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四年級上冊作文 >

【實用】小學生觀察日記9篇

【實用】小學生觀察日記9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觀察日記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小學生觀察日記9篇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1

今天,早早完成作業,我和孫天樂到媽媽學校去玩,我們來到後操場,那裏空無一人,我提議去挖螞蟻窩。説幹就幹,找來了幾根木棍,開始尋找螞蟻洞。

我們走進一顆大樹,發現好幾個螞蟻洞。慢慢蹲下來,用木棍挖了一會兒之後,從土裏鑽出來了幾隻大螞蟻,我連忙將它們一一捉住,放到我帶來地瓶子裏,並往裏面撒了一些泥土。這時,我看到有幾隻螞蟻爬上了灌木叢,過了一會兒,它們搬運回去來了十幾只蚜蟲。你會很奇怪,螞蟻為什麼要把蚜蟲運回去,是不是要把蚜蟲吃掉?其實,螞蟻是為了吃蚜蟲糞便,因為蚜蟲糞便裏含有糖分,螞蟻喜歡吃甜食,所以才將蚜蟲運回巢中,並不會去傷害它們,有時為了保護蚜蟲,螞蟻會去進攻蚜蟲地天敵——七星瓢蟲。

螞蟻們在夏天和秋天中收集食物,以便在寒冷地冬天裏食用。螞蟻地力氣很大,可以拖動比自身重很多倍地東西。如果遇到體型很大地獵物,如蚱蜢、蝗蟲、螳螂等,所有地工蟻都會出動,將獵物置於死地後再將獵物拖回洞中……

這次觀察螞蟻讓我對昆蟲產生了濃厚地興趣,今後,我要細心觀察更多地昆蟲,瞭解更多有關它們地知識。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2

植物和光的聯繫

以前,我一直從書上看到植物的生長和太陽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我心想書上説的是真的嗎?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

我從我們家的頂樓上搬來了兩盆翠綠的植物,放到了我的書房裏去。我把其中一盆植物按照書上説的放在了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另一盆植物卻被我放在了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好了,我開始的任務就完成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就只需要觀察這兩盆植物的變化了。

觀察開始了,第一天,我發現這兩盆植物沒有任何的變化。第二天,我去看這兩盆植物,仍然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第三天,我又仔仔細細地將兩盆植物觀察,對比了一下,我發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那一盆植物似乎長高了一點點,而且顏色也好象變得更加翠綠了。但是被我放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的那一盆植物,不但沒有長高,它的葉片好象也有一點略微發黃。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裏,我沒有去觀察那兩盆植物的變化。直到第七天,我才又去觀察這兩盆植物的變化,我驚奇的發現,被我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那一盆植物,明顯比我才把它放在這裏時長高了許多,但被我放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一盆植物,卻已經完全枯萎了,葉片也發黃了。後來,我還懷疑是不是植物不同的原因,又找來了兩盆一模一樣的植物,可結果還是和上次完全一樣的。

正當我怎麼也想不通這到底是為什麼時,我們家的“百事通”爸爸向我走了過來,並問我:“兒子呀,看你愁眉苦臉的樣子,肯定是又遇到什麼難題了?給我説來聽聽,讓我來幫你解決。”我向爸爸説清我遇到的是什麼難題之後,爸爸對我説:“哦,原來是這樣,這簡單,你應該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吧?‘光合作用’是與植物生長有着緊密聯繫的,可必須要有‘太陽能’來作為植物‘光合作用’的‘動力’,沒有了太陽,那就沒有了‘太陽能’,所以人們才説植物的生長沒有了太陽是絕對不行的。”“哦,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我點了點頭向爸爸説道。

在這一次實驗中,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自然界裏還有許多神奇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所以,我們人類還要多瞭解自然界才行呀!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3

這幾天正是國慶節,我來到外婆家玩耍。

在外婆家閒着沒事,坐在椅子上看風景,一低頭就看見一隻螞蟻正在搬食物,我突發奇想,跑進屋子裏拿了一塊餅乾,放到地上,攔住了小螞蟻的`去路,小螞蟻被這突如奇來的龐然大物嚇得不知所措,立馬丟下食物逃跑了。我不甘心,又用餅乾攔住了一隻螞蟻的去路,可它就是不領情,還是像那隻小螞蟻一樣逃走了。

我也拿這些小不點兒沒辦法,只好耐心等待。

過了十幾分,終於有了一隻螞蟻對這塊餅乾感興趣了。它圍着餅乾轉了好幾個圈,還爬上餅乾聞了聞,就爬走了,大概是想回去通風報信吧!那隻螞蟻還沒領來大軍,就已經有好幾只與它顏色相同的螞蟻趕來了,書上説螞蟻是靠氣味找路的,可能它們到了自己同伴的氣味吧。

過了一會兒,一支“螞蟻精兵浩浩蕩蕩”的向餅乾這邊趕來,它們圍成了一個圈圈,想把餅乾搬走,也有一些小螞蟻咬下一些餅乾就走。

我可不會讓它們這麼輕意的搬走餅乾,我用一塊大石頭攔住它們,它們聞不到氣味了就停了下來。這時,一隻跟在它們後面的螞蟻爬上了餅乾,似乎在指揮它們,我百思不得奇解:為什麼那隻螞蟻不和它們一起搬東西呢?

回到家,我查了資料,原來,螞蟻分為工蟻、兵蟻、雄蟻、蟻后,工蟻負責搬運食物,兵蟻指揮,雄蟻和蟻后生育。我這次可真長了見識啊!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4

今天下午,我午睡醒來後,看見外面天灰濛濛的,空氣異常悶熱,人們稍微動一下就會出汗。我走在我家的院子裏,突然,我看見牆角有一羣螞蟻,我蹲下來,仔細觀察。發現螞蟻們抬着一隻七星 瓢蟲排着長長的隊伍尋找它們的終點。

過了一會兒,螞蟻們爬到了一條縫裏,突然,雷聲大作,緊接着,下起了大雨,我趕快跑回了屋子裏,就去寫博客了。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5

它們的頭很圓,嘴巴黃黃的、尖尖的,兩隻圓圓的小眼睛,看上去閃閃發亮。小雞的顏色都不同,有的身上有許多黃毛,有的身上是一塊黑一塊白,有的全身都是一種顏色。 我一打開箱子,它們就蹦蹦跳跳,叫個不停,很害怕,像是被獵人追一樣。

只要箱子是開着的,它們總是喜歡跳出來。一天夜裏,有一隻小雞從箱子裏跳了出來,還沒跑幾步就被鄰居的一隻小貓給吃了。奶奶以後就防備的更高了,又準備了兩個箱子把小雞分開,都加了蓋,小雞再也沒被小貓吃過。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6

中午,我和好朋友任思語吃完飯後,就跑出去玩。地上有一羣小螞蟻,不遠處有一隻比螞蟻大好幾倍的死蒼蠅,只見小螞蟻們的觸角這隻碰碰那隻,那隻碰碰這隻,真有意思!不知道的人一定以為它們在跳舞呢!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螞蟻在互相傳遞消息,用它們特有的方法告訴對方現在有什麼新情況。遇到了這隻"巨型蒼蠅",當然要多叫幾個好朋友來幫忙口羅!。螞蟻們商量好之後,就開始行動了。它們分配得真好,四五隻抬前面,其他的在後面,還有一名指揮哩!真是"蟻"多力量大。經過小螞蟻們的努力,"巨型蒼蠅"被搬進了小屋。我通過細心觀察,發現螞蟻的"手臂"似乎特別有力,能搬動比自己身體大得多的東西,可能是有什麼祕密武器吧!

我把沒喝完的牛奶倒了幾滴在地上,螞蟻"走"過來,聞了聞,就"走"開了,看來它的嗅覺挺好,知道牛奶不適合它。

我又拿來一個一次性的塑料杯子,透明的,把杯底朝上,罩住了兩隻螞蟻。過了片刻,我把杯子拿出來,螞蟻抬頭望望天,還是繼續向"小屋子"走去。我再一次罩住那兩隻螞蟻,並用手蓋住杯子,使它們什麼也看不見,又把杯子拿出來。它們可昏了頭,這兒走走,那兒轉轉,迷失了方向。經過反覆實驗,得到的都是同一個答案:螞蟻是靠藍天、白雲和周圍的事物來辨別方向的!

我發現了螞蟻的許多祕密,也明白了:觀察和研究是很重要的。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7

下午,我與小夥伴們一起去菜地裏觀察螞蟻。我抓了一隻非常大螞蟻,把它關在了一個玻璃瓶裏,然後邊養邊觀察。因為它個頭特別大,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巨無霸”。

我發現,小螞蟻嘴巴與我們嘴不一樣,它牙齒像一個尖尖彎刀,也許就是這把彎刀才能夠更好地把食物切割然後吃下去吧。小螞蟻身體分三節,第一節是它頭部,第二節是它腹部,第三節是它尾部。長了八條腿,有趣是它頭上長着兩根觸鬚,我想為什麼它要長二根觸鬚呢?於是我跑回菜地去想弄個明白,這時我發現了一隻小螞蟻發現地裏有隻死了青蟲,它試着搬了搬可太大了搬不動,這時它急忙掉轉頭去尋找它夥伴,它用觸鬚向伴們對話,過了一會兒我看見一隻只小螞蟻排着隊像條黑色長龍似湧向了那條青蟲,然後,大家一起奮力地拖着往洞裏搬。我興奮地對着母親大叫:“我明白了,原來螞蟻觸鬚是用來招喚同伴,是它們用來交流。”

通過觀察小螞蟻我還知道了一個道理,別看螞蟻小,但團結力量大,不論做什麼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能成功。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8

我家有一盆菊花,是媽媽在花草市場裏買的,我利用週末的時間來觀察菊花。我湊近菊花一看,哇!太美麗了!它有着筆直細長的根莖,周圍長着很多綠瑩瑩的葉子,背面有着白色的小絨毛,這些葉子還是鋸條狀的,像是它用來嚇唬敵人和攻擊用的“武器”。

菊花有這豐富多彩的顏色,有白的、黃的、綠的、橙的、紅的、紫的……真是太神奇了!不僅如此,它們的姿態也很美:有的像綻放的煙火;有的像嬌羞的小姑娘;還有的像獅爪……形態各異,美不勝收!

菊花也是很好的一味藥材,它可以曬乾後泡茶喝,淡雅清香;很多時候都會用它入藥,可以清熱解毒,避暑消熱。大自然真是神奇!

好了,這就是我觀察到的菊花。你們呢!

四年級:黃昊揚

小學生觀察日記 篇9

這次老師為我們佈置的作業,發豆芽。通過這五天的觀察,我仔細的看見了豆子的成長、發芽,現在有些都已經長好了。

第一天,我聽見這個作業,我的心情非常開心,我和媽媽先找了一個玻璃瓶,把綠豆泡了二十四個小時。

第二天二十四小時過後,我和媽媽開始往塑料瓶裏種豆芽。我小心翼翼的把綠豆裝滿了瓶子。

第三天等我再去看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豆芽長了許多。我非常的開心,急忙叫爸爸媽媽過來看,媽媽有接着給豆芽續上水。

到了第四天豆芽又長了好多,白生生的豆莖好看極了!我非常的驚訝。豆芽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啊!

今天晚上奶奶把我種的豆芽給炒了出來,聞起來非常的香,吃的也非常的香。小小的一把豆子居然長出了一盤菜?真的好神奇啊!

豆芽的生長速度也太快了,真的太厲害了。每一天都能觀察到它們不同的生長形態,看着豆芽的成長,我覺得自己也長大了。

標籤: 小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sishangce/pde7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