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倡議書 >

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

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

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做好森林防火的安全宣傳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兩篇,一起來看看怎樣做才能有效預防森林火災吧。

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

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一

親愛的同學們:

你可知道嗎?我們福山區森林資源較豐富,這樣以來,森林防火任務艱鉅,保護好森林資源和林區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是一項緊迫而長期的任務。據統計,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99%以上是人為因素造成,其中青少年玩火引發的案例不在少數。如2010年四川省道孚縣12.5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就是一個6歲兒童玩火所致,造成15名解放軍官兵在內的23人遇難,給國家、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損失和難以挽回的後果。

同學們,大家想想,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涵養水源、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作用。而一個小小的火星會導致整個森林燒燬,多可怕啊!一個火星就是一片森林!因此,森林防火,迫在眉睫,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人類共同的地球,我們應努力做到:

1、樹立愛護森林資源的觀念。小學生應自覺做到保護森林一草一木,不拔扯、拆斷樹苗、草苗等,不亂砍濫伐林木,不捕殺野生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保護人類共同的朋友。

2、樹立預防森林火災的方法。自覺做到不在林區玩火取樂,不在林區燒火取暖,不在林區燒烤食物,不在林區燃放鞭炮,不在林區玩火吸煙,不在林區燒香點燭。

3、樹立逃離森林火災的做法。一旦發現初期“火苗”,儘量用就近的泥土、樹枝等撲打滅火,如撲打不熄滅,要立即跑步離開現場,並立即報告附近的大人,説明何處起火了,要求他們立即去滅火,有電話就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當發現火勢很旺,應立即遠離火災現場,決不能圍觀,這樣會引火燒身的,嚴禁小學生參加撲火。

4、樹立維護森林法律的道理。小學生從小要知道,“愛護森林,人人有責”,“預防森林火災,人人都有責任”。小學生破壞森林植被、損害林區防火設施、

造成森林火災等都是違法的,要依法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和法律責任,由家長或監護負責賠償。

5、當好“小小森林防火宣傳員”。每個同學要認真學習“森林防火知識、法律”,積極向同學、爸爸、媽媽、親友、鄰居等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法律等,讓全社會人們共同預防森林火災,共同保護森林資源。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以實際行動來保衞我們的綠色家園,使我們的城市、山川更加秀美,更加文明和諧!

謝謝

 森林防火倡議書範文二

全縣廣大幹部羣眾及中小學生朋友們:

森林是大自然的生態屏障,是人類生存繁衍的搖籃。森林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空氣,美化環境,預防自然災害。能夠生產木材、竹材、藥材和人類生產生活所需物質資源。因此,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綠色家園。

眾所周知,森林火災是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大敵,是危及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元兇,是破壞社會穩定的禍根。每年,全國因為森林火災導致大片的森林被毀,大量的.財產和人力、物力資源受損,還出現了眾多的人員傷亡。因此,預防森林火災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希望我們攜起共同手來模範遵守森林防火各項規定,積極踴躍地加入到森林防火、封山禁牧隊伍之中來,堅決同一切違規用火、偷牧、放牧的違法分子作鬥爭,並樹立起愛林護林光榮,隨意用火、毀林、偷牧、放牧可恥的觀念,切實做到:

1、嚴格遵守野外火源管理“八不準”規定。即不準在山林中亂丟煙蒂;不準在野外點荒火;不準燒田坎、燒田草;不準在野外燒火取暖;不準在野外燒烤食物;不準在野外燒水做飯;不準在山林中燃放煙花、鞭炮;不準在山中用火燒蜂、驅趕野生動物。

2、在春節、清明節和其他日子上墳祭祖時,嚴防山林火災發生。在燒香、燒紙點燭和燃放鞭炮前,要將墳墓周圍茅草雜柴清理乾淨,並做到人離火滅。

3、嚴禁隨意用火燒荒整地。因特殊情況確需用火時,須報縣森林防火辦公室審查批准,並要預先開設防火隔離帶和有專人負責安全。

4、管好您的小孩和痴、呆、傻病人,不要在野外玩火。

5、一旦發生森林火災,要立即報告當地村組負責人或撥打當地鄉鎮防火值班電話。嚴禁獨自一人撲火,嚴禁組織老弱病殘和孕婦、兒童、中小學生上山撲火。造成森林火災,要依法承擔經濟賠償和法律責任。

6、偷牧,放牧破壞森林資源、植被、農作物以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來滿足個人利益是違法的。

請您明白:

1、造成森林火災,燒燬他人林木是要承擔賠償責任的;

2、違反野外用火規定,不管是否造成森林火災,都將受到當地政府或林業主管部門的處罰和警告。

3、造成森林火災,視情節輕重,將依法受到行政處罰、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判徒刑等法律制裁。

4、偷牧、放牧、破壞森林植被、農作物或他人財產,將依法拘留15天,或者處500元的罰款。

平安、和諧、健康是每一個家庭的福祉,請您記住我們的忠告,謹防森林火災的發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changyishu/qd3k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