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臘八節的由來作文

六年級臘八節的由來作文

每年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即“臘月”的意思,為什麼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呢?小編收集了關於臘八節的由來作文,歡迎閲讀
 

六年級臘八節的由來作文

  第一篇:臘八節的由來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俗稱"過臘八"。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説。一説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説,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裏,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羣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quot;臘八粥'了。青島地區崇信後一種傳説。

即墨做臘八粥除各種米類、豆類湊足8樣外,還必須加上棗和栗子,寓意"早(棗)下力(慄)氣",求得來年豐收。

萊西、即墨等地都忌諱婦女在孃家過臘八,臘八前婦女們都要回到婆家去.直到大年初三。實際上是因為臘八一過,媳婦們都該

回婆家推磨、壓碾,做過年的準備工作了。

過去.農村孩子上私塾,過了臘八就開始放假了。所以俗語説:"吃了臘八棗,背起書包往家跑。"或説:"過了臘八,不怕啦!"指不用再挨私塾先生的板子了。

  第二篇:臘八節的由來

1月3日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臘”在古代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農曆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每到臘八節這一天,人們總要吃上一頓香甜可口的“臘八粥”。

專家介紹説,“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説多種多樣,各地版本不同、説法不一。在佛家看來,“臘八粥”來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種宗教節日食品。自從佛教傳入中國,臘月初八這一天廣為施捨饑民的善舉,逐漸演變成熬煮臘八粥的習俗。隨着時代的發展,臘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的節令美食了。

專家指出,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説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的節令美食。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第三篇:臘八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即“臘月”的意思,為什麼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呢?史學研究者指出,在我國古代,“臘”本是一種祭禮,稱“大臘”。

在商代,人們每年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的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將冬祀稱為“臘祭”。因此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臘日當時並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並不吃臘八粥,只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

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liunianji/kedn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