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六年級下冊作文 >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集合11篇)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集合1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民風民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集合11篇)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1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温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説,“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2

我:“外婆,你是貴州人,你能説一下你們苗族人在過年時一般會做些什麼嗎?”

外婆:“我們啊,過年一定要大掃除,表示把黴運掃掉,然後要貼對聯啊,貼門神啊什麼的,説大吉大利,還有,以前外婆還沒和你外公結婚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家裏擺上桃花,這裏的人都説,單身的人過年插上桃花來年可以走桃花運呢!”

我:“是嗎,外婆,你們那兒的習慣好特別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幹什麼,或者不能幹什麼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團圓飯,然後那個,好像是魚只能吃一半,還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説什麼年年有餘。”

我:“外婆,我在手機上查好像還有説團圓飯吃好小孩子還要提着燈籠去大街上唱什麼歌呢!”

外婆:“哦,這個都是以前的習俗,現在基本上都沒了,因為貴州已經開發了,所以基本上很少會有人那樣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幹些什麼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親戚拜年,對了,初一絕對不可以洗頭洗澡掃地,初二才能洗頭洗澡掃地。”

我:“外婆,為什麼啊,為什麼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為,都説初一是運氣,初二掃黴氣,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温州又有什麼很特別的民風民俗嗎?”

外婆:“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應該知道,不過大概我還是知道一點點,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頭,因為温州話諧音‘餘,裕’,吃芋頭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頭。”

我:“外婆,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外婆:“温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開門炮,關門炮,然後都會在大年初一領紅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謝謝外婆啦,吃飯去嘍!”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3

如果,你看過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粧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麼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甦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着。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雲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雲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奔馳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粧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雲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雲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雲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讚語,足以説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雲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軲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説;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裏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4

家鄉的民俗民風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餘杭我愛我的家鄉,因為那裏是我生長的地方那裏有我童年的回憶有我童年的快樂。

説起家鄉的`民俗民風啊,那可是説上三天三夜也説不完的,因為每個民俗民風的歷史都是十分的長遠的。

吃鹹茶,是其中的一個民風,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喝上一杯心裏喝得暖暖的,這喝鹹茶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餘杭本地才能喝到,頗有情趣,這喝鹹茶已經流傳了很久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着,這鹹茶是以少量的茶葉配上多種材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隨意的搭配但是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沖泡,透過玻璃杯可以看見杯中的茶葉在翻滾釋放出自己的香味,這麼多材料在杯底構成了一幅畫似乎呈現的就是這餘杭的青山綠水,十分的美。

輕聞一下啊!這橘子的濃香、茶葉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一種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願重重的去聞這香味生怕破壞了這完美的氣息,喝上一口茶中帶有淡淡的鹹味,為什麼叫做吃鹹茶呢?這也是有原因的,其實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這杯底的材料這麼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隻手輕拍杯底,這材料就出來了,可以吃,真可謂是聞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時主人家必須捧出這清香的鹹茶,這是待客之禮。

喝上一杯茶邊喝茶邊拉家常,談笑風生,有的會唱山歌,一唱眾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會起身離開。

你們是不是也想來嚐嚐這鹹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歡迎你來我的家鄉—餘杭,來品嚐這美味的鹹茶。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5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寧德是全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達16萬,約佔全國畲族人口的1/4。畲族人民勤勞儉樸、能歌善舞,他們獨特的民族傳統及生活習俗是當地獨特的景觀。

畲族婦女通常梳鳳冠雲髻,穿繡花滾邊襟衣衫,稱為“鳳凰裝”。男女都喜唱山歌,尤其逢年過節更是會通宵達旦地對歌,具有開朗樂觀的精神。畲族婚禮更為奇特,新娘出嫁時一定要邊哭邊唱地離開孃家,這也是“哭嫁”之一種;拜堂的時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卻不跪;鬧新房時會有男女對歌的精采節目,十分熱鬧。

此外,寧德地區還有獨特的傳統藝術,有霍童線獅、香龍、鐵機、北路戲等,其中以霍童線獅最負盛名,它是一種近似提線木偶的民間文娛活動,獨具地方特色。

滿族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尤以遼寧最多。少數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來,由於滿漢長期雜居,滿族與漢族差異逐漸縮小。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滿族在政治、文化、科學領域裏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滿族信奉薩滿族,以後還信奉佛教。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17世紀40年代後,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現在只有黑龍江的少數老人會説滿話。

滿族的禁忌:滿族最突出的忌讀是不準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帶狗皮袖頭的衣服;在滿族人家裏做客,不要當着主人的面趕狗,更不能説狗的壞話,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當面侮辱他,會不客氣地下逐客令。還忌諱打喜鵲和烏鴉。以西為上,特別忌諱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諱婦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羅杆(神杆)上拴牲口。祭祖時大門口掛放的穀草是為祖先的馬匹準備的,忌孕婦、寡婦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觸。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6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着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麼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説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閒的滋味。這裏保留着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衞生。媽媽説:“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裏的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後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麪,做成大大的麪糰。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麪糰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麪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温馨啊!

等饅頭做好以後,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裏的水響了以後,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裏。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打開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説:“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説着,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裏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7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就拿藏族來説。藏族的民風民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們。

藏族最具特色的節日是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裏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裏喝完這麼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藏族的民風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極了。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56個民族,像56朵花點綴在祖國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裝扮着祖國。

先説説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喜歡騎馬,也喜歡喝奶茶。在風吹草地現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馬頭琴,過着美好的生活!

再説説壯族吧。壯族大部分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林裏,那裏山清水秀,是盛產民歌的好地方。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雞蛋不是裝在籃子裏,而是用草繩一條條串起來;他們頭上戴的斗笠,下雨時戴在頭上,不下雨時當鍋蓋用;他們還有搶婚的習俗……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8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説“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説“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説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9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第一大習俗應該是“春聯”了。“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載説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徵吉祥、祝福的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現在春聯已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呢。

第二大習俗就是“爆竹”了。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麼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説: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裏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第三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這種習俗,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打麻將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説,請大家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習俗吧,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10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説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説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髒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後,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羣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羣羣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髮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髮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温高而竹樓又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説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他們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時候的話可以去一趟傣族體驗一下哦!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11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着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着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閲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標籤: 民風 民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liuxiace/y0nj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