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2017年弘揚媽祖精神徵文

2017年弘揚媽祖精神徵文

媽祖啊!您是真善美的化身,您的事蹟在我們心中緩緩流淌;小編收集了2017年弘揚媽祖精神徵文,歡迎閲讀

2017年弘揚媽祖精神徵文

第一篇:弘揚媽祖精神

海峽內外,世界各地的文化源遠流長。民族文化早已傳播到世界各地,代代相傳……媽祖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個。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褒稱。姓林名默。關於她的生平,説法不一,一是唐天寶年間生人,另説生於宋建隆年間,但有一點確定無疑:媽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漁家姑娘。

媽之所以有這樣的美稱,是因為做了無數好事。湄洲之西,有一地方叫文夾,祖為湄洲灣出入之要衝,礁石夾雜。一次,一艘商船經過此地遭遇巨風襲擊,船角觸礁,海水湧進船艙,危急中傳出求救哀號。媽祖聞後,焦急地對村民説:“前頭商船即將沉沒,應速往援救。”可是大家捏攝於狂風巨浪,不敢向前。緊急關頭,媽祖信手將腳邊小草拋向大海。剎時間,小草變成大杉,排駕流向船旁,商舟緣於大杉相附,不致沉沒。小可,風平浪息,船上的人相慶大難不死,都以蒼天相助,互相慶賀。待到船將靠岸,忽發現大木不知去向,經詢問鄉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媽祖的神奇功力。

媽祖的起源於莆田,當時許多信眾都前往觀看,並把這媽祖文化帶回了家鄉,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台灣人。

現在在台灣,信奉媽祖的`人也有許多:台灣“市長、縣長、議員”等的選舉,不論什麼黨派,事前都要到駐地媽祖廟燒香膜拜,爭取媽祖信徒的支持。1994年湄洲媽祖民俗文物展在台南鹿耳門聖母廟舉行隆重開幕典禮,宋楚瑜、吳伯雄等一大批台灣黨政要人專程從台北坐飛機前往祝賀,並以鞠躬方式向媽祖神像致敬,還按民間習俗用手觸摸媽祖的腳部,希望媽祖賜福和保佑。青年人喜氣洋洋結婚時, “吃水不忘掘井人”,行禮都到媽祖廟,把媽祖當成了福神。

媽祖的形象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善良、智慧和正義的化身。例如關於媽祖一言一行的口傳故事和神話描述,都反映了人們對扶危濟困、捨身助人等高尚品德的頌揚和追求,從而激勵人們積極向善,涵養一種樸實而崇高的人性品質。

台灣與閩南隔海相望,台灣的媽祖與閩南的媽祖也隔海想看,但兩地媽祖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世界太平,閩南與台灣永遠保持驚人的友誼。

第二篇:弘揚媽祖精神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到媽祖文化研究院參觀,這裏的房子雖是新落成的,但卻建得古樸、大方,被人們稱為古文化廣場。廣場座東朝西,沿中軸線左右兩側分別建有“意哲樓、意福樓”和“意明樓、意美樓”。其中“意”字是取“善心美德”之義。通過這次參觀,使我對媽祖有了更深的瞭解,敬仰之情油燃而生。

媽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她出生在湄洲島的一個漁村裏。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不僅熟悉水性,而且細心觀察氣候變化和海潮的關係,能夠預測颱風的到來,島上的漁民和過往的漁船、商船,常常得到她的幫助。她還精通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救災。988年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她出海救助遇險的漁船時不幸身亡,時年28歲。人們不忍接受她的離去,只説她羽化昇天,併為她建宮造廟,將她的`事蹟廣為流傳。

媽祖護航的傳説由湄洲灣流傳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據統計,世界各地共有媽祖廟5000多座,信眾接近2億,僅台灣就有大小媽祖廟1000多座,信眾1600多萬人,佔島民的三分之二。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到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7次給媽祖疊獎褒封,最終樹立了媽祖作為唯一海神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媽祖啊!您是真善美的化身,您的事蹟在我們心中緩緩流淌;媽祖啊!您所做的一切都教導我們要幫助別人,立德行善;媽祖啊!您所擁有的博大、慈愛的襟懷和救苦救難的高尚品格,永遠值得世人的崇敬與信仰。

第三篇:弘揚媽祖精神

在人們的印象中,紀念媽祖活動盛行於沿海地區,是統領四海的航海守護神,有“龍女”、“神仙”之稱。土樓也有那麼多人信奉媽祖,並舉行如此大型的紀念活動,確實罕見。原來梅林是著名的福建土樓之鄉,也是漳州市著名的僑鄉。梅林所在地的魏氏開基祖四一郎公於元朝末年從寧化石壁遷此定居,至今已傳25代。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農曆三月廿三),居住於世界建築瑰寶土樓中的村民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朝拜活動,形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一獨特習俗延續至今已有300多年。

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這裏都會舉辦媽祖巡航、媽祖過海、飄燈祈福等民俗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中以媽祖過海儀式最為壯觀:儀式先由村民從天后宮恭請媽祖上轎巡航,在巡遊各村各户後,由十幾位青壯年抬着轎子向村頭的河裏奔去,而河中央早有二十幾個村民裝扮成蝦兵蟹將、水怪的模樣在前頭攔路,並且不斷地用水潑轎子。抬轎的青壯年則左衝右突,衝破重重障礙,直奔天后宮,整個儀式演繹着媽祖不畏風大浪高救難救世的傳奇故事。

獨具特色的媽祖“巡村”活動,在龍舞、獅舞、大鼓涼傘等傳統民間節目的伴隨下,熱熱鬧鬧地展開,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響銃震地、鼓樂齊鳴······

福建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回味着,記憶裏的梅林,永遠定格成這樣:

斜陽,帶着金色的光芒;土樓,帶着金色的光芒;小河,帶着金色的光芒;

小河流淌處,一座石橋橫跨兩岸。橋上,行人悠然;橋下,洗衣的婦人,悠然;兩岸嬉戲的小狗,悠然。

遠處,鵝卵石鋪成的小道,延伸出青青的稻田,座座土樓散落其間,後背是連綿起伏的青山。

那時那刻,黃牆、灰瓦,黛山;天藍、雲白、水碧,還有風,輕揚……駐腳於此,心理有説不出的悠揚,只盼時光停滯。

梅林,一個美麗的地方……

這麼美麗的景區、這麼豐富的文化內涵,真可謂是福建土樓的“後花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ejyo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