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文明作文 >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合集4篇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合集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合集4篇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1

孔子曰:“不學禮,無義立。”文明禮儀對於我們來説,就像指路燈。引領我們健康成長,不斷前行。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迎面過來一個拿着盆的女士,那位女士見到了列寧,便讓到,他見此情景就説:“我空着手,什麼也沒有拿,你還給我讓道啊。”

説罷就緊靠這牆,讓他過去了。一個人的品質如何,不只有在大事面前才可體現出,從這事中就可看出列寧是個講文明,有禮貌的人,怪不歌德説:“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

算了,我還是不舉有關偉大的人的例子,以免認人認為只有偉人才講文明有禮貌。就從身邊的小事來説,有一次,公交車緩慢的行駛着,在公交車上,人們懶散這坐,車上掉一根針都能聽得到,忽然出來“咚——”的聲音,原來是有一位女士隨手講飲料瓶扔在了地上。這聲音使公交車一下子沸騰了起來。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有一個男士站出來説“針沒素質,塑料瓶能隨地亂扔嗎?

就拿起塑料瓶扔向了窗外,最後還是被一個小女孩撿到了,看着一幕,我頓時無語了。這個男士在説一個人沒素質時也做了一件沒禮貌的事。我看到這個男的比那個女士也強不到哪去。

講文明。有禮貌,並不是在聆聽別人説的後。卻不付出行動。明代大學者王守行説過;“知是行的主流,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感,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講文明不只是口頭説説那麼簡單,我們應該做到“知行和一”才行埃”

“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無論是在別人侵犯你的時候,還是你侵犯別人的時候。你都應該講禮貌。這樣很可能會避免一個誤會式矛盾。在你跟他講禮貌時。他也會很禮貌的回答,這樣,還將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要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習慣,首先不能只“知”,而不“行”。其次要在少時就開始做起,因為有句話老話説得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最後從小事做起,因為細節最能體現人們的品質。

講文明,與禮貌是個最基本的品質。講文明,有禮貌可以為一個國家添光,如果你對一個外國人説髒話,那個人就會説原來中國人就是這樣沒禮貌,想必這個國家也是如此。這樣就會讓別人留下來不好的印象。讓別人對祖國產生誤會。

所以,我們一定要講文明,有禮貌。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2

公德、私利、到底哪個重要?

如果你在車站排隊,公德、私利你會選擇哪個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説,公德。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不僅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公德、私利、到底哪個重要?

有一個車站,人山人海,人多得數不勝數,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得排着隊,希望能快點上車,方儘快回家。可是隊伍像一條長龍,得等多久呀!

一個男子走到車站,在隊伍的最後轉來轉去,十分糾結,不知該如何是好。最終他還是站到了他不該站的地方——母子上車處。看他的樣子,穿的衣服像是個有知識、有涵養的人,可是他怎麼能裝文盲呢?這不是偽君子嗎?這時又來了一個人。他穿着一件軍大衣,戴一個大大的'帽子,看他的樣子像個軍人,可是他怎麼也對車站豎得牌子視而不見呢?我想他一定也是一個假文盲吧。接着,又來了一個人,只見他頭戴鴨舌帽,身穿大棉襖,若有所思地想着:“我到底該不該站在母子上車處呢?站?不站?站的話就可以提前買票上車,可是卻會被當成笑柄來嘲笑、諷刺;不站的話,就得等很久,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呢?算了,如今這個社會要實惠就得不到臉皮,要臉皮就得不到實惠,我還是要實惠吧!”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這個男子下定了主意,他把鴨舌帽的帽檐往下一壓,裝模作樣朝着母子上車處的地方走去。又來了一個人,他穿一件風衣,一雙名貴皮鞋,我想他一定是一個老闆吧。他看着兩邊的隊伍,一邊長的像條龍,一邊短的連兔子的尾巴都不及,他想着:“我該站在哪邊呢?如果站在隊伍短的地方肯定會被別人當另類看的。算了,不管了我還想早點回家呢!另類就另類吧!”他也站到了母子上車的地方,把口罩戴了上去。可是,他以為戴了口罩就可以讓他已經淪喪的公德再回來嗎?不,不可能!

這時,又一個婦女抱着一個孩子,用異樣的眼神看着他們,在心裏想着:“這些男人怎麼能這樣呢?他們真是一羣外表光鮮,內心醜陋的偽君子!”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文明不是小事,卻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大家一定要講文明!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3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做人的美德。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温馨。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路口邊,遇見一位女工端着水盆要上樓。那女工一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貼着牆,等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小小的舉動,體現了列寧良好的個人素質,也贏得了大家的尊重,這不正是良好的文明禮儀體現嗎!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可以折射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影響自身形象,大的影響國際聲譽。

清朝的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共場合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看見後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還有前不久,中央電視台曾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四十多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然有六十萬塊口香糖的殘跡,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九塊口香糖殘跡,密密麻麻的斑跡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可見一個不講文明的城市,設施再好,也難以賞心悦目,贏得好評。

以上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比如在我們身邊存在的一些不文明行為:隨處可見有些同學丟棄的紙屑、飯盒、飲料瓶,還有的同學説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故意損壞公共財物等等。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彎腰撿一下紙屑是文明,給老人孩子讓座是文明,給對方一個燦爛的微笑是文明……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文明,就沒有了道德底線,沒有了做人的美德。我們一定要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標準,讓文明禮儀之花處處開放。

講文明樹新風的作文4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而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中國燦爛的文化,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無不體現我們中國人的氣質與素養。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有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意思是説,用道德來引導而姓,用禮制去同化百姓,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可見禮治具有能使百姓知道廉恥並建立有序生活的社會功能。禮的觀念尚在古代已經建立而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麼對於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禮儀對於我們還重要嗎?重要!禮儀不僅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而且對於個人而言,也是體現一個人道德和修養的尺度。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藴、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wenmingzuowen/kxg0o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