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孝道作文 >

【精品】孝道作文彙總6篇

【精品】孝道作文彙總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孝道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孝道作文彙總6篇

孝道作文 篇1

孝!自古以來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在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反覆沖刷,仍能煥發耀眼奪目的光芒。然而,在當今社會似乎已經黯淡無存了!現在的青年,不專心學習,打架、逃學是屢見不鮮的了。有的,不顧父母的辛苦,回家後母親做的菜不合心了,抓起碗就往地下摔,一跺腳,指着父母的鼻子就“開戰”,什麼難聽的話都蹦出口了!有的還是網吧裏的“大地主”,一坐就是一兩天,不吃不喝,更談不上回家了!讓父母在家擔心不已、坐立不安就罷了,末了還得等父母三請四請的請回家,有時磨破嘴皮,到最後還被子女大罵一通,撞了滿頭灰。有的,揮金如土,把這種習慣當作闊氣的表現。經常不回家,父母的好言相勸全當耳邊風了,左耳進右耳出。好了一兩天,又不見蹤影了,還三天兩頭的打電話要錢,久不久還惹出了事。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吶!難道,這流傳千古的中華美德就這樣被青年們“征服”了嗎?噢不,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雖然我們沒有億萬家產送給父母,但我們能送一束鮮花;雖然我們沒有豪華的小轎車帶父母出門旅行,但我們能牽着父母的手陪他們散散步……其實父母的要求並不高,他們只需要一點温暖。我們應該盡我們的能力,為他們盡孝!朋友們,你們捫心自問:孝,你們做到了嗎?

孝道作文 篇2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千古不變之美德。

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用一聲啼哭,崔凱了他們臉上的笑容之花。從此,就註定將會有兩個人為我們的成長傾注畢生的心血——父親和母親。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澆灌着我們的生命之花。也許父母的愛讓我們過早的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卻忽視了回報的分量,以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你們是否也曾想起,為人父母的他們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

其實,盡孝道並不難,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肯付出。首先,我要説一聲謝謝。謝謝親愛的爸爸媽媽,謝他們的賜生之恩,謝他們的養育之情,謝他們的關心與愛護,謝謝他們為我所做的一切……其次,父母之恩,我們言語口中,更要牢記於心,也要付諸行動。我們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當父母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到家中時,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吃飯的時候,給父母家夾一些菜,週末的時候給父母疊疊被子,整理房間……

真情無限,孝心無價。孝順不是用金錢買來的,正如一句古言説:孝在於實質,不在於飾貌。真正的孝是陪在父母的身邊,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關懷,而不是逢年過節時寄來幾張冷冰冰的鈔票。父母在乎的不是這些,而是希望能多看看子女,和子女們多説上幾句

温暖的話語。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有孝心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稱讚,相反,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誰會看得起他呢?

羊尚跪乳,鴉亦反哺,父母之恩,深似海,重比山,高於天。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讓我們的世界永遠充滿美妙的恩情,處處洋溢着温馨的氣息。

孝道作文 篇3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不變的認知,不孝道作為道德的根本。當今社會文化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從,被人所繼承。讀了《論語》中的《為孝》我更深刻體會到了孝道的真諦。

孝乃是《論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一喜為父母還在世而喜,一懼,因父母年高而懼。也有許多人覺的自己已經盡到了孝道了,他們都説“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孝道乃是心為先,行為次。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感到自豪,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現代歌唱出了許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麼,不在乎你給與他們多少。在乎的僅僅是你對他們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們只要能看見你們,那麼他們就會覺的他們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一點:“事父母,能竭其力。”我們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竭盡全力,儘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為先,行為次。當往往我們把這竭盡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對於父母,我們竭盡全力了嗎?

孝,乃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嬰孩呱呱落地,從此即與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親者,無過於父母雙親。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種慈愛之情,嬰兒即能感知。待其稍長,略具智識,即開始教以孝道,即教導孩子體認父母之辛勞,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父母。這樣教,這樣説,這樣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範圍之內。孩子雖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樣的疼我愛我,我學父母的樣,也應該如此這般去疼父母愛父母,從而使孩子從小即體悟到愛父母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從小即知愛父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長大後就會很自然地愛兄弟姐妹,愛周圍的人,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可見,中國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一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終使孩子養成一顆對人類全體大公無私的愛心。而這一切,都是打小從教孩子孝道開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又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中國人説:“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説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麼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所以孔子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國人的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史記》中説:“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 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 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今天,百忙之中得來閒暇,陪母親出門走走,這是她叨唸了很久的心願,只是,我卻一直都未能做到!想要躲避良心的責備,於是,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她:我一直奔忙努力,只是希望有能力讓她過得更好一點!

然而,我一直忘了問她,什麼樣的生活對於她來説,算是更好一點?

一輛豪華的轎車停在我們身邊,車門開處,走下一個珠光寶氣的老太太,年紀與母親相仿,氣勢卻截然不同,她帶着隨從,一臉冷漠地走進這五星級賓館。目送她離去,回頭看見身邊的母親,雪染雙鬂,斑駁凝聚出銀絲;身上的衣服依舊簡樸。

驀然間,心裏一陣刺痛,一直想要讓母親過得更好,可是,怎樣才叫好?像剛才那位老太太的生活嗎?或許,那是我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母親拍拍我的手,笑容依舊是我熟悉的和氣,她説:“不必豔羨她,因為,我擁有的比她更多!”

擁有的比她更多?我看着母親,一臉疑惑!

母親依舊微笑,言語間卻透着難得的自豪:“我散步經過這裏,經常看見她,每一次,她都這樣來去匆匆,陪着她的,除了那個隨從,就只剩下她一臉的冷漠!我比她幸福,至少,我還有女兒陪我出來散步!”

心再一次刺痛,努力了這麼多年,奔忙了這麼多年,冷落了父母這麼多年,想要改善他們的生活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今天才明白,原來,我努力追求的,從來都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要的,真的不多!他們要的無非是兒女們那少得可憐的陪伴!閒暇時分,能花上三四分鐘聽他們拉拉家常;下班回家,情願喝上一碗媽媽遞上的銀耳蓮子羹,他們已然滿足,別無他求,幸福的笑容就會在他們臉上盪漾開來,一直帶進夢裏,依舊那樣甜甜地笑着!做為兒女,我們不應該覺得慚愧嗎?終日為生活奔忙,追名逐利!淡漠了心境,冷落了雙親!間或承受良心的責備,我們還要為自己帶上一頂高帽子:我們這樣辛苦只是為了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好日子?有沒有人問過一聲,對於他們而言什麼樣的日子叫做好日子?

我們一直以為,能讓父母吃得好,穿得好,有能力讓他們拿着某件價格不菲的商品出門炫耀一番,讓別人知道他們有個有出息的兒子(女兒)就是孝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老人們的炫耀,比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公園裏,一位老人拿着一部外國原裝的數碼相機向同伴們炫耀:“這是我兒子從國外寄回來的。”看着那部沒有一箇中國字的機器,圍觀的人羣沒有意料中的豔羨,反而有些輕視:“這玩意一箇中國字都沒有,你會玩嗎?”

不遠處的另一堆人,同樣的在攀比,一位婦人正在向她的同伴們展示身上那一件並不高檔的新衣服:“這是前幾天我女兒陪我買的!”一瞬間,多少人眼中漾出豔羨,讚美聲此起彼伏,她們讚的是衣服,眼中看的卻是衣服以外的某種東西!我知道,旁人的豔羨不是來自於那件衣服,而是僅僅源於那個“陪”字!

陪!對於我們年青人來説再一般不過,工作要陪客户,生活要陪**,難得的休息還要陪朋友;有沒有人算過,一天24小時裏,有幾個小時是留給父母的?他們孤獨一天,翹首盼望,等的或許只是為了跟孩子吃一頓晚飯!

曾經不明白,為什麼退了休的老人喜歡扎堆在公園裏,直到吃飯了也不回家。如今,父親也退休了,也跟所有的老人一樣,我方才明白,他們不是不回家,而是在等待兒女們來“接”他們回家!有時,只需簡單的一句:“爸,回家吃飯了!”就足以贏得別人的豔羨,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讓他們高興得好像得到了心愛玩具的孩子!

猶如兒時的我們對父母的依賴一樣,如今,兒女是老人唯一的依賴!富貴名利對於已近暮年的老人還有多大意義?兒女的親近與關懷才是他們唯一的財富!古訓有言:“家有一老,如獲一寶!”寶的寶貴要多少財富方可匹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千金散去,終有復來之日,只是這稀世珍寶,若是失了,還有什麼能填補此生遺憾?

名利浮華?富貴壓身?那些不過是瞬間煙雲,燈滅處,煙消雲散!

遺憾?何為遺憾?丟了工作,失了價值,那叫歷練,不是遺憾!勞燕分飛,同林異向?那是悲寂,不叫遺憾!辛苦創業,傾覆商海,那是老天給你的機會: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轟轟烈烈之後,迴歸平平淡淡,不知道有沒有人曾注意到:世上有種遺憾,叫做:子欲養而親不待!不是他們不情願等待,而是,這個世界有着太多的變數和意外!容不得我們悔恨,也不同意他們等待!

待到失去了,你可會悔恨?你可懂留戀?你會不會在午夜夢迴時流着淚驚醒,輕輕喚上一聲雙親?你是不是在下班回家時,推開家門的瞬間,想念起那一碗甜甜的.銀耳蓮子羹?如果你會,為什麼不懂得珍惜現在?為什麼不讓現有的温暖去填補那未來的遺憾?

其實,這稀世珍寶的價格並不昂貴,只是每天那僅僅幾元的車費錢,抑或是那少得可憐的電話費!電話的彼端,你不要不耐煩,他們不需要你對客户般的小心翼翼,也不需要你作報告似的長篇大論,只是想要聽聽你的聲音,想聽到你親口告訴他們:“今天,我很平安,也很快樂!”

天下父母皆牽掛,僅此而已!

做為兒女,忙不是藉口,那幾個倒背如流的數字,孝順,只在手指跳躍間!不需要組織繁瑣的語言,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天涼了,多加件衣服,爸媽要保重身體!”就已足矣!前幾天,在朋友那裏學到一句話,出自**之口,雖然簡潔,卻是很美的人生格言,她説:“孝先行,事必成!”相信所有人都懂得他的意義,只是,能做到的,又能有幾人?

百善孝為先!願天下所有已經成功或是正在努力追求成功的朋友,不要忘了,我們“成事”的根本;更別忘了,在這冷漠的人世間還有最能温暖我們的生命源泉!

他們的付出,不是天經地義,而是,值得珍惜!

孝道作文 篇4

在中國,孝為百善之首。孝為什麼?孝,只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態度;孝,是父母在公司幹完活身心疲憊之後的一碗熱湯;孝,是經常去孤獨的父母家看望父母關心父母;孝,是我們有一個好的成就可以讓父母高興。百善孝為先是指把孝放在首位,如果連孝不記得

,那更何況是如何熱愛國家和社會呢?又何談給與家人幸福温暖。

曾經,有一個叫王裒的人,他的母親生前膽小怕打雷,當他母親去世時每每有打雷的時候就很傷心的分奔到母親的墳上説:“孩兒就在此地,母親不要傷心”。在當時,古人是的孝是真誠的對待父母,不管父母怎樣只要孩子對父母好,就是孝。孝便是這樣普普通通,毫無一絲甜味的或苦味的白開水,不管如何品嚐都嘗不出味道。可就是這一杯白開水讓父母感到了高興和快樂。父母,不會想方設法的讓我們買無用的東西,也不會想要求我們必須能掙到多的花不完的錢只是希望能在危機時刻幫上孩子們的忙,在自己孤獨寂寞的時候能打來一個電話來解解悶這些都只是父母的期望。

可是,在現在的中國,人們都只想賺錢而不顧父母的想法,這些人還説:“是對家庭好,為了讓家庭過上好日子,可殊不知,真正的好日子並不知是有錢就行的通還需要人們對家庭的温暖,只有這樣才會給家庭帶來温暖,人都不喜歡呆在一個毫無生氣的地方,人是一種喜歡在一起的生物,誰又喜歡面對一沓沓的冷冰冰的錢。人掙錢只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那何不在掙到錢之後好好享受一番掙錢的歡樂。做一個有情有感的人,儘管人們一直在賺錢但總會覺得錢賺不完,如此父母總會失去温暖。

中國曾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指樹想安靜但是風總是不停的刮,樹也就沒辦法安靜下來,也是指子女想贍養父母但是父母快去世了沒有時間讓子女贍養,所以説等到父母快逝世再去贍養那時已經晚了。為何不現在就好好侍奉父母不讓自己以後失望呢?

人生只有一次,父母將生命給了我們,撫養我們成人,讓我們接受好的教育,就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可以成才。想想父母之前的作為,我們會如春風細雨般感激父母。

孝道作文 篇5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我家的家風是''孝”,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要我時刻記住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無論在家裏還是在社會上。並且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述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如“卧冰求鯉”“扇枕温衾”“行佣供母”“親嘗湯藥”。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孝”的種子。

我的外婆是個高血壓患者。記得一次外婆因為血壓高導致頭暈,繼而嘔吐起來,我急忙跑過去拍拍外婆的後背,遞給她餐巾紙,還給她拿來熱毛巾,倒來熱開水,然後把外婆扶上牀喂她吃藥,最後我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直到他們趕到家。不知怎的那次外婆説話時眼淚竟噙在眼眶中,也許由於我的存在,外婆感到無比的欣慰吧!這事被鄰居們知道了他們都誇我是個孝順的孩子。

還有一個晚上,媽媽身體不舒服。爸爸正在燒飯,我説:“爸爸,我上去陪媽媽了啊。”爸爸説:“好,你趕快去吧。”我走到媽媽旁邊説:“媽媽你要喝水嗎?要吃藥嗎?”媽媽説:“我不要,我就躺一會兒吧。”我説:“媽媽,您睡吧!”

媽媽醒來後,我説:“媽媽,你睡了好長時間了。”媽媽説:“謝謝你一直陪着我。”爸爸對我説:“你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快吃飯吧!”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是人民的家,這個家風就更重要了。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是一個強國。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孝道作文 篇6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人之行莫大於孝”這幾句諺語就説明了華夏兒女對孝道的重視。歷代聖賢都在提倡“孝”,這使得我們華夏文明能夠在文化禮儀上保持完整性和規律性,我們也因此受到異國人士的讚譽。然而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孝悌觀念出現了日下的勢頭,因此重新探討和正確闡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説文解字》對“孝”字的本義作了生動而又準確的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歎。

“孝”是尊敬長輩,侍老奉親,指子女對父母謹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祭祀等等。因此,“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用於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係;然後,隨着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舉幾例: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等,現今已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恐怕現代社會很少人不去理髮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裏婁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諸如以上孝説,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拋棄。

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鑑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係,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xiaodaozuowen/yw9e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