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倡議書 >

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通用3篇)

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通用3篇)

在當下社會,倡議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倡議書是為倡議、發起某項活動而寫的號召性的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倡議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通用3篇)

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1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十年光陰荏苒,十年日月如梭。同窗三載,温馨如昨,依然常駐心頭。悲歡歲月,依稀如夢,但願記得你我!

十年啦!你還想我們嗎?你還記得那些曾經三載寒窗苦讀的兄弟、姐妹們嗎?還記得那張畢業合影的照片嗎?那張珍貴的照片已經陪伴我們十年了,還記得母校那個操場嗎?那裏曾經留下了我們多少身影啊,還有那間簡陋的教室,我們在那間教室裏共同學習,聊天,一起留下青春的足跡。

記得那是xx年的x月,我們懷揣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到xx河畔度過了我們人生中最清貧、最單純、最美好、最值的回味的生活。

彈指間,昔日同窗,已闊別x年,當年意氣風發、揮斥方酋的我們也已步入不惑之年。在這x年裏,我們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都奮鬥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在試圖改變着自己的生活。有的遠離故土親人工作異鄉,有的榮升政府官員服務百姓,有的自己奮鬥當了老闆,有的又站在講壇育桃李滿天下。

而我們在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後,也從青春年少步入而立邁向不惑,從爸爸媽媽的孩子變成為現在孩子的爸爸媽媽,但無論身份如何改變,角色如何改變,我們都會發覺:讓我們最難以忘懷和割捨不掉的依舊是那段青年時代的同窗友情。但無論你漂泊在異地他鄉,還是奮戰在家鄉故里,無論你地位顯赫、轟轟烈烈,還是平凡普通、平平淡淡,無論你貧窮還是富貴,都改不了一個樸素而真誠的稱呼——同學。

親愛的同學們,x年的時光匆匆而過,但x年的同窗生涯始終是我們友誼的奠基石,聚會也許是生命中永恆的燦爛,讓我們奔走相告:來吧!再聚首,看看闊別的校園;聽聽並不陌生的聲音,用我們的聚會再次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雖然我們經常在網上可以見到,但我以為我們還是有太多的話要説。所以我們商量決定在xx年國慶節舉行一次聚會,地點就在我們的母校。來給大家提供一個擴展友誼的空間,我們有太多的酒要喝,有太多的歌要唱,更有太多的情要敍。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2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時光悠悠,生命如歌。

在xx年的那個清涼的初秋,我們一起踏進了xx二中的大門,開始了人生追夢的旅途。我們由相識到相知、相依,一起度過了生命中最純潔、最美好、最浪漫、最難忘的中學時代!

xx年的x月,我們依依惜別,各奔前程。從此,我們天各一方,彼此牽掛!時序更迭,歲月滄桑。

至於今天,我們高中畢業已經xx年!可是,無論時光多久,無論你在哪裏打拼,這份縈繞在心間的同學情始終在沸騰!昔日的老同學,你還好嗎?二中的校園裏鐫刻了我們太多難忘的記憶,我們怎能不留戀懷念,渴望重返母校的懷抱,和老同學相聚暢飲,共敍友情!

往事如煙,温馨如昨。

三十年不長,可是,人生苦短,生命中能有幾個三十年?畢業後,有些同學能常聯繫,但好多同學三十年間卻未能謀面!當初我們是意氣風發的青年,而今我們已兩鬢染霜,親愛的同學,再不相聚,恐怕我們以後縱然相逢,也不識彼此啊!鑑於此,我們發出xx二中xx高中畢業三十年聚會的倡議!

歸來吧,遠方的遊子!歸來吧,親愛的同學!無論你飛多高,無論你走多遠,有個地方你今生會永遠眷戀:那就是我們的家鄉!那就是我們的校園!故鄉在等待!母校在召喚!同學在期盼!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中學同學聚會倡議書3

尊敬的同學們:

當你們收到這份倡議那一刻,xx屆高中同學籌委會全體成員已向你伸出温暖的雙手與你緊緊握住並熱切20xx年7月18日我們如期相約。

白駒過隙,30年光景眨眼欲逝,神情回首,往事如煙,我們禁不住熱淚盈眶,追憶我們的征程,從稚嫩甜甜的笑臉——誠實成熟的面孔——皺紋安家的老臉。

嗚呼,人生短暫,彈指一揮間,今天讓我們秉承“敍舊,聯誼,交流,發展”的主題,敍敍舊,談談恩,説説你我的酸甜苦辣,議議明日的征程。

30年後的今天,第3次生命準備來了,我們要改名字了,不是爹爹奶奶就是外公外婆了,我們的生命何與在延續,何與在縮短,總之歲月不饒人哪?

30年的期待,30年的相聚,不管你是達觀貴人還是一位普通人,但是遠改變不了一個樸素而真誠的稱呼——老同學。共讀之情,同窗之誼永駐天間。我們期待,期待着你捧着一顆熱誠的心赴約,不願看到因你的缺席讓我們黯然神傷,來吧!親愛的同學,讓我們在長塘水庫共品人生中最單純,最美好最值得、回憶校園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changyishu/8l9g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