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地域作文 >西安作文 >

西安之旅作文2000字

西安之旅作文2000字

當晚我們來到了西安比較有名的小吃街——回民小吃街。

西安之旅作文2000字

這條街的餐館都在路兩旁,中間是一條只能容下一輛小汽車的馬路。當我們走入小吃街時,一股接着一股的香味撲鼻而來,有烤羊肉、烤牛肉、餃子、涼粉、酸梅湯等等五花八門、稀奇古怪讓,正是讓人難以不被它們的香氣所迷倒!

説了這麼久,我們聞也聞夠了,現在該到吃的時候啦!於是我們找到一家是自己動手烤食物的店,我們點了比較有特色的羊肉、牛肉等等

在烤的時候我發現街邊有一塊牌子上面記錄了回民小吃街:醇香誘人的羊肉泡饃,皮嫩汁濃的灌湯包子,透油發亮的黃桂柿子餅,可口香甜的八寶稀飯,提起這些享譽全國的西北小吃,別説外地朋友聽了要慕名而來,就是本地人也一定饞得想流口水呢!回民飲食業中其中首屈一指的是西大街的大麥市,那裏的小吃品種繁多,口味地道。信步走去,馬家臘牛肉、灌湯包子、羊肉泡、令人目不暇接口味大開。大飽口福之後,還可體味西北重鎮伊斯蘭濃郁的風土人情,定讓您滿心歡喜。飲食特色:無論您是否西安人,您一定聽説過西安回民小吃的大名。回民飲食講究衞生,選料嚴格,技藝精湛祖輩相傳,待客殷勤熱情周到,主要經營牛羊肉、糕點、甜食和麪點小吃。牛羊肉有臘牛羊肉、牛羊肉泡饃、涮羊肉、水盆羊肉等;麪點小吃有肉餅、滷汁涼粉、灌湯包子、糊辣湯、油茶、鍋貼等;甜食有黃桂柿子餅、江米豆沙涼糕、蜂蜜涼糕等幾十種。許多西安市民常常舉家專程到這裏一飽口福。

我吃完後和小雅姐就一起去了解西安有名的羊肉泡饃,後來知道了它的來歷:羊肉泡饃”,即牛肉和羊肉一塊熬湯來泡饃,

牛羊肉泡饃以陝西本地牛羊及其骨架、精鹽、花椒、八角、草果、桂皮、良姜、蒜苗等為調料,分骨肉處理、煮肉、撈肉、掰饃、煮饃五道工序。一碗好的泡饃,首先須先有一鍋煮製成的好湯,好湯的製法當然是商業祕密。而煮肉工藝也特別講究,先要將牛羊肉反覆漂洗,浸泡約5小時,切成約5斤重的大塊,再把牛羊肉入鍋,下舊調料袋提味兒,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新調料袋,加蓋壓實,旺火燒開後煮2至3小時改用文火燉約6小時,待湯濃肉爛,出鍋上板備用。

羊肉泡的傳統煮法有四種:單走、幹拔、口湯、水圍城。

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我以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來的煮饃,這樣食法還不如品嚐另一種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幹拔”有人稱“幹泡”的,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另一種叫“口湯”,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寬湯,像大水圍城。您掰完饃,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便會明白,這是“幹拔”。吃“口湯”和“水圍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為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廚師看到你掰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泡饃的掰法講究。泡饃是特製的,稱飥飥饃,一個二兩。據説是九份死麪,一份發麪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麪,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發麪,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會説掰出的饃要像蜜蜂頭,越小越好,其實不然,如上所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幹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可。

饃掰好後,請夥計呈給掌勺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絲、葱花、蒜苗、香菜,高級一點的(西安都稱之為“優質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乾等即可端上來吃了。這樣一大碗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葱花、蒜苗、香菜、紅褐色的牛羊肉、黃色的金針菜、映襯着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動。還應注意的是:端上來的泡饃應是泡饃墊底,粉絲覆成網形,佐以葱花、香菜、牛羊肉擺成魚形在最上面。如若不然,您完全可以調侃一下老闆請的師傅是不是叫南郭。

吃時左手拿勺,右手執筷,泡饃上桌後,把辣子醬鋪在上面,切忌攪動,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一老吃家説這樣鮮熱之氣跑不散,但我尋思攪動過甚,泡饃不成其為泡饃,羊肉湯變成麪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個人自願。餐後飲用一小碗原汁烹製而成的高湯,以為清口。

西安最負盛名的兩家泡饃館是老孫家泡饃館(西安東大街364號)和同盛祥泡饃館(西安鐘鼓樓廣場)。已故國畫大師黃胄到“同盛祥”吃泡饃後非常高興,自己提出要寫幅字留念,遂提筆寫下“天下第一碗”,後來劉華清同志到老孫家品完泡饃後,也興致勃勃地精心書寫了“天下第一碗”。這就有了西安城裏關於牛羊肉泡饃兩個“天下第一碗”的故事。但誰若是鑽牛角尖非要把老孫家和同盛祥的泡饃分出個伯仲來,那就太小家子氣了。其實,對於中外食客來説,這“第一碗”的故事,倒正成了去這兩家品嚐正宗牛羊肉泡饃時最為有趣的話引了。

瞭解完了,正在往回走的時候發現在街邊有一家店的名字其中有兩個字我們不知道這家店的名字叫“biǎngbiǎng面”(由於biǎng這個字在電腦上無法打出來,不過我可以給大家一個口訣,你們自己寫寫看:“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裏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鈎掛麻談糖,推個車車逛咸陽。”這是版本一“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中間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個小勾掛麻糖座個車子回咸陽”這是版本二),後來我們對它更加有興趣了,所以我們又去了解biǎngbiǎng面去了:關中流傳:門簾掛個席片子,屋裏吃着biangbiang子,可見關中富饒的象徵,愛吃不愛穿,biangbiang面放油潑辣子最香,從古到今,麪館到家庭餐桌均放四個小吃碗(鹽、醬、醋、醬)。

辣子又稱秦椒,方言話:大炮、二炮、線線辣子;大辣子、狗qiu辣子、尖辣子。

辣子吃法多樣:生吃整個辣子、涼拌尖辣子、炒虎皮辣子、炒青辣子;辣子醬、辣子油、泡辣子;幹調辣面、醋、醬、漿水合辣子,最好的油潑辣子。

“麪條像褲帶”,“辣子是主菜”是關中十大怪其中一怪,三言兩語將陝西關中人愛吃麪習慣飲食展現出來,當地人端一大碗biangbiang面、有一句俗語:“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讒得愛吃麪的人流口水。最古老的一種是擀厚切寬像褲帶,爽口耐飢撩的太。辣面拌鹽熱油潑,調面夾饃把面下。

製作一碗好的Biang-biang面揉麪是關鍵,只有經過廚師反覆地揉制,一根平常地面條才能煥發出如此的活力。

Biang-biang面講究的是“一根不斷,一碗三根”,配上幾片湛清碧綠的油菜葉子,盛在碗裏,配上精心製作的澆頭,灑上鮮紅的辣椒麪,一勺滾油潑上去,刺啦啦的,香氣衝出來,麪條爽滑柔韌,勁道十足。

聽覺、視覺、味覺,人間美味不過如此。一日三餐,都是陝西關中人吃麪的黃金時間,甭管是賣面的大聲吆喝,還是食客的暢快淋漓,只有在關中地區你才會發現,吃麪是這樣一種美的享受。

今天晚上收穫可真多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iyuzuowen/xian/pom2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