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中作文 >初中生作文 >

借景抒情作文三篇

借景抒情作文三篇

借景抒情不同於託物言志。是指作者帶着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借景抒情作文,歡迎閲讀!

借景抒情作文三篇

借景抒情作文1

窗外飄起了鵝毛大雪,喚醒了我沉積已舊的記憶。

那是兩年前,一個漫天飛雪的日子,我孤獨地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這次期末考試失利了。還記得在臨考前,我在媽媽面前誇下的海口,進入考場時我那堅定的步伐和臉上那自信的笑容,可如今……,一陣寒風吹過,帶走了樹上最後一片葉子。這棵樹此刻和我一樣,失去了最後一份傲氣。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也擺脱不了失敗的縈繞,心已冷,意迷茫……

回到家中,爸爸媽媽還沒有回來,我把書包往地上一扔,走進房間,躺在牀上,孤獨、悲傷與恐懼一齊向我襲來,在朦朦朧朧中,我走進了一片雪地,呼嘯的寒風把我凍得瑟瑟發抖,不經意間,我看到一株梅,那是一株火紅的梅花,鮮紅的花瓣中點綴着一點嫩黃,在風雪中傲然開放,我不禁心中一顫,有多少花兒選取了温暖的春天,在陽光的愛撫下爭芳鬥豔,但是梅花卻選取了寒風肅殺的嚴冬,憑藉自我的堅強與毅力在風雪中傲然挺立。看着眼前這株梅花,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那樣妖豔,而又不泛一種傲氣,我不禁捫心自問,為什麼我不能象梅花一樣。一次考試失敗,説明不了什麼,我就應象梅花一樣用堅強和微笑應對學習、生活中的挫折與坎坷。

忽然,我覺得有人在拉我,睜眼一看,原先是媽媽給我蓋被子。“媽媽,我想告訴你一件事”,“孩子,你什麼也不用説了”,媽媽撫摸着我的頭説道;媽媽什麼都明白了,一次沒有考好,算不了什麼,你可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呀!“當然不會了,媽媽!梅花永遠也不會向風雪低頭的。”

借景抒情作文2

人生之中有很多風景,雖然有的短暫,但是在我心中卻無法消失…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因工作突出,領導給他們兩個放了幾天假。媽媽為了讓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準備帶我去看黃河一段景點—壺口瀑布。在路上我們一家人在討論着那兒是不是很險峻,那兒的人友善嗎?我心中充滿了很大的期盼,期盼着那裏是怎樣的壯觀?期盼着那裏是不是很美?

陝西這一帶的路邊風景很美,四周環山,馬路旁的斷崖上種着花草。我正在回味着山間美景時,突然爸爸猛地把方向盤打到路的另一邊,我急忙問爸爸發生了什麼事,原先爸爸看到路邊有一條1米多長的大青蛇,不忍心從它身上軋過,因此才急轉方向避開它,一路上有驚無險,經過一天的趕路我們很快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因它的形狀像茶壺的口且流速快,上、下落差大而著名。在那裏一條黃河隔開了兩地的人民,一邊是山西省,一邊是陝西省,兩地的人民隔河相望,在自我的省市觀賞着同樣的風景。

下車後,我迫不及待地到了落差最大的地方,黃河水從上流猛地落到下游,極大的落差就構成了極其震撼的場景,我在那裏被團團水霧包圍着,黃河之水洶湧地落到下游,我不禁產生了一些想法: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機會,如果選取對了他會飛黃騰達,如果選取錯了就會墜入深淵,人的機會就像這黃河之水,來的快,去的也快,就看你抓不抓得住。

人生中有精彩,有輝煌,同時也會有失落,有孤獨。我們要好好地珍惜這亮麗的風景!

借景抒情作文3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古人對於月的讚美不計其數,而今年的圓月是否也如作者詩中一樣那麼神聖皎潔呢?

這天是八月十五,我們與爺爺奶奶全家人在家中相聚,飯後,我們一齊坐在陽台上盼着月亮出來。望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色,怎樣找都找不見調皮的月亮藏到了哪裏,過了許久,月亮最後出來了!雲婆婆們緩慢的繞過月亮,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卻透過縫隙把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這是,世界彷彿停留在了那美麗的銀色瞬間一般。但是,高雅的月亮女神出來了,也不願把自我的臉龐全部露出來,就像一個神祕的姑娘,用輕紗掩住自我美麗的面孔,只留下那充滿誘惑力的眼睛,讓人神魂顛倒。漸漸地,雲婆婆們慢悠悠地離開了月亮,月亮也隨之將自我的清幽全部展現給人們,多麼完美啊!這時的月亮就像一塊玉璞,涼涼的,沁人心脾;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柔柔的',彷彿沉浸在飄渺柔和的境界中,中秋的滿月不僅僅幽美,而且在這一天的晚上,它也把温暖團圓的福訊傳遍千家萬户。

古時候,人們寄予月豐富的藴意,把月刻畫得似女神般高潔美麗,而此時此刻的月亮也毫不遜色的將魅力釋放出來,它帶給人們的是閤家團圓、完美和睦的象徵。月使四海為家的人,重返家鄉,探望自我年近稀古的老母親,月使千千萬萬的人在那一刻迴歸家的港灣,它獻給人們的是永恆不朽的情感,永不凋零的傳統品質。

這時,我已深陷於月的魅惑之中……

標籤: 三篇 借景抒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zhongzuowen/chuzhongyingyu/nplg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