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五年級上冊作文 >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總5篇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總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彙總5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太陽已經落山,從山峯背面噴射到天空的萬道光芒,像無數支金箭齊發,在一天結束之前,上演着最後的輝煌。”一開頭,我就被這場面感染了,彷彿身臨其境。隨着這段話,我“走入”了坡娃和雪兒的生活??

這本書主要寫了坡娃和雪兒從相識相知道親密無間再到忍痛分離,最後一起回家可雪兒卻又不辭而別的故事

雪兒是一匹馬,坡娃歷盡了千辛萬苦,鬥智鬥勇戰勝了狼羣,救出了雪兒,雪兒依偎在坡娃懷裏,認定了坡娃就是它要一輩子效忠的主人。坡娃把還是個小馬駒的它帶回家,一家人待雪兒如親人一般。這一切都十分美好,可是,又有誰能料到,這樣的好日子,在野狐裕的時間已經不長了。有一次,日本人到野狐峪來“徵用”馬匹,雪兒也不例外,坡娃死死的抓住韁繩,即使日本人的刺刀離自己的喉嚨越來越近,他依然沒有放手的意思,坡娃的爸爸簡情況不妙,趕緊跑過去,把坡娃一下抱走,雪兒被日本人牽上了運輸車,雪兒幾次想掙脱韁繩,卻又被鋒利的刺刀擋了回去,雪兒每一步走的都十分艱難,眼裏全是不捨,雪兒“咴——咴”的嘶鳴,像是在哀嚎,又像在呼喚着坡娃。從此,雪兒被日本人佔為己有了。作者運用了許多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從字裏行間中,能體會到坡娃對雪兒的十分不捨,卻又不得不分開的糾結和痛苦。日本軍官河野家是養馬世家,他看到雪兒突然兩眼放光,一眼就認定了它是匹良駒,“雖然是一匹母馬,但它比任何一匹公馬都適合上戰場”。在這期間,炮火仍未停歇,草靈、坡娃的父母死了,而坡娃也失去了一條腿,整個野狐峪成了一片廢墟。十幾天過去了,瓜燈和坡娃到村外散心,無意中看到一個場子,裏面有許多匹馬,他們便想走進去瞧一瞧,然而,他們卻意外的發現了雪兒,雪兒已經受的皮包肉骨,皮毛也沒有了往日的光澤。自從身上烙上了日本軍營的印記之後,在野狐峪就再也沒有抬起頭過。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雪兒成了中國戰馬,在戰場上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家鄉後與河野鬥智鬥勇,最終將河野打敗,不再是個恥辱,成了野狐峪的英雄。冬天來了,下了場大雪,霎時間,大地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厚地毯,雪是那麼潔白無瑕,這讓坡娃想到了雪兒。他拄着棍來到馬廄,推開門一看,只見馬廄裏“空無一馬”,這才知道,雪兒已經離開了。

戰爭年代,生離死別,已是家常便飯,雪兒身在日本軍營,身上還被烙下了永久的印記,但它不肯受了屈辱依然仰人鼻息,不敢反抗,而是勇敢和敵人較量,及時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洗刷了恥辱,不留遺憾。

在生活中也是,沒有人願意白白受了屈辱而不去反擊,誰不希望自己能獲得沒有遺憾?古時候,蘇武寧死不屈服於匈奴,受了各種屈辱也不願投降。最後,他仍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現在,就算被人欺負,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不讓別人有機可乘。

坡娃他一直很喜歡雪兒,也不捨得離開雪兒,雪兒終於回到自己身邊,並且立下了大功,可是,雪兒卻不辭而別,留下的只有一串串即將被雪填沒的馬蹄印。這一次,坡娃沒有想去追它,可能是因為不想再限制它的自由,也可能是因為坡娃覺得他去找他的孩子了。總之,隨它去吧。

現在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自食其力,自己能靠自己的實力養活自己,養活家人,不喜歡父母在自己背後做太大的付出,也不喜歡依靠父母的名義找工作、混社會。孩子就像雪兒那樣,自身有很大的潛力,也有自己的夢想,我認為,父母就應該撒手,不能用“韁繩”困住了“馬兒”的自由。

馬也是通人性的,馬有尊嚴,也懂得什麼是恥辱,,

也知道怎麼做才能洗刷自己的恥辱,人,又何嘗不是?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華,到現在,中國已經有了五千年的文化與歷史。在這漫長的五千年裏,中國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輝煌。翻開這本《上下五千年》,就像翻開了歷史,令人回味無窮。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蘇武牧羊》。

蘇武是代郡太守,當時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想説服蘇武,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説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裏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落裏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説:"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蘇武發現這些羊都是公羊,公羊怎能生出羊羔呢?即便這樣,蘇武也沒有灰心。每天,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和一小羣羊。蘇武每天拿着這根使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着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上掛着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終於,十九年後,蘇武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國,結束了艱辛的牧羊之旅。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十九年背井離鄉,這是有一顆多麼強大的愛國之心,支撐着他的信念——回到祖國!

少年強,則國強。歷史是祖先創下的輝煌,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強大,讓這“輝煌”繼續“輝煌”!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遠處幾個人圍着一個人,不知道是否在打架還是在搶劫,這時頭腦的一個念頭就是救人!看慣了你的笑容帶着三分的温暖,聽慣了你的聲音噥噥愛意,習慣了依偎着你撒嬌搗亂,你的寬容、你的疼、你的愛,你的那幾個字語牽引着我深深往下,我跌入了愛情谷底,有你陪伴。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實驗室的酒肉》這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牛頓的一位朋友來看他,他在實驗室外面等了好久,肚子餓了把桌子上的雞吃了,不辭而別。過了好長時間,牛頓的實驗告一段落,肚子突然餓了,趕快跑出來吃雞。他看到盤子裏啃剩下的雞骨頭,居然對助手説:“哈哈,我還以為沒吃飯哩,原來已經吃過了呀!”

從這個故事説明牛頓非常酷愛科學,他廢寢忘食地做實驗,為我們人類做出貢獻。

可是我學習態度不好,叫我多寫個字就發脾氣,多寫一頁口算就把自己關到房間......

有一次,我下了一盤圍棋,媽媽叫我再下一盤,“憑什麼?”我不耐煩地大叫道。馬上就把自己關到房間裏,一來到房間,突然有兩隻精靈在我頭上飛來飛去,一隻説:“趕快出去向媽媽承認錯誤!”另一隻精靈説:“呸呸呸,笨蛋!曾媽媽不注意你趕快衝到電腦房玩遊戲!”

我選了第一隻精靈的話,出去向媽媽道歉,認真地再下了一盤棋。

所以,我從現在開始做事要認真,學習態度端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為《卡門》。卡門可以説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她死在愛他的人的刀下。讀這本書時我感到激動、震驚,又在激動和震驚中追逐着這位放蕩的波希米亞姑娘的各種奇特的思想和行為。

卡門像一股不肯循規蹈矩的流水,願意奔向哪裏就奔向哪裏。她狂放到了荒唐和邪惡的地步:她由於討厭一個女工誇耀自己有錢,竟然用刀子在那位女工的臉上劃了十字。她行騙、劫物,隨心所欲地取笑人、捉弄人。她可以為自己所愛的人而獻出一切,又可以隨隨便便的拋棄他,就像扔掉一塊破布。她不顧一切地幫朋友反抗死亡的命運,但同時又專橫地把他拉上了一條罪惡的道路——當強盜。

是的,她又像一股驚心動魄的禍水,把動亂和犧牲帶到它流經的地方。但是,多少年來,讀者並沒有把卡門當做一個批判的對象,相反,卡門這個故事被改編成話劇而廣為流傳。我也被卡門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是因為卡門的所作所為恰恰與當時那個偽善的社會相對立,我不斷感到卡門對當時社會束縛的突破,感到她從逆反中向上的最求。她對深深愛她、而她已經不再愛的`人説:“繼續愛你,這不可能。和你一起生活,我不願意。”她是多麼真實的人。對於卡門來説,理想和自由遠遠高於生命,她輕拋生命來追求理想和生命的性格,她的行為、為人,正如作者描寫的一樣:她的每一個缺點總有一個優點作為陪襯,而這個優點在對照之下,變得格外顯著。

通過《卡門》這本書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自己的理想必須追求,就如卡門一樣。心所向,持以恆。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愛的教育》是用小學生童真的語言和視角寫成的日記體小説,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很多很多年來,一直都是各國讀者爭相閲讀的作品。這本書裏,並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豪言壯語,所有人説的話都是貼近生活的,但那些樸素的話語裏,處處閃爍着愛的光彩。這正是這部小説的偉大之處。

《愛的教育》以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口吻,講述了他從四年級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經歷,他的每一天,都記錄着那些校園生活裏隨處可見的小故事,體現着父母、老師、同學的愛和情誼,讓人深深感到,因為愛,生活變得多麼美好啊!

在這些小故事裏,我最喜歡的是《卡隆的母親》這一篇。卡隆是安利柯的同學,也是他們班上最令人尊敬、最受歡迎的一個很好的同學。卡隆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一向開朗的卡隆非常傷心,變得沉默寡言,坐在自身的座位上,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玩兒了。老師和同學們很關心他。但是,他們並沒有強迫卡隆振作精神,而是給了他足夠的包容和理解。他們不去打擾卡隆,只是默默地用自身的行動給他支持和鼓勵。安利柯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來接安利柯回家的時候,見到安利柯撲過來想要抱住自身,卻把他給推開了。安利柯一開始並沒有明白母親的用意,但很快他就想到了其中的奧妙:原來,自身的母親是怕卡隆看到母子相擁的場景而更加難過。她是多麼善解人意啊。如果不是因為心中有對卡隆這個孩子的愛,她又怎麼會這樣做呢?如果不是因為對卡隆情真意切,安利柯又怎麼能立刻就懂得了母親的心意呢?這個故事,難道不是最清楚不過地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嗎?

《愛的教育》裏,幾乎每一篇都圍繞着愛的主題,當我們把這些故事都一一讀完,自然就能更加理解冰心奶奶説過的那句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是啊!有了愛,我們的品德會更高尚,我們對別人會更關心、更愛護,我們會變成更好的人、更有愛心的人。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變成了更有愛心的人,那麼這個世界,也會變成更有愛心的世界的。那樣的話,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無比幸福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wushangce/vzovq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