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一年級作文 >

【精華】一年級下冊作文錦集9篇

【精華】一年級下冊作文錦集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冊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一年級下冊作文錦集9篇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防災演練。

正當我們上課時,突然聽到警報聲,同學們立即用濕毛巾掩住口鼻,想操場跑去。因為在舊樓裏只有四個班,所以我很快的跑到了目的地——操場。

看上去這次演習是那麼成功,逃生是那麼訊速。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逃生時,很國人並不把這當做一次演習,而只是一場遊戲。説説笑笑,還有的竟然還手拉手,知道的是演習,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散步呢!我們受到了劉校長的批評。也明白了一些知識:在逃生時,不能像開運動會一樣百米衝刺,要做到兩點,第一在逃跑時,不能用盡全力,否則體力會很快減弱。第二要彎着腰跑。

到第二次演戲時,十分成功。以兩分三十秒的好成績比第一次快了二十秒。

在這裏,我想告訴大家:在災難來臨時,大家要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儘可能去保護他人,使大家都能得到平安!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具準備:投影 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認識體。

(一)感知“體”

教師出示袋子(內裝鉛筆、蘋果、書、魔方等)。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神祕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想)

師:但是,老師要給大家提一個要求,不能看,只允許用手摸,摸到一個物體,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狀,再説出你摸的是什麼。誰來摸一摸?

師:我發現他們都要先摸一摸物體的形狀,再判斷它是什麼,可見物體的形狀很值得研究,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些物體的形狀。

出示課題:認識圖形。

生齊讀課題。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師:同學們的桌上有許多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還要請它們幫助我們學習呢!首先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小組裏合作,把這些物品整理一下,分一分類,注意,要把形狀相同的分成一類。(小組合作)

2、反饋分類結果:學生把這些物品進行分類,彙報分類結果。

師:看來,同學們分得差不多啦,誰願意説一説你們組的分類結果。

同學們同意他的分類嗎?(同意)那你能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

3、命名:

師:我們已經把它們分類,再給每類形狀起個名字好嗎?先在小組內説一説。

師:請小組派一名同學選擇一種形狀,説出它的名稱,教師板書名稱。

那麼,我們數學上叫這幾種圖形為立體圖形。

4、抽象直觀圖:教師説名稱,再出示相應的立體圖形的正視圖,貼在名稱上面。

二、操作體驗、加深感知“體”

1、師:我們知道了每種形狀的名稱,現在來感受一下每種形狀的不同。組長組織組員各選一個物體拿在手裏,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玩一玩,等一下老師請你來説一説你的感受。(如:長方體:長長方方,有6個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正方體:四四方方,有6個平平的面,無法自由滾動。圓柱:直筒筒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滾動。球:圓圓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滾動。)

2、師:同學們説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師:那麼立體圖形在我們身邊非常地常見,你能不能找一找身邊的立體圖形呢?

三、闖關練習,分辨圖形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現在一起到立體圖形的王國裏闖一闖關,有信心嗎?(有)

1、師:第一關:分一分。下面這些圖形比較凌亂,我們來分一分。

2、師:同學們真棒。接着看第二關:判斷一下這幾個圖形,哪個是正方體,在方框裏打 。

3、師:我們的圖形朋友失散了,我們來幫一幫它們找朋友吧!

4、師:同學們,機器人也來找我們幫忙啦,請拿出我們的答題卡,幫助機器人數一數每種圖形各有多少個。

5、師:同學們學得真好,我們來闖最後一關了,請按要求填一填。

6、猜謎語。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呢?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3

半仙山公園的景色真美麗,一進公園,那裏的景色一定會把你吸引住。

一來到公園大門,直對着你的是一座橋。踏上小橋,一定會看見水裏有紅、花、黑、白的小魚,裏面還有錦鯉哩!那一大一小的小魚,成羣結隊,好像一個團的士兵。再往前走,只見兩排大樹,可那兒的花草卻是公園的“明珠”。園藝工人把各種各樣的花草種在一起,拼成各種圖案,五顏六色的,好看及了。最有特色的是那兒的玩具很多,有:盪鞦韆、旋轉椅……那兒的新鮮空氣真是美不勝收,那兒經常是人山人海的。

公園的四周都種滿了柳樹。那兒的柳樹枝條長長的,經過清風的'吹拂,顯得更嬌嫩了。還有一些早起的鳥兒成羣結隊去捉蟲,站在樹枝上叫,熱鬧非凡。

到了晚上,這裏一片燈光閃爍,天上的月光灑滿了整個城市,到處人山人海,公園變得更熱鬧了。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運動,有的在玩……

我喜歡半仙山公園,更喜歡那兒的風景,那兒還是一個娛樂的好地方。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4

紅色是我們國家的傳統色。國旗是紅色的,同學們身上穿的校服,也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勇敢、熱情、積極地面對人生的態度。我,就是一枝紅色的水彩筆。我的頭上戴着一頂紅色的小帽子,可漂亮了!我的頭髮是紅色的,身體是圓柱形的,摸起來滑溜溜的,我還穿着一條紅裙子。我沒有腳,所以走路比較慢,可別嘲笑我哦!

美術課時,小主人總是拿出我們的牀——水彩筆盒。看!我的兄弟姐妹可多了:黃、橙、綠、青、藍、紫……每當小主人要用我時,人便跳到小主人手上,小主人取下我的帽子,用手握住我的身體,用我紅色的頭髮得心應手地塗起來。“唰唰唰”,我在本子上轉個圈子,一個水紅的太陽就升起來了,在本子上表演一段芭蕾舞,一個漂亮的紅蝴蝶結就呈現在我面前,再跑一會兒步,一條紅領巾就飄揚起來。 在一幅幅生動的畫中,還經常能看見我的足跡呢!

我願意為小主人服務,願意為張張白紙添色彩!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5

一個烈日當空的中午,小明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東張西望,路旁的小草被曬得有氣無力的,耷拉着腦袋;小狗趴在地上直喘氣,好像在説:“熱啊,熱啊!”

突然,小明看見一個叔叔拉着一大車橘子走過來。他拉得那麼吃力,豆大的汗珠從他的臉頰滑落,連衣服都濕透了。小明顧不了天氣炎熱,像離弦的箭一般衝上前去幫叔叔推車。只見他邁着八字步,伸出雙手,先用手扶着車,再用力地推了起來。叔叔回過頭説:“小朋友,你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謝謝你!”小明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6

有的同學一直都認為學習語文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兒,那我就告訴你們吧,其實學習語文並不是你們想象中的那樣平淡無趣兒,語文的知識在生活中無所無在,處處皆有。

因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的路徑也很多,列如:在生活當中、在語文課上等等,都可以學習語文。

學好語文的方法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不妨你試一試。一,經常查閲工具書。二,注重背誦與積累。我們都知道,在考試的積累與應用一題中,會考到詩詞背誦,這種題是可以憑藉我們的努力去得分的。只要背過了,得分就不在話下。相反,如果在考試中,連課本上的知識都答不對,那麼我們還靠什麼去考好呢?該熟讀的一定要爛熟於心。三,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四,勤讀課外書。五,善於整理讀書筆記。六,堅持寫日記隨筆。七,主動向人求教探討。八,專心致志聽課。

語文就像白米飯,吃第一口的時候,淡淡的,沒什麼味道,但卻會越嚼越有味。這味道甜甜的,這種甜是純純的。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7

我們家爸爸最愛他的手機,也不知道他裏面藏多少祕密,因為它永遠都不肯讓大家知道密碼,不過,因為他最疼我,所以只有我知道密碼,只是我沒有去使用就是。

另外,爸爸很愛喝酒,常常會邊看手機、邊打電腦,就有酒杯在旁邊陪着爸爸,我看他的表情很快樂呢!

我最愛吃媽媽的煮的菜,媽媽也很愛吃自己煮的東西,不過,還好她好像吃不胖,除“煮”和“吃”,不知道媽媽還有什麼特長,我會偷偷繼續觀察哦!

我老哥的祕密是愛玩“火”,有一次,趁着爸爸媽媽不在家,哥哥躲在浴室裏,拿出火柴盒,把火柴一根一根“唰”的點燃,應該很過癮吧!希望他小心一點,可別把我們家燒掉。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跟哥哥會擠來擠去,天亮的時候,我在他牀上,他在我的牀上,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擠誰,我們也搞不清楚。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8

我有一雙勤勞的小手。

媽媽笑着説:“這雙勤勞的小手,給我倒過水呀!”

爸爸高興地説:“這雙勤勞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爺爺説:“這雙勤勞的手,幫我擺過碗呀!”

我高興地説:“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一年級下冊作文 篇9

我有一個弟弟,他的臉圓潤潤的像個紅蘋果。臉上嵌着一雙黑亮的眼睛,鼻子小小的,耳朵白嫩嫩,摸上去很柔軟。他一看見爸爸媽媽回來或着我從學校回來他就會咧開小嘴巴笑得多麼逗人啊!他喜歡穿藍藍的衣服!

小弟弟可淘氣了,媽媽為我買了一台大大的鋼琴放在廳裏給我彈,每當我彈琴時他喜歡在鋼琴旁看我彈琴。看着看着,手腳就閒不住了。他一隻手拍一下這個鍵一隻手拍一下這個鍵,他弄得我沒法彈琴。他覺得用手彈不有趣於是他就用小腳踩琴鍵琴發出各種各樣的音,他覺得很有趣就笑了!

小弟弟可喜歡玩了!有一次,我和姐姐沒跟小弟弟玩,小弟弟看見了馬上扁起嘴來,好像要哭了我只好跟小弟弟玩啦!

這個淘氣包弟弟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yinianji/y2ze7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