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倡議書 >

熱愛勞動倡議書範文

熱愛勞動倡議書範文

在生活中,倡議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倡議書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那要怎麼寫好倡議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愛勞動倡議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愛勞動倡議書範文

熱愛勞動倡議書1

人生於世,長於世,源於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養育之恩,終生難以回報。所以説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説不完的。揪着父母的心我們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我們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我們成長;災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花費了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着父母多少艱辛。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亦是一種責任,一種品質,節約更是一種涵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可曾面對過窮鄉僻壤中那些無力上學的孩子們渴望求知的焦灼眼神;我們可曾想過那些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們;我們可曾知曉中國電荒、水荒、能源告急的現狀?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歷史,慢慢人類歷史長河中是勞動創造了一切,勞動者是最光榮最美麗。勞動改造客觀世界、改造人生,是通向成功永恆不變的階梯。為此,我們向青少年發出倡議,在今後的日子裏做一個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

一、愛國就是愛自己,讓我們從唱響第一支歌——國歌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堅決抵制一切危害祖國的行為;

二、服務人民,從尊敬老師、孝敬父母、關心親人做起;

三、 崇尚科學,從上好每一堂課、打好知識基礎做起;

四、 熱愛勞動,從收拾書包、房間,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起;

五、 團結互助,從不吵架、不罵人、關心同學、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做起;

六、 誠實守信,從不説謊話、不弄虛作假、欺騙他人做起;

七、遵紀守法,從按時上學、不違犯班規校紀做起;

八、艱苦奮鬥,從不吃零食、不攀比穿戴做起。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我們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號角已經吹響,未來向我們招手,趕快行努力吧!加入到我們的隊伍!讓我們在黨的陽光哺育下,在美好的學習生活中,共同去創造真、善、美,去抨擊假、惡、醜。讓我們真正成為“孝敬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小幫手,為建設和諧小康社會奠定基石!

熱愛勞動倡議書2

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牢記“勞動光榮,懶惰可恥”,人人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爭當知榮明恥的好學生。

可在我們的生活中,“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不熱愛勞動、不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現象。

勞動會使我們的雙手更靈活,勞動會使我們的心靈更純潔,勞動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勞動會使我們的未來更美好。

同學們,熱愛勞動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理應將它傳承下去。當然,絕大多數同學對那些不勞而獲,不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現象還是深惡痛絕的:我們有很多同學在家裏就能夠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些同學平時捨不得隨便多花一分錢;在我們的校園裏,每天都湧動着一羣值日的同學,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掃衞生,每天都有人隨手撿拾起地上的垃圾;課堂上同學們專心聽講,刻苦攻讀,憑藉自己的勞動爭得自己應得的榮譽……

同學們,我們謳歌勞動,是為了記住過去;我們崇尚勞動,是為了開創未來。喜迎“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熱愛勞動的美德我們更要繼續傳承,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輕輕放入垃圾筒內;認真仔細地完成每一項作業,做個真正的好學生……我們是勞動者,更是未來世界的主人,那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世界,用行動去美化世界吧!爭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優秀學生,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吧!

1、在家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衣服自己洗,幫爸媽洗洗碗、掃掃地。

2、在校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學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積極地參加班級勞動如掃地、拖樓梯,擦窗、揀公共場地的垃圾等,把教室和公共區打掃得乾淨。

3、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比如,每當你浪費一些飯菜時,你應當想到這是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不應該浪費,比如,你走出教室的時候,你應當想想教室裏的電燈是工人叔叔的不應該浪費電,應該把燈關掉,還比如,你洗好手後應該及時把水龍頭關掉,不能浪費水。

同學們,勞動是光榮的,熱愛勞動吧!讓我們用汗水描繪自己的理想,用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倡議人:

  時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changyishu/2yrd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