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公德作文 >美德作文 >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1

學會寬容別人,就是學會善待。怨恨只能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容卻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俗話説:“將軍頭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行船”。

上週星期五是我的生日,老舅送我一輛小跑車,輪子是黃色的車身是黑色的。我愛不釋手。

第二天老姑家的小弟來我家玩,我非常高興,於是我們就玩了起來。這時爺爺叫我過去幹活。我説:“小弟你先自己玩,我去幫爺爺幹活有事找我,”説完我就走了。

過了一會小弟來找我,他説:“哥哥:可以玩小跑車嗎?”我對他説;可以玩。我想人家就第一次來,就讓他玩吧。一上午過去了,我進屋看看他玩的怎麼樣,進屋一看小弟弟把我愛不釋手的小跑車拆了。我責備他説:“你為什麼把小跑車拆開,他説:“對不起,我不是有意把你的車弄壞的,”我只是好奇就拆了。我又説:“一句對不起就行了?”他説:要不我賠給你吧!”我看見他誠懇的臉,就説:“不用了,以後小心點,”小弟弟説:“一定會的,哥哥。”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學會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給心靈一份純淨。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2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和孝敬長輩是各種美德中佔居首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可能廣交朋友和和諧做人。所以,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良好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責任。

孝敬父母是美德。因為生我養我的`是父母,我應該有感恩的思想。在家必須聽父母的話,因為只有他們對我最關心、最負責。

助人為樂是美德。我們國家大、人口多,總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生活在貧困之中,黨和政府常以“美德”行動幫助他們,並倡導全社會向困難者伸出援助之手。我向社區捐過錢,在學校捐過錢。當時雖然不完全理解這就是“美德”,但是我心裏總是樂滋滋的。

誠信也是美德。為人要真誠,説話要誠實,辦事要誠信,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所以我們對長輩、對老師、對同學以及對其他人等相處時,都必須堅持這個原則。

美德,無時不在我們身邊。美德,無處不在我們左右。讓我們用美德塑造自己,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3

當今的人們已經開始注視到了中國的文明素質,所有的人都在改變,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在改變。

有一件事那是幾年前的事有人在國外看到了一個故事講了有一箇中國人在國外的動物園看到了一個人再插注意牌前幾條都用的是別的國家語言而最多的那幾條是用中文寫的那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寫他答道因為只有中國人才能犯那上寫着的是不要踩草坪不要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

再講一件事前幾天在公園玩時看到了這樣一幕那是一家當時他們剛吃完香蕉小孩隨手就要扔而媽媽卻阻止了説道:“我們應該把香蕉皮扔在垃圾桶裏。”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和上一條就行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以上的事件發生很多次後中國人終於被提醒為什麼會被外國人收購一次性筷子為什麼中國人和日本人差別很大各種各樣的事都能體現出現在中國的進步讓我們生長在充滿文明和美德的世界中生活人們開始栽樹保護土地不會在大量開採石礦可是還有違法的人但我相信一定能制裁好這些壞人。

以美德為話題作文4篇4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也要講文明。

文明能體現出國家的文化程度,所以我們更要講文明。但我們不能把文明當做“紙上談兵”,我們要把文明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

有一次,我們家來了許多客人,而我卻沒有向那些叔叔阿姨們問好,媽媽一看我這個樣子,趕忙對我説:“快向叔叔阿姨問好呀!”我含含糊糊地叫了一聲“叔叔阿姨好”便回到了陽台,繼續幹我自己的事情。媽媽見我不甘情願,就過來數落我。我當時小,覺得自己並沒有錯,所以還和媽媽頂了幾句嘴,不過沒一會兒便落了下風。從這件事當中,我明白了: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客人要問好。同時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學會謙讓,隨着時間的流失,在我們的記憶裏謙讓這個詞已漸漸淡忘了,我們不一定做大事,我們可以做小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都能做。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標籤: 美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ongdezuowen/meidezuowen/w9ye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