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中生作文 >

晉陽禪跡高中作文

晉陽禪跡高中作文

冷雨,無聲地灑落。我佇立在這佛窟前,傾聽着塵埃落定的梵聲。

晉陽禪跡高中作文

——題記

雲岡,承載着太多,太多。

往昔的光采早已被歲月沖淡,隨光陰逝去的是那些締造這禪跡的虔誠的生命。逝去的終將會逝去,不滅的依舊會傳承。望着那已被磨蝕得不成人形的佛像,心中是一份靜謐與禪意。

在石窟間緩步移行,在一尊尊氣勢恢弘的大佛腳下,倚着圓木圍欄,抬頭仰望着龕壁之上形跡猶存的萬千佛像,仰望着窟頂那吞蝕了一切又包納着無限可能的亙古不變的幽深,直至那石間的清冷與孤寒滲入身心。剎那間,時光凝滯。觸碰着那幽冷的石壁,望向高處已然泛青的砂巖,我聽到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

雁門關外,大漠荒山。

北魏鮮卑的鐵蹄,踏破了平城難得的寧靜。

驍勇彪悍的馬背上的民族,就這樣轟轟烈烈地扛起了中原文化的大旗。草原上升起的一輪紅日,照亮了石窟山上敲鑿雕琢的北朝匠人們飽經風霜的面龐。“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酈道元《水經注》如是説。我想,這其中是有一種充實的自豪的。

或許是在塞外風沙間奔徙太久,或許是在與鷹狼的抗爭中精疲力竭,遊牧的驕子們更易走向靈魂的皈依。抑或渴望和平的生靈們心中那遙不可及的希冀使然,面對現實的無望與黑暗,魏晉的士子們在林間山下向塵世昭示着人的風骨與尊嚴。那是怎樣悲壯的宣示啊!當他們決絕地走向山林時,那金陵宮闕已儼然一座座廢墟。南朝飄搖的煙雨中,隱隱傳來一聲聲超度亡靈的鐘磬。

冷雨,紛紛而下。

路旁的崖壁上,現出不少一人多高的`空穴。空穴不深,與宏大的佛窟不盡相同。走入其中,撫摸着光滑的洞壁,很明顯是鑿刻所成。空穴中較完備的有幾丈長,穴底還鑿刻有兩三級小石階,通向寬大的石壁。莫非這便是面壁修身之所?原來這僅僅是未修建完全的遺址而已。不知是否曾有過另一個達摩,手捧蒲團來到此間,面對着這蒼涼的石壁,傾聽着關外的風聲,於那歲月的流逝中參悟到至上的佛理,抖抖僧衣,感受着充盈每一個細胞的大欣悦,點化這石壁自成佛形,接着便步下山去,去踐行普度眾生的宏願慈心。或許,我更願相信,這石壁之中自有佛存,只可惜俗目凡眼,無緣一睹其巨壯的真容。

石窟寺的香火隨北魏的遷都洛陽漸漸零落。由盛而衰,又是歷史的必然。我想起了挺立在恆山石壁間的懸空寺,想起了那不堪重載,已然傾斜的廊柱,那剝落而斑駁的紅漆,那覆蓋着厚厚塵灰的青瓦琉璃。檐角的風鈴鏽損嚴重,輕輕撥動,那碰撞的回聲穿越歷史而來,渾濁遲緩,卻依然深沉、堅定。撫觸着傾斜的崖壁,只覺其覆壓而來,但那生生砸進這粗糙石壁的鐵楸大樁卻依然堅挺;儘管鋪滿鐵皮的階梯微微震顫,但那一顆顆泛着寒光的圓頭大釘儼然一套甲胄,縱使北嶽將傾,依然獨立不殆。洪流已逝,河道乾涸,但那抗爭堅挺的氣魄與精神就在這份禪定中匯入北嶽的大氣與磅礴,日久彌彰。沒有五台山寺廟中熊熊燃燒的香火,沒有清晨台懷鎮迷濛的霧氣中曠邈黛青的山色,卻以其淡泊空寂之襟懷滌盪而震撼每一個訪跡的生靈。我望向大佛,品讀着那面壁千年的大佛嘴角淡然的微笑。

冷雨,無聲地灑落。

我佇立在這佛窟前,傾聽着這塵埃落定的梵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xiaoxueyingyu/el4p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