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優秀範文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優秀範文

閲讀是為了活着,福樓拜如是説。小編收集了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歡迎閲讀。

我的讀書生活教師徵文優秀範文

第一篇:我的讀書生活

《致青年教師》一書,雖名為《致青年教師》,其實對任何年齡階段的教師而言,都值得去讀一讀。對於我們年輕教師而言,它更像是朋友間家常式的聊天,有來自年輕教師內心的傾訴,有以過來人身份給予的傾聽和開導,充滿了智慧和人情。在這本書中吳非老師曾多次談到教育常識問題,這也使我不得不多次停下來思考:什麼是教育常識問題。帶着疑惑我查閲了字典,在字典中常識的意思是“普通知識”。那麼教育常識自然就是教育的普通知識。説實在的這樣的解釋還是讓人有點不知所云。讀完全書之後,我更願意將這個教育常識解釋為教育常規、人之常情、生活之常態,對於年輕教師而言尊重常識,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崇尚人之常情、樂品生活之常態。

一、尊重教育常識就要遵循教育規律

教育是藝術也是科學,所以教育必然是存在規律,即便如 吳老師所描述的在很多時候,教育規律經常會被忽視、弱化,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在眾多的教育規律中, 李老師尤其強調“慢”的藝術。作為年輕教師而言,我們所擁有的激情、衝勁,卻往往使得我們在這條需要等到的道路上走得頭破血流,心灰意冷,如果我們能早點意識到每一朵花都需要等待的綻放的時間,那麼我們就不僅能欣賞到花朵綻放的瞬間,還能擁有更多等待花開的期待和樂趣。在吳非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一點。

二、尊重教育常識就要崇尚人之常情

所謂人之常情,我想到了作為性善論基礎的四心説,孟子認為人有四心,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品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以人要保持這四心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教師獨特的身份職責又決定這是我們必須擁有和崇尚的,即便學校也並非是一片淨土。

首先,教師要有惻隱之心。

也許是在學生冒雨回家的瞬間,也許是在學生因家境貧寒而暗自神傷時,又或許是他滿腹委屈無處訴説時。對於年輕教師而言我們並不缺少愛,只不過有時我們表達得過於直白,過於急速,過於唯我獨尊。為人父母后的經歷,讓我想到年輕教師有可能有了孩子之後,他才可能漸漸地明白該如何更加理地表達他的愛。也許到時他才會明白那個在課堂上經常搗蛋,不交作業的孩子,在他還是個孩童時,該是一個怎樣可愛的孩子呢,也許他可愛的就如你家寶寶。

其次,教師要有羞惡之心。

每次聽到有關中國人在國外種種不文明的事蹟時,我就在想這樣的人在學校時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人的習慣的養成正如一個刺激的形成,需要很多次的強化才會最終確定下來。也許他們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只不過與他周圍的人羣相比,他們的行為並不“出眾”,但跟文明素養,家庭教養有明顯差距的人一比,這種距離就明顯了。也是在這時我總會想到學校裏那一個對什麼都不在乎的女生,每次聽到同學、教師對她種種行為的描述,聯想起學校中流傳的種種關於她的緋聞時,我總會疑惑,她真的什麼都不在乎嗎?甚至於很多次我都有一種衝動,很想跟她聊聊她的未來她的人生,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或許是處於自己的惰性,又或許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與她對話。

對於我們而言,有羞惡之心的教師應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勇於表達自己的不滿,能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而歉疚。在 吳非老師的書中提到年輕教師穿着高跟鞋旁若無人地走進教室的場景,也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教師培訓的場合,不合適宜的電話鈴聲一次又一次響起,有人舉止大方地接起電話,我經常詫異這些人的勇氣,畢竟可以置他人不滿眼神於不顧的人是不多的,更何況是年輕人呢。

第三,教師要有辭讓之心。

表現在教師要有開闊的胸襟,平和的心態,要待人真誠,平易近人。正如 吳非老師在文中所説的要大方。這不僅僅是從教師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角度而言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悦的投入工作。每次進入學校,我都會主動跟門衞師傅打招呼,去食堂的路上,跟遇到的老師和學生一一問好,在食堂裏我總忘不了在接過早飯的同時説聲“謝謝!”,到了辦公室我總會跟打掃衞生的阿姨聊聊他兒子的學習近況。我想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互的,這樣做可以讓每天的工作變得更有人情味:雙休日我有快遞時門衞師傅會用自己的電話卡給我打電話,食堂的阿姨會悄悄地告訴我今天什麼早餐更好吃,打掃衞生的阿姨總忘不了問問我家孩子帶得怎樣。

另外對待學生也要平等尊重。我時常看到有些教師自己兩手空空的走回辦公室,而讓學生替他拿東西,也時常看到有些學生為了給老師拿點東西,而在他們不熟悉的行政樓的各個辦公室之間來回奔走,上課鈴響時飛奔回教學樓,碰見這樣的.學生我時常會附上一句,“慢慢走,遲到不要緊的,小心摔跤”。我想這些老師可能也是有各種原因,或是因為身體狀況,或是因為旅途遙遠,但是無論如何,作為老師,特別是作為年輕老師而言,千萬不要忘了説一句:謝謝。想到我第一次坐在辦公室裏,對來交作業的課代表説“謝謝”時,她是如何的不知所措,我想我們真應該對學生多説幾句“謝謝”。

最後,教師要有是非之心。

學校是辨明是非,追求真理的地方,最基本的就是要讓學生了解真善美,知道對與錯的標準。與其教授學生大量若干年後對他作用不大的知識,還不如讓他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每每看到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冷漠、自私、狹隘,我總有一種眼淚即將奪眶而出的感覺,不為別的,只因為擔心以後他們也可能遭遇的冷漠、自私、狹隘。

三、尊重教育常識就要樂品生活之常態

從我跟社會的接觸來看,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應該是處於中間地位,比起普通老百姓我們是屬於知識分子,但是跟公務員相比雖説我們享有公務員待遇,但與他們的生存狀態還是有差異,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所擁有的生活還是一種比較常態的生活:我們不會有眩目的財富但也不用擔心生計,所以我們過得心安理得;我們不會擁有多大的權勢,但不用擔心仕途的得失,不會有推脱不掉的飯局,所以每天吃得舒心健康;我們不用忙於算計他人和提防他人計算而身心疲憊,未老先衰,相反與童心的交流,會讓我們青春永駐。我想生活的實質不在於追尋財富、地位、權勢,而在於有時間有心情去品位平凡的點點滴滴。作為年輕教師,要安於生活的常態,不被太多的功名利祿所左右,不被紛繁的人情世故所牽絆,也許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我的老家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想對年輕教師而言,不看看這本書,你也會後悔的。

第二篇:我的讀書生活

從教多年來,我深深體會到:對於我們從事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體會到: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我認識到教育教學中,書本是我們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育、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教書的生活是清貧的,從事教育教學多年,我無法跟他人一樣享受到奢侈的物質生活,但我學會了讀書中獲得最大的享受。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布魯納的《教育過程》一書,收穫很大、感觸良多。通過讀布魯納的《教育過程》,我進一步知道了課程改革的四個中心思想:1.學習任何學科,主要是使學生掌握這一學科的基本結構,同時也要掌握研究這一學科的基本態度或方法;2.任何學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3.過去在教學中只注意發展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今後應重視發展直覺思維能力;4.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學習材料本身發生興趣,不宜過分重視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這些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布魯納的《教育過程》書中還提到學習的首要目的是“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學生掌握了結構,就獲得了運用一個學科的基本概念的能力;然後,學生就可以利用這些基本概念,把它們當作認識和攻克其他問題的基礎,其積極意義在於為解決“知識爆炸”時期的知識需求問題找到了一條途徑。同時,布魯納把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的態度及基本方法作為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組成部分,這種見解是正確的。因為教學過程不僅要考慮“教”,而且還要重視“學”,充分體現了“教學本長”的科學的原則。用“認識論者”的一句話説,那就是“學習如何學習”、“學就是為了更好地學”,這就是説要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寶庫的一把靈巧的鑰匙。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更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常讀書、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檢討自己的教育教學,既要正視自己之短處,努力探究補救途徑,也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我願把讀書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讀書更是我教育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第三篇:我的讀書生活

閲讀是為了活着,福樓拜如是説。何詐麻説:閲讀是為了追求真理。餘秋雨説:生命的質量需要用閲讀來鍛造。巴丹説:閲讀可以改變人生……不管誰怎麼説,都是在強調閲讀對人一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作為靠知識“吃飯”的教書人,首先更應該是個讀書人。我談不上是個合格的讀書人,但我努力在朝讀書人的方向努力前行着,因為我感覺到了自身的淺薄,也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在向讀書人成長的路上,我也在努力和我身邊的人相互攙扶前行。

利用課餘時間,我讀了一些教育專著,很有感觸。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作者從“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闡述了自己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的思考,這實實在在是作者以一個學者的思想在為我們解惑;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使我的心靈受到激盪,“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隨意”與“從容”,突然間我覺得以前的“隨意”是一種逃避,以前的“從容”包含着惰性;博士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運用了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他們凝練、雋永的文字和獨到教育的闡釋給我深深的啟迪,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和教育觀。

除了教育專著,我也喜愛一些名家的小説、散文、詩歌,如《山楂樹之戀》、《文化苦旅》、《繁星·春水》等等。每當恬淡的黃昏,或是靜謐的夜晚,我會倚在牀的一角,手捧一本書靜靜地讀,默默地品味。打開一本好書,迎面撲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氣息,彷彿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發出馨香。在若有若無的音樂聲中,我可以隨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藍天,一望無際;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靜美麗;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讀小説,我會隨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或喜或悲;讀抒情的散文詩歌,我會在作者淡淡的憂鬱中品味他們對生命、生活、自然的態度;翻閲輕鬆詼諧的書,我可以盡情地放聲大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漸漸地我進入書的世界,一天工作的疲勞和一些生活瑣事的煩惱便頓消大半。此時,我便擁有了一份絕美的愉悦心情。

我堅信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必定是一位酷愛讀書的人。讀書是我們擁有思想的最佳途徑。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指出:“人類的精神高峯是沒有辦法跨越的,只有通過閲讀才能跨過去。每一代人都要重新開始精神成長,因為上一代的精神是沒有辦法被我們這一代人複製的,只有閲讀,人類的智慧保留在閲讀的經典當中,人的物質財富是可以保留在這個國家的,就像我們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永遠保留在那裏,但是,精神文化遺產需要每一代人的對話、學習,才能不斷獲得,這是永無止境的精神長城。”一個有思想、有精神的民族必然是一個酷愛讀書的民族。全世界讀書最多的是猶太人,猶太民族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等許多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説實話,我並非是閲讀的忠實堅持者。因為,在平時的日子裏,我們都能找到很多理由作為不閲讀的藉口,比如我們老師的工作量太大,教學任務繁重,再加上家庭生活負擔,工作很辛苦,而且我們用現在掌握的知識來教學生也基本能綽綽有餘了,還有我們也過了學習的黃金時間,記憶力也減退了,等等。然而,我仍是教師閲讀計劃的積極擁護者。因為,我以我十年來間斷性的閲讀經歷體驗到了閲讀對一名教師,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成長來説是不容小覷的。

雖然我們教師的舞台是狹小和平凡的,但教育工作具有獨特的創新性,我們絕不能讓思想和精神被限制和固定,我們要保持思想、精神的獨立與創新,温暖、滋潤學生的心靈,引領他們健康快樂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書、思考、踐行,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征途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不斷攀登、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人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aozhongzuowen/gaosan/337q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