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追求作文 >

追求偶像的利與弊作文(高中生精選篇)

追求偶像的利與弊作文(高中生精選篇)

最近發生的兩件新聞令人們忍俊不禁,一是港星劉德華在內地拍攝電影時,一位中學生為了一睹其尊容,實現“零距離”接觸的夢想,竟然在他下榻的賓館內的牀底下,忍着飢餓“潛伏”了17小時,嚇得這位“影帝”、“天王”尊容失色,差點奪門而逃;二是幾位女中學生為了爭得影星胡兵的親筆簽名,不惜以酒相拼,豈知不勝酒力,結果幾位酩酊大醉。作為追星一族的中學生,現在居然痴迷到如此地步,這究竟是何種“魔力”在作祟?這是否預示着中學生的信仰缺失而導致盲目迷信?社會是否該檢討一下,我們為中學生營造了何種娛樂氛圍?

追求偶像的利與弊作文(高中生精選篇)

中學生正處於懵懂的青春期,對於社會的理解還只是一個混沌的概念,他們的認識水平也流於表面和膚淺,對未來也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而娛樂圈的偶像多數是以他們亮麗的外在美作為自己最大的取勝資本,成羣的少男少女成為他們的“俘虜”就不難想象其原因了。但是,那些偶像明星們為之自信的經過精心包裝和設計的外在美又有多少是真實的成分呢。偶像對中學生追星族思想和行為的牽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甚至會影響到中學生追星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崇拜的偶像所代表或所提倡的是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自然會受到社會各界的推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宣揚頹廢、消極、沒落的東西對正處在接受社會意識形態影響的中學生追星族來説,其負面的影響可能會非常的大。

“成功人士不等於魅力人士”,許多中學生追星族如是説。不少成功人士,包括一些“國寶級”成功人士,在追星族看來,除了腰包鼓鼓之外,從頭到腳似乎散發不出多少魅力。而那些身價百倍的明星,既能日進斗金,形貌又能“放電”,這才是魅力四射的主兒。於是,校園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追星潮。先是影星、歌星,什麼“四大天王”、“四大天后”,繼之瓊瑤熱、岑凱倫熱、小女生席絹特製的“冰淇淋文學”熱,接着又是球星,金獎得主范志毅、大陽神隊的胡志軍、身價過億的姚明先後被力捧。

中學生追星族説起明星的尊號如數家珍,什麼“青春美少女隊”、“四小歌后”、“后街男孩”、“小虎隊”、“狂野歌后張惠妹”、“香港小天王謝霆鋒”、“本色男兒古天樂”、“金童玉女毛寧、楊鈺瑩”、“玉女派掌門周慧敏”……一口氣能列出一籮筐。他們追星時,照相機、望遠鏡、簽名CD一樣都不能少。為了一瞻明星的風采,他們可以冷落父母。“今天我爸爸住院了,但我沒去醫院看他,到這裏看你來了”。這是一位女中學生在劉德華上海歌迷會上説的一句話。周華健在上海開個唱會時,有位超級少女星迷為了簽名,居然在裏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中“殺”開一條血路衝到自己的偶像面前。帽子飛了,頭髮亂了,腳踩腫了全然不顧,拿到簽名激動得涕淚交流。父母生日、生肖、身高、愛好,他們全不知曉;偶像的`這些,他們卻爛熟於胸,甚至連偶像的星座、血型、怪癖及戀史都瞭如指掌。有一位中學少女鐵桿追星族上課時,老師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説起20世紀60年代一位與雷鋒齊名的英雄人物王傑,她竟打斷老師的話説:“王傑是歌星,王傑還沒死。”

中學生永遠不缺偶像,娛圈明星像走馬燈似地令人目不暇接。2001年、2002年堪稱“F4年”,F4演繹的台灣青春偶像劇《流星花園》,在女中學生中掀起了心靈風暴。彷彿在一夜之間,對F4的崇拜席捲全國中學校園,“模仿秀”風起雲湧。據媒體透露,最有名的是山西太原某中學的“春秋五霸”,他們效法F4,在校園打罵同學、調戲女生、集體逃課、為非作歹,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於是,國家廣電總局2002年初發文禁播《流星花園》。然而,本就是靠網絡和影碟流行起來的《流星花園》,在電視屏幕上遭遇緊急剎車後,反而在音像店賣得更火了。賣電腦軟件的鋪內,家家也都將《流星花園》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光顧者多為中學生。在中學生追星族熱炒中,F4不斷接到片約和演出邀請,他們的帥像頻頻登陸娛樂雜誌的封面,大小報紙的娛樂版頭條也幾乎被他們集體“承包”了。自然,有關他們的海報、文章、宣傳照、採訪照以及其他小物件,就成了中學生追星族的搶手貨,他們的帥手簽名那更是千金難求。在上海一所民辦學校讀書的一名女學生,自迷上F4後,買唱片、買紀念品從來是毫不吝惜;買追星器材、觀F4演唱會,更是一擲千金。她與言承旭牽手一分鐘激動萬分,事後大談感受,被人譽為“F4迷大姐大”。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本市一位精曉音樂的專家指出,F4其實演技、唱功、舞技都很普通,能風靡大陸只是因為中學生追星族過於狂熱,而華語世界又很久沒有像樣的美少年組合。還有人在報刊上戲稱《流星花園》是“弱智俱樂部”,説劇中人物弱智,故事情節也弱智,還代為擬了兩句廣告詞:“因為弱智,所以流行。”當然,這話有些偏激,但F4的藝術功底與他們的盛名不相稱倒是客觀存在。這一點,他們自己也日漸深有感受,F4偶像的天才“推手”柴智屏更有清醒認識。她在趁熱打鐵攝製《流星花園2》之際,就向新聞界宣佈不會再有《流星花園3》了,未來她將更多地關注培養新生代藝人。

中學生追星族之間,有時會進行追星大火拼。平時,他們各追各的星,而且與各自的偶像榮辱與共。一旦誰的偶像出緋聞了、出醜聞了,這個星迷就會如喪考妣。但如果別的星迷奚落其偶像,他或她就會奮起反擊甚至大動干戈。倘若在一次演唱會上,此明星搶了彼明星的風頭,他們的追星族之間也會大打口水戰。

如今的明星,大多是人氣明星,而非實力明星。追星族追歌星,不是追“音”,而是追“樂”;不是追“藝”,而是追“酷”。只要長得“帥呆”了、“酷斃”了,又能用肢體語言“瘋”、用作秀語言煽情,嗓子和音準差點沒關係,識不識五線譜或者綜合測試得零分更不重要,照樣人氣飆升,照樣拿天文數字出場費,少女獻花獻吻率照樣居高不下。

中學生追星,實際上是他們的時尚需求和心理需求。成人都有“從眾心理”,何況少男少女。十個中學生有九個追星,那一個不追的便會被人恥笑。所以説,追星族中很大一部分是隨波逐流的。當代中學生中諱莫如深的一個詞是“老土”。為了不被人叫“老土”,就得趕時尚,而追星便是中學校園的主流時尚之一。因此,追星具有極強的傳染性。這也是本被描繪成極富個性的新生代,為什麼追星這麼趨同又如此劃一的主要原因。在追星表現上,中學生也缺乏個性,都以得到明星的簽名為榮,以敢於上台獻花獻吻自豪。至於在演唱會上,追星族不停地尖叫,狂熱地揮舞熒光棒,含着眼淚為偶像伴唱等,實際上是一種盡情地宣泄,盡情地放鬆在校園承重的心。你真要問他們追星的理由,他們大多語焉不詳。如幾名“朴樹迷”回答媒體記者採訪時説:“他是個特別真實的人”;“他的歌和他的人很有點革命精神”;“他和早期羅大佑相似,具有年輕的情緒”;“他讓你感到親切,像喝一杯茶”;“他特個性,笑起來很好看”……

中學生追星本身無可厚非。心中有個偶像,精神有個寄託,學習累了思慕一下,讓神經放鬆一下,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勞逸結合。所以,明智的師長,並不一般地反對孩子追星,而是引導孩子理性地追星。

首先要求理性選擇偶像,儘可能選擇那些德藝雙馨的明星,不能一味地追求“酷”。雖然人無完人,明星也有缺點;追星族可以包容他們的缺點,但不應“愛屋及烏”地連他們的缺點也崇拜。有些F4迷就是這樣,《流星花園》中戲份最重的道明寺和花澤類,一個驕橫兇蠻,一個憂鬱自閉,心理學家認為均有誤導的負效。但部分追星族卻加以力捧並仿效之,導致中學校園“新嬉皮士”濫觴,招致國家廣電總局禁播該劇。

理性追星還要求有度。近年追星熱不斷升温,有的追星族將花季的流水年華全淌在追星上,青春逝去了,學業荒廢了,親情也丟失了。有的甚至聽憑痴迷惡性發展——自賤人格,大搞強擁強吻的“無厘頭”追星。有關人士對這種過度追星進行道德批判時説,媒體的過度炒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別是一些娛樂雜誌和報紙的娛樂版,只顧自己的“賣點”,為追星推波助瀾,對追星族缺失道德關懷。

其實,明星也是普通人。和社會上各個行當一樣,唱歌、演藝也只是一種職業;和各行各業的技藝一樣,他們表現的也是一種技藝。各行各業的特長,從本質上來説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只是因為明星服務對象廣大,又是精神服務,加上出鏡率很高、外在形象搶眼,便被染上了神祕套上了光圈。此外,“距離產生美”也是一個原因。明星總是處在一個居高臨下的地位,追星族不得不遠距離仰視,因此有種“朦朧美”和“崇高美”。倘若常與明星親密接觸,日久這種感覺全無。不妨問問明星的親友、資深娛記、娛圈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常與明星零距離接觸的人,他們肯定對明星沒有什麼特殊感覺。據説就連F4成員周渝民的同班同學,也沒人請仔仔簽名,倒是別的班與仔仔很難見面的學生勉強將他當明星看。

不少追星族在追星的狂熱潮中已經幡然醒悟。有位F4迷説:以前,雖然F4唱得不怎麼樣,比他們好看的人也有的是,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喜歡他們。現在,我覺得後悔,因為追偶像和我的未來、我的幸福沒有關係。我更欣喜地從報上看到,有一項“你最崇拜的人是誰”的中學生問卷調查顯示,周同志以絕對優勢位列第一,所有的影視歌星的選擇率加在一起還不到20%。

對於中學生追星現象,許多社會學專家認為,我們應該從社會這個層面上思考產生的根本原因,不能一味責怪中學生追星族的狂熱行為,在這方面社會是責無旁貸的。當務之急,是要對中學生追星族的“狂熱症”開出“良藥”:

首先,盲目追星不符合當代中學生的任務,當代中學生所承擔的基本任務是學好文化知識,培養良好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修養。由於青少年追星的盲目性,他們往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和金錢去追星,這就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正常學習生活。有一次張學友到上海演出,其門票達到數百元一張,一女生因買不到門票而在門口痛哭了一夜。這對於以學習為主的中學生來説是否應該?中學生追星該講究“度”,超過這“度”,追星就變得弊大於利。

其次,盲目追星阻礙了中學生的正常發展,使他們個性得不到發展,甚至迷失自我本性。當前青少年最大的特點是愛模仿,沒有社會閲歷容易產生幻想和不切實際的目標。前幾年發生在美國丹佛市的校園槍擊案,難道這不是青少年因崇拜、模仿希特勒而釀成的嗎?香港的同黨燒屍案的青少年不也是仿效電影《古惑仔》中的英雄人物而做出如此乖戾的行為嗎?面對這種盲目崇拜而導致的不良事實,我們的社會應該予以正視。

再次,盲目追星導致中學生走上犯罪道路,甚至斷送生命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媒體報道,大連一名16歲少女因崇拜香港影星張國榮的自殺而自殺;一名16歲劉姓少女因追星在家中自殺,這引起社會的極大震撼。

最後,盲目追星妨礙了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中學生追星有可能導致盲目迷信成為一種狂熱崇拜。這是一種信仰危機,是中學生正常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迷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zhuiqiuzuowen/v2kn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