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心經 >

濟羣法師講解《心經》時的開示

濟羣法師講解《心經》時的開示

心經》中告訴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如何遠離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顛倒夢想,是錯誤的想法,是與事實不符合的想法。用一句最簡單的語言表達,便是妄想。須知妄想一詞,淵源於佛教,但在世俗生活中也被廣泛應用,比如有時我們對他人的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會斥之妄想;或者對某種不太可能成為事實的願望,也稱為妄想。從佛教意義上看,這些固然是妄想,而切合實際可能實現的願望,但假如與真理不相應,都是妄想。

“妄想”一詞,它的內涵很廣泛,以佛教智慧來看,人類幾乎都生活在妄想中。妄想的產生:無明是根源,慾望是動力,對擁有的執着是助緣。十二因緣中無明緣行,就説明了人類行為的思想基礎是無明,無明是生命的迷惑狀態,在這狀態下出現的一切想法,都稱為妄想。

慾望是妄想的動力。人生存在世界上總有許許多多的想法,這些想法大多基於個人慾望的需要:當我們感到冷的時候,就想找衣服穿;肚子餓的時候,就想找飯吃;覺得吃的太單調了,就想換口味;覺得走路太累,才有汽車的發明;覺得活的不夠風光,才有權力的要求;覺得一個人太孤單,才有談情成家的願望;覺得精神生活貧乏,於是才有藝術宗教的信仰;閒得無以消遣,於是才有麻將、電視等各種娛樂用品的出現。

總之,人類有什麼慾望,就會有什麼妄想;有什麼妄想,這世界就會出現什麼現象。

對擁有的執着是妄想的助緣:妄想的產生,執着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比如一個無知的小孩,在一堆乾柴上點火,燒着了房子,這時正好又颳起了風,火借風勢熊熊燃燒。小孩點火喻無明,乾柴房子如慾望,大風比執着。慾望的火是因為小孩的無明而生起,隨着大風而增大,因此,在慾望推動下才產生的妄想,是隨執着而不斷增強,執着有多深,妄想就有多大。

在現實社會中,人人都有執着,因為執着不同,那麼各人妄想的傾向也不一樣。比如女孩執着於服飾:她會關心社會上各種流行的服裝款式;她會時常想着自己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才漂亮;她會去注意每個人穿的衣服是否合身;她會想法賺錢搞到自己喜歡的衣服;當她穿上衣服的時候,會在鏡子前晃上好長時間;當她還沒有穿上衣服時,面對衣櫃中琳琅滿目的時裝;會不停的逃選上好一陣。因為對衣服的執着,以致於讓衣服佔據她思維的大部分空間。過於執着服飾的人,有時就會忽略了生命的內在美。

執着家庭的人:他們終日都在為家庭操心。尤其作為一家之長,她要解決家庭的經濟來源;要準備每天的生活用品;要關心每個兒女的成長過程:讀書、就業、結婚、生兒育女;要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要調和家庭成員的意見分歧;要想法子如何改善生活的物質條件。難怪有許多信徒來找我説,打坐唸佛無法專心,試想她要為這許多事操勞而又很執着,有無窮無盡的妄想,怎麼能靜下來呢?

那麼執着藝術的人,會有藝術的妄想;執着於權力的人,會有權力的妄想;執着愛情的人,會有愛情的妄想;執着於文學的人,會有文學的`妄想;執着於科學的人,會有科學的妄想;執着於宗教信仰的人,會有宗教信仰的妄想。所以農民有農民的妄想;工人有工人的妄想;哲學家有哲學家的妄想;文學家有文學家的妄想;政客有政客的妄想;商人有商人的妄想;學生有學生的妄想。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妄想,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妄想的天地中。

妄想,使得我們生活在自己意識構造的世界中,無法正確的認識宇宙人生的真實。佛教中的唯識宗,把世界分為三個不同層次:一曰遍計執性,是我們意識構造的主觀錯覺世界;二曰依他起性,是客觀的現象世界;三曰圓成實性,是客觀的本質世界。通常由於我們生活在遍計執性中,因而無法認清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因此,人類不能夠正確的認識世界,原因是在人類的認識自身。西方十八世紀哲學注意認識論是有道理的,人類以妄想心去認識世界,所認識的自然是妄境,就像我們帶着變色眼鏡去看世界,看到的自然不會是世界的真實。

妄想使我們在人生旅途上疲於奔命:雞在為一把米而奮鬥;老鼠為蓄藏過夜糧而奮鬥;鳥兒為過冬而奮鬥;學生為升學而奮鬥;知識份子為職稱而奮鬥;工人為月薪而奮鬥;商人為經營而奮鬥;政客為最高權力桂冠而奮鬥。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在為實現自己的妄想而奮鬥。妄想大,奮鬥也大;妄想小,奮鬥也小;妄想使得人生的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是‘天久地久有盡時,妄想綿綿無絕期’。

妄想也給人生帶來種種煩惱:一個老年人回憶過去美好的往事,使她無法面對現實;一個學者因為把自己想得太高了,總覺得人家不夠尊重他,為此苦惱不已;一個企業家整天想着如何搞好經營,吃不香,睡不好;一個小夥子看上一位美貌的姑娘,而對方又注意不到或不領情,飽嘗相思的痛苦;一個小姑娘因為羨慕人家的豪華生活,想有朝一日也能過上這種日子,可經濟條件又不允許,痛苦不堪....妄想使人精神煥散,心神不寧,無所事事,思想不集中,幹事效率低,打坐心靜不來。

妄想導致人生的各種過患,因此,《經》中告訴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如何遠離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人打坐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妄想總是不絕如縷的。你越是剋制,似乎它越來勁,心很難靜下來,因而為此苦惱不已。怎麼辦呢?《心經》有對付妄想的絕招,那就是:從照見五藴皆空認識到一切都如夢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相,無智無得,心無牽掛,妄想自然就不會有了。

這裏我想起了禪師的一首禪詩:‘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商量。’平常人打坐妄想很多,總要通過修觀、唸佛或誦咒來對治,而禪者的修行根本不要除妄想,他們已經把這個世界看透了,煩惱也就降伏了,世間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們特別感興趣,自然也就妄想不生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xinjing/3gg0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