21新世紀的社會生活舞台上踐行你們的光榮與夢想。

鳥不高飛,不知藍天之闊;人不遠行,不知世界之大。18歲,青春亮麗,如詩如夢,風光無限,要振奮起理想的翅膀,飛之高遠,全憑你們的志向。但能夠自食其力,一生平安幸福,是作父母的最大的願望。爸媽在你十八歲生日這個重要的日子給你寫這封信,要表達的意思相信你已經讀明白了。豐富的人生之路你已經走到了十分重要的階段、今後的人生風景逐漸增多、故事也逐漸增多,未來的人生之路,將是漫長而豐富的。

媽媽還是要把前輩做人的道理講給你,或許在今後的人生中對你有所幫助。感恩與回報: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切記:“滴水之恩當湧泉之報”。在你人生的每時每刻,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都會對你

或多或少的有所幫助。正面的,甚至是反面的,要學會感謝那些傷害過你的人,至少它能讓你在挫折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學會保護自己。助人與善良: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正所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要存一顆善良之心,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你會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從中獲取快樂。

寬容與理解:這是做人的基本素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遇事以己為中心,要識大體顧大局,尤其在與朋友相處中更應做到這一點,用心體會吃虧是福的含義所在。知足與放棄:這是做事的良方。凡事不可走極端,無論任何事,都會找到滿意的一點,這就是知足。

而所謂放棄,就是舍與得的辯證關係。堅信:“無為者,無所不為”。品味“得到是福,捨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的真正含義!謙虛與真誠:這是做人的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師”。“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無論做人或做事,都要虛心在先,以情動人,以心感人。

謹言與慎為:這是處事哲學。“言多必失”,切記言過其實,做人要講究誠信。而在做事之前要三思而後行,避免魯莽行事。堅強與執着:這是成功的祕訣。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或許會經歷意想不到的坎坷與荊棘,能劈荊斬棘到達理想彼岸的人,一定就是堅強與執着的人。孩子,你離高考的日子已屈指可數,爸爸衷心希望你靜心、

安心、細心、專心,好好走完高中學習生活最後一段精彩的路程,給自己苦讀15年追尋學習夢想的歷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標籤: 家長 一封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shuxin/3d9q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