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單元作文 >八年級下冊作文 >

有關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彙編七篇

有關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彙編七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彙編七篇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1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融化灌農莊……”隨處都可以聽到這樣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這就是我的家鄉——新疆!

我的家鄉,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最讓我難忘的是這裏的瓜果和美食。打我記事的時候起,我就知道吐魯番的葡萄大又圓,阿克蘇的蘋果脆又甜,庫爾勒的香梨香噴噴,葉城的石榴酸甜甜……這個坐落在祖國西北邊陲的地方享受着大自然的恩寵,充足的陽光和冰山融化的雪水使得瓜果飄香,名揚中外。打我記事的時候起,我就知道新疆的大盤雞,昌吉的拌麪拉條子,充滿民族特色的烤肉,烤包子總是讓我垂涎三尺。新疆有着這麼多的美食,這麼香甜的瓜果,牽着我的胃,能不叫我愛我的家鄉嗎?

我的家鄉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我們班就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每當我們組織活動,回族同學的家長們會給我們準備回族的特色美食:油香,饊子,麻花等,同學們都能美美的飽餐一頓,掉下的渣滓也會被吃個精光,嘿嘿……吃飽後,當然要活動活動啦,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的同學會教我們歡快的麥西來普民族舞蹈,大家在一起盡情的唱啊,跳啊,其樂融融,更是把活動一次次推向高潮!在我們身邊的人們,大家雖然名族不同,生活習性不同,但是我們都和睦相處,親如兄弟姐妹,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我們永遠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我的家鄉——新疆是個美麗的地方,我愛這裏優美的環境,豐富的物產,可口的美食,更愛這裏淳樸善良的新疆人!我是新疆人,我自豪!我愛你,新疆!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2

滴水巖風景區位於四川省白玉縣城正南,在建設鄉扎盤村境內,距縣城約5公里,它以頗具神姿仙態的奇山異景,吸引着縣內外遊客,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沿着白章山腳,順偶曲(河)而上,步行約1小時許,即到滴水巖下。舉目仰望,絕壁凌雲,一條瀑布從懸巖上掛下,宛如一條白龍抖動着渾身水珠,飛墮入潭;又像一匹綴滿珍珠的銀綢,從天上直垂人間,令人自然想起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

飛瀑左側,有蜿蜒盤山小道可達“龍頭”。原來這是由石縫中噴簿而出的一般清泉,它像是掙離了身上的重壓,歡快地蹦跳着,恨不得要飛起來,去加入飛瀑的大合唱!也許是經過長途跋涉,它又累了,慢慢地順溪流入水潭。藍藍的天空,映在它的身上,是那樣的潔淨;白濛濛的水汽從潭中蒸騰而上,在太陽光的折射下,似五彩祥雲,如海上日出,像雨後彩虹,迷離撲朔,令人彷彿進入了一個神話中的境界,圓形的光環圍繞着你,七色相襯,璀璨無比!不,這不是神話,而是這裏歎為觀止的奇景—-弧光。

“龍頭”上端有繁茂的青松,鬱鬱葱葱,傲然屹立;山腰是望不穿的桃林杏叢,山櫻桃夾雜其間;中間是綠茵茵的草坪,野花把它染得東紅一塊,西紅一片,嬌得如同少女的紅臉蛋,一陣山風吹過,紅的桃花,白的杏花,黃的松花,五顏六色的草花,如一羣不同裝束的調皮的孩子,嬉戲在翠綠的海洋裏。此時,你聽到的是小鳥碗轉地歌唱聲,遊人拍手叫絕的讚美聲,宛如欣賞一支優美動聽的小提琴獨奏曲那樣舒適;此刻,你看到的是姑娘在草毯上跳,小夥在果樹上笑,恰似一羣彩蝶在紅花綠樹中翩翩起舞。朋友,此時此刻,你自會興趣盎然,恨不得把曲聲全注心田,把美景盡收眼底,哪裏還有疲勞的影子與你做伴呢!

這會,你可別忘了吃幾塊餅乾,填填肚子。口渴?那不要緊,再向北而行,不到10分鐘,就是神獅巖了,一塊巨石狀如獅口,口中一線清泉流出,晶亮透瑩,巖上的棵棵青松,叢叢野花,都爭先對着這面大圓鏡梳粧,連一葉一瓣都映照得清晰分明;獅口右側,還有一洞,深不見底,相傳是仙女煉丹之所,丹煉好後,即放入獅口中,故泉水分外可口。別以為這是神話,如果你嘗一口這從青山的胸膛裏沁出的乳汁,卻硬是那麼甘甜清冽,頓覺精神一振!此時,只要你稍稍留意,就會看到:當伸手捧水的時後,碧波跳蕩起來,巖影、樹影、花影、人影,一齊抖動起來,彷彿大自然在舉行盛大的舞會,一齊彎腰,互相追逐,緊緊擁抱。待欣賞夠後,一切復舊於平靜,清泉又顯出以藍色為基調的靜態的美。置身這藍藍的泉畔,似乎覺得整個世界都是藍色的,生命也是藍色的。可不是,這清泉的玉液瓊漿,使藍天醉了,遊人醉了,一切都醉得藍瑩瑩的。

滴水巖,真是山水有情。當夜色悄悄降臨,催人歸返,一盤明月又笑着從山間升起,着意為你送行,使你在歸途中思緒如潮,給人一種“登山始信滴水美,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3

從重慶市豐都鬼城順江東下,大約經過一百公里後,在長江北岸,重慶市忠縣石寶鎮的中心,有一坨南北走向、孤峯拔地、四壁如削的巨大石山,它的南面倚山建有巍峨雄偉、聳入雲霄,共十二層樓的紅色塔樓。這就是被譽為“江上明珠”的石寶寨。

石寶寨是怎樣得名的呢?傳説這坨石頭是女媧娘娘煉石補天後遺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石,故當地人民叫它“石寶”。後來,明末農民起義將領譚宏據此為寨,因此,又叫“石寶寨”。又因它形似玉印,所以,又名“玉印山”。整個山寨由“巨石”、“紅色塔樓”、“山頂廟宇”三部分組成。

下了船,過了一段青石板路,走過五百多米後,就到了前寨門,寨門的門楣上鑲嵌着“石寶寨”三個鎦金大字。寨門的兩側蹲坐着兩樽守護着寨門的威武銅獅子,跨進寨門,一條三米寬的石板路通向塔樓。在路的右側,有一個供往來遊客休息的花園。整個花園圍繞着一個圓形的水池修建。花草樹木、亭台軒榭,烘托出了園中的幽靜。

沿着石板路向前走,這座懸崖峭壁、四壁如削的石寶寨就聳立在面前。只見寨身巖壁上,鐫刻着一些名人題詞。如田紀雲題寫的“江上明珠”;錢偉長題寫的“川東奇秀”等。再沿着石級往前走,就可見到一個石牌坊,在牌坊的牌楣上刻着“必自卑”三個大字,大概是取“登高必自卑”之意,説登上石寶寨,你一定會感到自己是渺小的。它告誡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謙虛謹慎,不要自高自大。

過了石牌坊,向南走二十餘米,就來到塔樓門前。只見寨門上雕刻着一些動植物,取其“福”“祿”“壽”“喜”之意。門楣上豎直刻着“小蓬萊”三個字。傳説,住在蓬萊仙島的何仙姑路經此地,被這裏的景色迷住,於是在此居住了多日。後人便稱此地為小蓬萊。在“小蓬萊”下面,有碎瓷片嵌成的“梯雲直上”四個大字。寨門外有一個向外凸起的吊角樓平台,這是為了供遊覽者攝影取景修建的。

進入寨門,就到了石寶寨的主體部分——紅色塔樓,這是石寶寨最吸引中外遊客的地方之一。塔樓依山而建,共十二層樓,越往上樓越小,通高56米。全樓採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穿抖結構修建,沒有使用一根鐵釘。塔樓每層末端均向上翹起,還有各種栩栩如生的動植物雕塑,如龍、仙鶴等。塔樓臨江的牆壁由鑿了1-3個直徑為1米的圓孔和許多小方孔窗户組成,這種設計,既有利於遊客遠眺長江,又有利於減輕塔身重量,保持樓內通風乾燥。為防止塔樓木料被蟲蛀,所有木料都採用馬桑樹,在使用前,將木料晾乾,再用藥水浸泡等幹後才使用。塔樓修好後,再在所有木料上刷上一層紅油漆。這些保護措施使塔樓木料在400年後的今天仍然完好無損。每一層樓由幾根到十餘根大圓柱支撐着,全塔共用了100餘根這樣的圓木。為了使塔身穩穩地靠在巖石上,每一根柱子都微微向巖石方向傾斜。越往上,傾斜度越大,使紅色塔樓緊緊貼在巖石上,其目的是想把塔樓的重心落到巖石上。

從樓梯盤旋而上,在第二層樓,有巴曼子刎首留城的雕塑。傳説春秋時,外族入侵巴國,巴國危在旦夕,巴王求救於楚國,楚國提出要求出兵後巴國割三個城池給楚。後在楚國軍隊的幫助下,巴國取得了勝利。楚索城,巴曼子刎首而留城。後來,當地人民感其忠義,於是改地名為“忠州”(現稱忠縣)。繼續盤旋而上,每層樓都有塑像、畫像、名人字畫等。到了第七層樓,除了可從樓梯爬上去外,還可出西頭的小木門,沿着一條石梯,攀着鏈子而上。據説這條路在還沒有修塔樓前,是人們上下的必經之道。攀着鐵鏈繼續向上,就到了山崖南邊的一個小平台,人稱“望江台”。站在這裏,數公里之外的長江盡收眼底。

在望江台的北邊,就是山頂廟宇部分。山頂廟宇從南到北依次由“天子殿”、“玉皇殿”、“王母殿”三大殿組成。三大殿分別有“四大天王”“玉皇大帝”“瑤池祝壽”、“八仙過海”等塑像,給石寶寨罩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其實,這些塑像是後來加上的。早先的石寶寨是有和尚有廟宇的。1919年新文化運動傳到了石寶,當地一個叫鄧牌的鄉紳,在“民主”“科學”思想的指導下,發動進步青年將寨上的數百樽菩薩毀壞並推下了石寶寨,從此石寶寨上就再沒有菩薩了。在王母殿北面的一個小屋裏,一個小和尚手拿鏨子在打石洞。這就是流米洞。相傳,石寶寨上的這個洞能流出大米來,每天流出的米僅供和尚們吃,後來一個貪心的和尚就拿着鏨子想把洞打大些,多流出米來。豈料流米洞不但沒有多流出米,反而從此不流米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切勿貪心,要知足常樂。

繼續向北走,就到了山頂後院,院內有一門銅炮,據載稱:這是石寶人民在同治年間,用來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武器。

站在庭院向東望去,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那就是石寶移民新城。今年三峽二期水位淹沒到此後,石寶城將全遷到新城。那時,石寶寨的四周將是一片汪洋,石寶就成了一艘名副其實的江中巨輪了。

沿着庭院左邊的石級輾轉而下,經過“二墩巖”,又回到了前寨門,這時,你回頭再看一眼那夕陽輝映下的石寶寨,你會情不自禁地讚歎:“石寶寨真不愧是長江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啊!”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4

水鄉烏鎮,我一直嚮往它的幽靜淡雅、古風悠然。這次暑假的杭州之旅讓我真正領略到它的無限魅力。

午後的夏日,太陽盡情揮灑着它的熱情,我和媽媽踏進了烏鎮之門。但見悠長的小徑從眼前像一條蛇般地延伸開去,小徑兩旁是深宅大院,斑駁牆面,烏黑磚瓦,高低錯落,看似隨心所欲的一番佈局卻極具有精巧的和諧之美。瞧,有的房屋是由紫檀木所制,房子雕刻精細,步入內堂,就會聞到紫檀木散發出的香味,有的房檐已稍顯破舊,彷彿在告訴人們歷史的悠久。

走遍長徑,忘穿深巷,為了細細體味這古老而獨特的房屋之美,我和媽媽登上木舟。船伕手持竹蒿,立於船尾,搖動木漿,一插,一撥,一斜,一提,一蕩……嫻熟的駕船技術讓遊客嘖嘖稱奇。船伕指着鋪滿石頭的小徑告訴我們:“烏鎮的街巷猶如一個棋盤迷宮似的,陌生的旅客常常歷遊其間而尋不到出口,但只要順着這條生命河而行,便可出鎮。”船兒隨着隨着水聲緩緩前行,就像輕奏起一曲悦耳的“六月船歌”,令我陶醉其中,不由得低聲輕吟:千磚萬瓦,百匠早就千古屋;一舟二櫓,三人搖過四仙橋。

下了船,我和媽媽又參觀了矛盾先生故居,故居中展覽這他如若飛鴻的書法,流芳百世的詩篇,我想:烏鎮這裏人傑地靈,茅盾先生一生深居簡出,為國為民,用不朽的文筆書寫著名大作,不正是“是非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真實寫照嗎?

午後的熱浪讓揹負旅行包的我汗流俠背,但絲毫不減我對烏鎮的熱情,我和媽媽不停拍照。是啊,烏鎮之美,幽靜淡雅得彷彿一幅畫,古風悠然如一首詩,我怎能不流連忘返呢?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5

古樸的房屋,縱橫的河流,搖曳的小舟,這些構成了如戲、如幻的烏鎮。

太陽已經偏西,光與熱早不如午後。烏鎮河道兩旁的古屋,在夕陽的餘輝之下,尤顯滄桑。狹窄的街道上依舊熙熙嚷嚷,靠着河邊的小酒店裏,卻顯得格外優雅清閒。登上一人多寬的古橋,西面的天空一片金黃。碧波映着落日,小舟盪漾於上,拖着白色而悠長的尾波。走進古舊的鵝卵石道,兩側被幾人高的馬頭牆包圍,眼前就只剩下落日了,迎着落日走去,温暖直抵心頭,身影投射在背後佈滿青苔的白牆之上。這樣的意境似乎只應出現在李商隱的詩中。

古宅的天井中經常有一棵松樹在其中,此刻,松樹的影子正映在將軍府門前碩大的廣場上,直指嚴肅而莊重的石獅。石獅似乎變得更加深沉。向遠處小鎮盡頭的竹林漫步,沒有多少遊人,斑斕的野花依然綻放。隱隱聽到杜鵑的蹄囀,循着聲音走去。在小鎮圍牆外一棵無葉的老樹枝丫上,發現了那隻落寞的杜鵑。只見黑色的背影,與老樹融為一體。它似乎望着夕陽,望着牆外奔流不息的運河,望着茂盛的野草 它沉浸在夕陽的餘輝之中,它的叫聲似乎沒有那麼愉快了。不願打擾這隻杜鵑,最後望了它一眼,向竹林深處前行。蒼翠挺拔的竹子,一路伴隨,直到我走出城門。

遠處的寶塔格外顯眼,在一片古建築中,只有這座寶塔在餘輝中更有生機。靠在民宿的圍牆上,凝望對面老屋的木板。在歲月的匆匆流逝中,木板漸漸變得斑駁。夕陽西下,又是一日。貨船在鎮外的京杭運河上駛過,捲起的水波不時拍擊着兩岸的堤壩。不知船主有沒有留意到一牆之隔的烏鎮。然而在此時,圍牆已無法阻擋小鎮內外。運河西面空曠的平原在夕陽下閃光,小鎮河道上的搖櫓船緩緩靠岸,夕陽遍及每一處,每一處都有自己的風韻,這樣的交融難以言狀。

華燈初上,柔波映着新月,映着兩岸酒店的燈光,映着霓虹,映着烏鎮。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6

一下車,便到了一個水的世界,滿眼的水,綠綠的,周莊便真的是水做的了。

早聽説過周莊已有九百餘年的歷史,不然,水怎麼如此得碧綠、怎麼如此得多情,怎麼如此得滄桑……

在周莊,有什麼事情可以比得上在小河裏行舟更有詩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的河道中緩緩滑行。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悠悠攪動。倒映在水中的拱橋、小樓、樹木以及天上的飛鳥,都在船孃嫻熟的`技巧中,織就為水中的綵帶,配以水中的雜草和綠萍,更是人間織就的極品了。船偶爾駛過小橋,有農家姑娘在雕刻的鏤空的石欄旁唱多情的吳歌,岸邊不時有淘米、洗菜的農人。周莊,於是就有了靈動的水韻。

船行進在“井”字型的河道中,緩緩的,船後是一抹船的軌跡,碧綠的水被劈開一款,就有了潔白的水紋,然後就又緩緩地合攏了。動作是那樣地輕柔,如同一個大方而害羞的姑娘。水在船下響着,緩緩的流水聲,配上木船的悠悠,槳聲的乃,加上石縫間滴落的水聲,仔細諦聽,這水聲的重重疊疊,如泣如訴,似講人間千年的故事。置身其間,彷彿處在現實的虛幻之中,耳畔從遙遠的天際傳來江南絲竹,裹萬般柔情,從心靈深處裊裊升起,物化為天際的樂章。

船在河中滑行,極緩的又是極穩的。河邊石駁岸中,有大小不一的船纜石,這是船家用來系船的。它們鑲嵌在斑駁的石岸中,竟是一件件驚人的民間藝術珍品。它們的造型無一不洗練生動,它們被船家打磨成玉如意、怪獸、鯉魚等。這些藝術的珍品各顯姿態,栩栩如生。僅是這船纜石,就顯示了水鎮九百餘年的古樸和凝重。船行其間,如進入中古世紀,神祕而又古老。或許,它們也是船家的吉祥符吧,經過幾代人的打磨,成為水鄉人智慧的結晶和見證。

船行在幾千年的河道上,一些碑記、柱聯在眼前緩緩飄過,輕如煙雲的往事,在千年的古道中復甦了,我成為周莊千百年來的一滴水。

周莊,真的是水做的了。

背起行囊走四方作文 篇7

會有那麼一天,天很藍,風很輕,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花香。我要拋開所有的事情,把思緒放空,背起行囊——那是一個有着幾件隨身物品的雙肩揹包。踏着輕鬆歡快、有節奏的步子,順着不太寬闊的馬路,一直一直往前走,但絕不是漫無目的的散步。

我會去很多陌生的城市,遇見很多陌生的人,見到很多從未見過的各種新奇事物,然後我就用一本有好看封面的筆記本,把它們都記錄下來。或許也會有令人煩惱尷尬的事,但並不會阻礙我前進。

我的第一站,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古鎮,古色古香古建築。一來到這裏,就被沁人心脾的茶香所吸引。循着香氣,我走到了一扇木製大門前,門上貼着的春聯還完好無損。今天我就要在這裏住下,住在慈祥的老奶奶乾淨整潔的客房裏。

我的第二站,就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大都市。高樓林立,道路四通八達。可空氣卻並不新鮮,我踏着風快速逃離了這裏,這個呼吸困難的地方。

接下來,是第三站、第四站。我總是不知道下一站會走到哪裏,就像一道無解的方程式。

不管怎樣,我會一直走下去,直到我邁不動步子,看不清路。直到荒漠開出花朵,直到世界終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danyuanzuowen/baxiace/v32e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