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有關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

有關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1

今天是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也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和一個傳統的節日。很多地方還有吃冬至果的習俗。有的地方吃水餃,有的地方吃餛飩,還有的地方吃糯米糰......我們松陽的冬至果像大餃子,裏面包有:肉、蝦皮、冬筍、蘑菇、豆腐乾、粉絲和各種各樣的蔬菜......果子餡五花八門,好吃又好看。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就會一天天變短。

這也是民間説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過後,就進入了最寒冷的三九階段。冬至過後不久,春天就要來了。就像杜甫詩中寫的: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2

冬至就要到了,學校組織了一場包餃子活動,要自己包餃子過冬至,大家心裏都很興奮,這注定是一個特別的冬至啊!

“同學們都去洗手去!”隨着老師的一聲吆喝,我們都歡呼起來。“快!你拿香皂!”“好好好!”同學們彼此嚷嚷着。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秩序的以最快最乾淨的方法,洗乾淨了小手。

洗完手之後,老師指揮我們分成了兩個小組:男生女生各一組。女生由段老師帶領,男生由張老師帶領。

現在,我們女生已經開始包了,有擀餃子皮的,有揉麪的,有包餃子的,真是快樂極了。可是包着包着,好像沒有人再按照自己的分工幹了,自己擀餃子皮,自己包餃子,把包餃子的過程全都個人體驗了,嘿嘿。同學們的臉上、身上、手上很快都沾上了白白的麪粉,包出的餃子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都有,我當然也包了呀,四個,不多吧,望着滿桌包好的餃子感到真的好有趣,嘻嘻。

“一個兩個三個……”有同學開始查數了,“五十二個!耶!女生包了五十二個”。同學又去查男生包的餃子的數量“二十多個!”可能因為餡兒不夠的原因沒有我們女生包的多吧。啊哈!完工了!我們望着桌上一排排各式各樣的餃子,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我們大家不僅玩的很開心,還品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一次特別的冬至真是特別啊!真希望明年的冬至還是這麼開心,這麼特別!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3

今天是冬至,外面呼呼的颳着大風,天空還夾雜着雪,這樣的天氣真想賴在牀上不起來,無奈,今天我要學素描,我還是硬着頭皮起了牀。

從家裏到學校要坐好長時間的車,顛簸了一路,終於到了學校。外面的風呼呼的颳着,像一隻猛獸張着大嗓門猛烈地嚎叫着,天上的雪鋪天蓋地而來。雖然屋裏還開了暖氣,可我看着這樣的天氣就覺得冷。一直到了放學,雪絲毫沒有停的跡象,我哈着白氣到了車站,這不,我倒黴的時刻就來了。

今天的122路車不知道怎麼搞的,左等右等也不見影,我跺着腳,搓着手,縮着脖子,急得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風雪就像故意與我作對似的,越下越猛,風吹在身上與鞭抽一樣疼,等了將近一個小時,我乾脆向家跑了起來,但是家離學校實在是太遠了,不一會我就把這一念頭斷了,我靈機一動,想路邊一位大叔借了手機,往家裏打了個電話,媽媽讓我“打的”回來,我剛要攔住一輛出租車,就看見122路車正向我駛來,我真是又恨又高興,上了車,回了家。

人們都説今年的冬至“瑞雪兆豐年”可對我來説,今天糟透了。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4

説到冬至,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那紛紛揚揚的大雪和那呼出氣就能結成冰的氣温,可我這個“吃貨”想到的卻是可口的姜飯,美味的水餃,白白胖胖的湯圓和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姜飯是吳川人的傳統美食,飯裏面有象徵着十全十美的十種姜,還有香香的,超級入味的臘肉,軟軟的糯米。做好的姜飯遠遠望去像蛋炒飯,近距離看便會聞到一股辛辣的味道和臘肉的香味,這兩種味道交融在一起,聞起來讓我有一種滿足感。

水餃是東北人的最愛。它皮薄肉多,看起來玲瓏剔透,彷彿一個個藝術品,讓人不忍下嘴。水餃小巧可愛,美味可口,一口咬上去,感到有一股鮮美的汁水從水餃裏噴出來,就像噴泉裏噴出的水珠,讓我所有的味覺都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

湯圓最早出現在寧波,當時人們叫它浮元子,是因為湯圓在水中又沉又浮。湯圓有許多種類的餡兒,如芝麻、豆沙、豬油、牛肉等,口感軟糯香甜,令我欲罷不能。

羊肉湯產於東北。羊肉湯熱氣騰騰,非常暖胃,營養也很豐富,口感鮮美,羊肉湯極為軟糯,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這些冬至的美食,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嚐,也希望我們的傳統美食能夠讓國外的友人品嚐品嚐。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5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年一度的冬至就來臨了。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據説,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北方地區在冬至這一天就有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而南方地區則在這一天有吃湯圓的習慣,意味着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當然,我家也不例外。這一天,媽媽早早在商店裏買回了大大小小,不同口味的湯圓。我看着嘴饞,於是跟在媽媽後面看媽媽煮起了湯圓。只見媽媽手腳靈活,將一顆顆圓溜溜的湯圓丟進沸騰的水中,看着那白嫩白嫩的湯圓,我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

好一會兒,湯圓煮好了,媽媽下好了糖,我仔細的看了看湯圓,渾身白嫩嫩的,像個嬌嫩的小白娃,又像是穿着一件雪白衣裳的小圓球。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了一顆放進嘴裏——燙!也許是我吃得太急了吧,緊接着,輕輕一咬,一股香甜的氣味從湯圓裏流了出來,飄過鼻子邊,真香啊!這氣味使我心曠神怡,這香味彷彿流過我的心田,使我的心情暖暖的,甜甜的。我不禁説了一聲:“湯圓真好吃,真甜。”湯圓,象徵的團團圓圓,這一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一起看電視,吃湯圓。談笑風聲,其樂融融。我的心裏倍感幸福。

是啊,現在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們要藉着這大好的機會。努力學習,將來做個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6

“冬至”就是人們所説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説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7

早晨,我剛起牀,看見姥姥買回了許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問:“姥姥,買這麼多的菜乾什麼呢?”“後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先包餃子啦。”姥姥説。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以前,雖然常常吃餃子,可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今天正好讓我小試牛刀一把!

吃過早飯,全家人就開始忙了起來,姥姥調好餃子餡就開始和麪、擀皮。等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媽媽開始包起餃子,只見他們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攤平,然後夾了一些餡放在上面,把兩邊對齊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學着媽媽的樣包了起來,結果剛上“戰場”就敗下陣來。我把我包好的和媽媽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媽媽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餃子卻像一個個“傷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只好向媽媽虛心求教,媽媽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告訴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為餡放得過多或過少,包的時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開工了,根據媽媽指出的原因,終於親手包成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相傳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當他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人們説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了。

第一次包餃子,不僅使我學會了包餃子,而且讓我明白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是一舉兩得呀!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8

明天就是冬至了,媽媽説今天讓我過把搓湯圓的癮,我喜出望外地説:“好呀!好呀!”媽媽把糯米粉加上水,又是揉又是搓的,鬆鬆乾乾的糯米粉被媽媽這麼一搓一揉變成粘粘濕濕的一團。我好奇極了,就伸手揪了一小塊,捏了捏,咦!米粉團怎麼像橡皮泥呀?

開始搓啦,媽媽掰了一小塊放在手掌上輕柔地搓起來,我也學着她的樣掰了一點放在手掌上,雙掌合上使勁地搓呀搓。唉呀!怎麼軟軟地米粉團會碎成一塊一塊地呢?你瞧,媽媽搓的小湯圓又圓又光滑,別提有多可愛了,看得我直着急。這時媽媽對我説:“你用力要均勻,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學着媽媽輕柔地搓起來,嘿!這下成功啦!看來搓湯圓還有訣竅呢!我們一鼓作氣,繼續搓着。不一會兒就搓了兩盤。我看着那珍珠似的湯圓,饞得垂涎三尺。問媽媽能不能煮一盤給我吃,媽媽説:“好啊!”媽媽把水燒開,再把湯圓放進鍋裏,一個個小湯圓一齊貼在鍋低,不知它們為什麼和鍋底這麼親熱。媽媽把鍋蓋蓋上,一會兒直冒熱氣,媽媽忙掀開鍋蓋,呀!一顆顆小湯圓像一粒粒潔白晶瑩的珍珠在水裏上下翻滾追逐嬉戲。媽媽把湯圓裝進碗裏,泡上花生磨成的粉,軟滑細膩,可好吃啦。幾分鐘我們就把一盤湯圓給吃完了,就像秋風掃落葉。

湯圓可真是我的最愛。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9

今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餃子,媽媽説今天是冬至,你們知道什麼是冬至嗎?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源於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為治療在冬季鄉鄰被凍傷的雙耳,發明了“嬌耳”的食物,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每到冬至這天,人們都要包嬌耳,後人又稱為“餃子”。古人相信冬至如年,於是,這天遠在家鄉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至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你們知道什麼是冬至了嗎?

你們知道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了嗎?

冬至節的小學生作文10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説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冬至節?我心裏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説:“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説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為什麼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着,爸爸給我講了個關於冬至節的傳説: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後,停了一會,又接着説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説,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為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裏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裏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着,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rjpw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