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經文 >

靜心的禪語集錦

靜心的禪語集錦

靜心的禪語集錦1

1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佛顏長笑 笑世間可笑之人。 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4 眾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萬別千差明底事,鷓鴣啼處百花新。

5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6 念妄心才動,即具世間諸苦。如人在荊棘林,不動即刺不傷;妄心不起,恆處寂滅之樂。一念妄心才動,即被諸有刺傷。

7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8 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9 悟是空 空是悟 無悟無空亦是空 有云 大悲無淚 大笑無聲 大悟無言 或曰 不可説 不可説

10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11 一切皆為虛幻。

12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13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4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5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靜心的禪語集錦2

1.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2.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3.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4. 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5.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6.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7.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8.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10.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靜心的禪語集錦3

1.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3.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脱知見生。

4.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5.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6. 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7.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8. 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9.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脱體通透。

10.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1.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12.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13.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14.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15.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靜心的禪語集錦4

1.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瞭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説,是一種懲罰。

2.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3.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4.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5.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6.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佈施。

7.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8. 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9.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10.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11. 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12. 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13.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14.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15. 只有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16. 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17.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着為了什麼?

18.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19.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20.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21.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22. 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2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4. 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25.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標籤: 集錦 靜心 禪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wen/o884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