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勤奮作文 >

關於勤奮作文合集7篇

關於勤奮作文合集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勤奮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勤奮作文合集7篇

勤奮作文 篇1

大家好,我是來自浦廠小學的二年級學生,名叫吳逸浩。平時寫完作業,爸爸就培養我的學習興趣,我很喜歡閲讀,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我的朗讀速度可是非常的“飈"哦!

有一次,我讀到一篇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裏面説的是一個叫車胤的孩子,因為家裏很窮,媽媽沒錢給他買燈油,而他又酷愛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他看見天空中,正飛着很多很多亮晶晶的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夜中顯得格外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然後又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的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很大很大的官。

讀了這個勤奮好學的故事,我心裏真的好佩服車胤。他不但很聰明,而且對學習的熱愛,比我們這些小學生強多了哦!

所以,我就暗暗地下決心,從小就立志勤奮學習,我要向這個勤奮的大哥哥學習!

勤奮作文 篇2

每個人的智商都一樣,那麼造成天才與笨蛋的差別就在與勤奮。即使你天資沒那麼好,但每個人最開始的智相同,你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你再怎麼抱怨,那也是枉然,不如勤奮起來,因為勤能補拙,歷史上的曾國潘的記憶好,但最後他卻成了一個偉大的人?這靠的是什麼?不就是勤奮嗎?

勤奮,這看似簡單的兩字,做起來卻不那麼簡單。是啊,整天吃喝玩樂多好啊!可是這樣做的後果,是要用時間甚至生命去償還的。勤奮的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開創自己的未來,而懶惰的人依舊是沒有意義地生活着,充滿着乏味。這兩種生活,我們會選擇哪一種呢?不用想也知道。

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磨成繡花針。這就要表明了勤奮的`無所不能,一根鐵杵變出繡花針,是需要多少灌溉,沒有勤奮,這簡直是白日做夢!那麼大的鐵杵都能變成細小的繡花針,世上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你沒有辛勤的付出,拿來美好的回報呢?就説學習吧!我們整天如果空想要怎樣怎樣努力啊,沒有勤奮地去做,不是徒勞嗎?《論語》中講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又不去做,怎麼能學好呢?

大家一定都聽説過方仲永吧!一個神童不勤奮學習,也會變成普通人。你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就可以不需要勤奮地去學習,這樣做只會使自己退步,而別人在進步。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資更重要。生活如果少了勤奮的澆灌,是開不出美麗的花朵的,只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枯萎。

朋友,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明天,去建造美好的未來吧!如果説生活是一片藍天,那麼勤奮就是閃爍的星星。努力吧!

勤奮作文 篇3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説過一句極富哲理的話:“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聰明人不一定都成才,笨拙的人不一定都不成才,而成才的關鍵則在於勤奮。

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是有一定差別的。聰明之人不勤奮也會變得笨拙,而笨拙之人,勤奮也會變得聰明。遍觀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不是勤學苦練而有所成就的呢?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小學時代,老師、同學都歧視他,説他蠢、笨。他雖然遭受到這樣的打擊,但毫不氣餒,刻苦鑽研,勤奮努力,終成為一名舉世矚目的發明家。他一生中有過1000多種發明呢!後來他成名以後,有人問他是不是天才,他笑着説:“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難道從愛迪生身上,我們還看不出勤奮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恰恰相反,有些天資很好的人,由於放棄了後天的努力,反而一事無成,宋代政治家、詩人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中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就是很好的例子。仲永五歲便可吟詩,時人大為驚歎。但他的父親急於用他賺錢,常帶着小仲永挨家去做詩。由此荒廢了學業。到十二歲時,仲永什麼都寫不出來了。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一塊玉經過琢磨才成器,如果有人認為自己聰明而失去了勤奮,我想他一定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天資差的人,也不必自暴自棄,要記住,勤奮才是成才的關鍵。

勤奮作文 篇4

小東是我班的學習委員,學習成績可是頂呱呱的。可他的成績怎麼得來的呢?讓我來個“三兩棉花兩把弓——細談細談”。

上自修課了,老師在黑板寫了一道很難的奧數題讓我們做,全班立刻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這麼複雜的條件怎麼做呀?我看看同桌小東,他也是一籌莫展,只見他眉頭緊皺,認真讀題,一會兒閉上眼睛,認真思考;一會兒就沙沙地在稿紙上計算,好像蠶兒吃桑……小東越做越投入,整個世界對於他來説好像消失了。眼看他就要很快解決了這道難題了,可一隻蜜蜂不合時宜的飛了進來,在教室裏“嗡嗡”作響,還從小東耳邊掠過。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可小東卻把一浪高於一浪的尖叫聲充耳不聞,仍奮筆疾書……在下課鈴響起那一刻,小東也做完了。緊接着他收拾好東西,揹着書包出門了。我疑惑不解:“小東,還有兩節課,你準備去哪?”小東忽然一拍腦門:“哎呀,我都忘記了!”看了這件事,你明白小東成績是怎麼得來了吧——沒錯,是因為他動腦筋,勤奮好學。

勤奮作文 篇5

蔚藍的天空上掛着一輪明媚的太陽,微風拂過,葉子沙沙地響聲在我耳畔想起,我邁着歡快的步伐去樹林採摘蘑菇。

走到一樁大樹下時,我彎下腰,摘蘑菇。可我總感覺頭頂上有什麼在叫。我抬頭一瞧,燕子兄弟正在睡大覺,打呼嚕呢!仔細一看,鳥巢下面不知何時有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洞,我喊到:“燕子兄弟!快醒醒!你們的鳥窩漏了一個大洞,快點把它補上!”可它倆呢,該睡的睡,該打呼的打呼,完全不搭理我。我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這時他倆不知誰迷迷糊糊的對我説了句:“兔子妹妹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沒事的。”我欲言又止,不管了,我還得摘蘑菇準備過冬呢!説罷,一蹦一跳的離開了。

與此同時,松鼠小弟正在採松果,為冬天做準備,他們忙得不亦樂乎,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因為此時已經是十月份不能在擱了。他們三個看到我立馬向我打招呼,“嘿!兔子姐姐,下下月是我的生日,千萬記得要來哦!”我微笑道:“放心吧,我絕對會來的,到時候可要熱情款待哦!”轉身,走了。

一連一個月,森林都是這樣,我依然忙着採蘑菇,三隻松鼠仍然忙着採松果兒,燕子兄弟什麼也不幹。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吃,而那鳥巢下的洞也日漸變大,可他倆卻總想着對方會收拾好的,到三隻松鼠中二毛的生日時,燕子兄弟兩個相續凍死在鳥巢裏。

我們村子裏的每個小動物都提着籃子去參觀,且祝賀二毛時,發現他們的樹屋裏堆積了三分之二的松子,各個動物都歎為觀止,他們三個撓撓後腦勺,憨厚的笑了。隨既説道:“這沒什麼,如果不是因為勤奮,我們又怎麼可能有今天這麼多的食物。”大家聽後個個若有所思。

是啊!成長路上不也是如此嗎?在成長的過程中,勤奮不能,就好比花兒沒有水份的滋養活不下去,鳥兒沒有翅膀,飛不上天。

成長路上,勤奮不能缺席。

勤奮作文 篇6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這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是我從《少年華羅庚》這篇文章中讀到的。這句名言,像火花一樣,閃耀在我的心間。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華羅庚從小喜歡數學,學習成績很好,但因家庭經濟困難,只好退學。在逆境中,他沒有放棄讀書,而是一邊幫父親看雜貨店,一邊自學。他在十九歲那年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理由》的論文,得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稱讚,邀請他到清華大學當教授。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聰明在於勤奮”的含義。

記得四年級第二學期數學考試,我只得了“良、優、優”,但我不反思成績不好的原因,是耍了點小聰明,向同學借紅筆改成了“優、優、優”。放學回家,爸爸發現後狠狠地批評了我:“學知識不得來半點虛假,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攀上知識的高峯……”

現在想來,父親對我的教育更深了。比起少年華羅庚那種勤奮,我真感到慚愧啊!今後我一定要像華羅庚爺爺那樣:學一樣,愛一樣,鑽一樣,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標不斷奮鬥,不斷探索,做一個學有所成的新時代的少年。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一定要加倍努力!

勤奮作文 篇7

也許,毛毛蟲智商並不高,但是,最後仍能蜕變成蝶。

—題記

毛毛蟲極其醜陋,渾身長滿“刺”,鮮豔的顏色,厭惡的蠕動,不美不媚,不謙不卑。

也許,繭是它們最好的歸宿,把自己隱藏,不面對陽光,只有一個人,顧影自憐。

最終,在故事的結局,蟲繭變成了蝶,因為付出了努力,所以它終於能在陽光下自由飛翔。

“不比智力比努力”,智力是先天的遺傳的,這不能選擇,但是努力是靠自己的,這關係着我們的命運。朱校長給我們例了一道算試,“如果每天完成全部的作業,十天後就是1*10,仍舊是1。但是如果每天比全部的作業多一點,十天後就是1·1*10,比1多了2倍。如果每天都完不成,十天後就是0*10,依然是0。”

這個結論令人深思,如果長期偷工減料,日積月累,到期末就是大打折扣,終害己。如果長期超額完成,到期末就是收穫滿滿。

有位同學曾戲説,“如果黃文遠把玩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上,那麼他一定能穩拿第一。”我相信,因為他在上個期末的確是這樣做的,只是沒得第一,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殊不知,他在努力,而其他人也並沒放鬆啊。只要努力過,就沒有遺憾。

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可恥,既沒有熬夜苦讀,又沒有奮筆疾書地寫輔導資料,只是在課堂上有些被自己掩飾的熱情。

我要是努力,能夠多優秀?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till you try ?

也許這就是答案!

標籤: 勤奮作文 勤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qinfenzuowen/3qky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