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分享作文 >

家鄉的年味作文分享

家鄉的年味作文分享

在我們家鄉,那裏的春節可真熱鬧紅火啊!同學們,你們家鄉年味是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家鄉過年的味道作文分享,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家鄉的年味作文分享

【篇一:家鄉過年的味道】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回鄉下老家過年,那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裏過年的習俗,讓我覺得是那麼新鮮,那麼難忘。

農曆大除夕的下午,我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鄉。車子剛停穩,我就飛快地跑進家門。這時,奶奶正在宰雞宰鴨,爺爺也在寫春聯。我高興地向他們問好,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來,十分欣喜。

隨後,爺爺教我和哥哥貼對聯。爺爺告訴我們,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徵吉祥、表達大家嚮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貼對聯的傳統是先右邊再左邊。我便好奇地問爺爺:“上、下聯和橫批都是自右往左讀嗎?”爺爺點點頭説:“是的。”我們首先貼堂屋大門的春聯,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接着貼庭院門口的春聯,上聯:燕鶯新氣象,下聯:龍馬壯精神;橫聯:馬年大吉。爺爺讓我們將“福”字寫在紅紙上倒貼於門上,他説民間有倒貼“福”字的習俗,意為春節福到。原來,貼春聯也是很有講就的。

貼好對聯,便開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擺上雞和豬肉,然後分別整齊地擺好五套碗筷和酒杯,並盛上飯、斟滿酒杯。接着,讓我點上香和蠟燭,虔誠地插在香火堂前,並擺上糖果。做完這些程序,大約20分鐘後,讓我燒紙錢,放了一掛鞭炮。

吃過豐盛的年夜飯,我換上新衣服,歡快地跑進巷子裏,和小夥伴們放起了鞭炮。

天黑了,我們便回家一邊圍着火爐守夜,一邊看春晚節目。終於到子夜零時,伯伯帶着我們放鞭炮,意為“迎神”。這時,整個山村都在燃放煙花爆竹,村子上空變成了煙花的海洋……讓我想起了《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夜深了,山村又安靜下來了,我們也入睡了。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鄉的.風俗,我和哥哥向長輩拜年,説着“新年好”、“恭喜發財”、“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長輩們便樂呵呵發給我們一個紅包,裏面裝着壓歲錢。這一天,爸爸媽媽還帶我去親戚家串門拜年。

大年初二,我們便依依不捨地告別親友,離開了還籠罩着濃濃年味的的家鄉。

【篇二:家鄉過年的味道】

今年我在家過年,那兒的年味可濃了!家家貼春聯,户户掛紅燈籠。鞭炮聲,五光十色的煙花和的硝煙到處。一輛輛汽車湧進山村,走抱着大大小小一大堆禮包,歡歡喜喜地向自家奔去。來源:三年級作文大全轉載請保留。

我哼着小曲兒,蹦蹦跳跳地走到廣場上,我兩旁的。走着走着,我廣場中心被裏三圈外三圈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我按捺好奇心,趕緊跑湊熱鬧。我好不容易擠到最裏面,定睛一看,是舞龍。大漢身着黃袍,人手一根粗長棍子,撐起那條巨大而威武的布長龍。鑼鼓聲中龍舞了。瞧!它先繞着場地踱步一週,時而翻騰而起,時而俯衝而下,時而首尾相接旋轉不止,時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鑼鼓的打擊越發激烈,龍的身體如高山盤,龍頭高高昂起,搖動着那對衝天的角,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一身抖動的鱗片閃爍着耀眼的金光!最後,龍把頭昂得更高了,它出神地凝望着遠方,猛得張開口,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在仰天長嘯!頓時,觀眾羣中爆發的暴風雨般的掌聲與喝彩聲接着,此起彼伏,經久不息,觀眾們都被這場舞龍表演所征服。

下午,“噼啪”的爆竹聲傳入耳朵,接着是音樂的奏鳴,“大頭娃”笑呵呵地跨入了家的庭院,他拱了拱手,“拜年了,拜年了”説了一串吉利話。在他身後有一羣小孩,人身前有可愛的馬頭,身後有光滑勻稱地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潑。我饒有興趣地打量着,而則快活地喊道:“喲!是跳馬燈的!”話音剛落,就轉着圈兒一下前一下後地跳起舞來,乍一看還真像一羣活潑的小馬駒在跳躍。我拍手叫好,笑得合不攏嘴,忙遞小紅包……

夜晚是最迷人的。夜空在鞭炮與煙火的交織中成了絢爛的大花園。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彩色的'光一閃一閃地把山水房屋映襯得五彩繽紛,變幻不定。跑出去一看,大橋上放焰火,陣銀鈴般的歡笑從那兒傳,在山村中迴響。也放了。這美麗的煙花,和都樂了,我則依偎在身邊,燦爛地笑了。的煙花剛放完,山那邊煙花在空中爭奇鬥豔。

啊!山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山鄉,更愛山鄉的年味!

【篇三:家鄉過年的味道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藴含着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着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除夕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來,這天裏,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並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裏去呢。媽咪是家裏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裏拜拜。廟裏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裏拜完了,我們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着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裏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説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裏,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除夕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着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説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着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着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裏,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户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悦,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着。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着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篇四:家鄉過年的味道】

嘀嗒、嘀嗒,時光在指縫間,從我們的生活中匆匆地走過,從絢爛的煙火中慢慢地飄過,從熱鬧的市場中悄悄地溜過,從一盤盤可口的飯菜中……到了,到了,快到了馬年,幸福的馬年。

走到街上,小燈籠串成一條紅豔豔的長龍,在風中搖曳出新年的喜慶。汽車不停地喇叭聲也不再令人煩躁,因為車上裝載的都是滿滿的一顆顆想回家的心。環顧四周,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馬”,有的引頸長嘶,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昂首追趕。這些可愛的馬兒讓你想拍照,想撫摸它的背,一起迎接馬年的到來。遠遠望去,你彷彿來到了一處廣袤的天際,對馬年更是有着馬到成功的期盼。

在大家的歡慶聲中,終於迎來了喜氣洋洋的馬年。大年初二,我們的汽車在用煙花碎末兒鋪成的地毯上緩緩駛過,滿心喜悦地來到了鄉下。放眼望去,屋後的河水裏灑滿了紅色的“花瓣”,可見大年夜,家鄉鞭炮滿天飛。走到家門口,縷縷菜香迎面撲來。走進自家廚房:綠得發亮的團圓果,白得如雪的年糕,香得醉人的八寶飯……擺得琳琅滿目。只見外婆手拿大鏟子,在大鍋前一刻不停地燒製美味佳餚。媽媽在一旁打個下手,一會兒洗青菜,一會兒切肉絲。我呢,在灶頭前竄來竄去,也不管新衣服上是否粘上了灰,感受着那忙碌的年味兒。

開飯囉,隨着外公的一聲吆喝,各位表舅表嫂的就紛紛入席了。這時,舅婆也滿臉喜氣地趕過來了,她還沒來得及坐下,便往我衣服裏塞紅包,我這下急了,説;“婆婆,這錢您自己留着吧,我不用。”可舅婆硬是塞到了我手心裏,看着這揉得皺皺的,帶有一點點温度的紅包,令我的心暖洋洋的,我想:這是舅婆的壓歲錢,我可一定要用在學習上哦!飯桌上,伴着熱氣騰騰的“滿漢全席”,大家邊吃邊聊,幾個大舅和姨夫,比我們小孩還“貪玩”,忙發新年的“第一筆財”,不時地來幾下划拳的把戲,那老酒配上粗曠的嗓子,真可謂其樂融融啊!

晚飯才進行一半,幾個小孩便從桌底跐溜鑽了出去,口袋裏的'硬幣被拿了出來。幾個人有説有笑,勾肩搭背地來到了小店買小爆竹。黑夜裏,如流星一樣的“珍珠泉”和我們的笑聲一起綻放,我既大方,又不時有點害羞。大家你問我,我問你的,卻總離不開燦爛的笑臉,喜慶的氣氛。在大大家酒杯的碰撞聲中,我們的心也更近了呢!

時光匆匆,一年又一年……家鄉過年的味道兒,卻越來越濃,它像牆上掛着的“福”字,把我們的幸福定格在這一個温暖的夜晚。

【篇五:家鄉過年的味道】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四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最為熱鬧。我的家鄉在閩中的一個小山村,那裏的春節可真熱鬧紅火啊!四世同堂的我們一大家子聚在一起過年共享天倫之樂。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的笑了起來。一放假我就催着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年貨。一大早,爺爺就帶上我們幾個去買年貨了,到了市場,哇!年貨真多!有春聯、鞭炮、煙花、魚、蝦、肉、年糕等等一大堆好吃好玩的東西,我們幾個小姐妹挑這選那,直到爺爺和伯伯他們的摩托車上大袋小包的掛滿了,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市場。

除夕的年夜飯真豐盛!下午爸爸和啊二叔叔就當起了廚師,開始準備兩大桌好吃的菜,想想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年夜飯還沒開始我們就啃起了風爪,吃上了春捲,喝上飲料了;這個時候大人都不會罵我們哦!年夜飯開始咯!我們小朋友和媽媽們一桌,吃好喝好!真開心!爸爸和伯伯、叔叔、小爺爺、大爺爺他們一桌,一家人在一起可開心啦!大大家送給我很多祝福,還有壓歲錢呢。我也祝願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説着、笑着……我們家除夕的年夜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爸爸他們兄弟幾個還喝酒聊天,一連喝了好幾箱,難怪大家都叫他喝酒王呢,喝到晚上十點,爸爸還説不醉不歸,真是糊塗了。

最有意思的還是放煙花。我們老家有個説法:除夕晚上十二點過後整個村子裏誰家鞭炮最早放,就能在新的一年裏得到最好運。春節聯歡晚會還沒結束,我們小姐妹幾個就等着了,新年的.鐘聲還沒響,伯伯就點響了鞭炮,爸爸幫我們小朋友就放起了煙花,頓時整個小山村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煙花照亮了整個天空,當美麗的煙花飛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麼快樂,多麼活潑!看着絢爛多彩、美不勝收、漫天飛舞的煙花,我們都忘了是不是第一個放響的了。除夕的夜空多麼美啊!

大年初一天剛亮,連續不斷的鞭炮聲響起,我們都換上新裝,早早的吃過了早飯,開始走親訪友,街上非常熱鬧,空氣裏盪漾着炮竹的硝煙味,大大家三五成羣的來來往往,我和小朋友們在街上玩耍,歡笑聲從心底透出,新年對孩子來説真是夢寐以求啊!家家户户的屋子裏,充滿着笑聲,洋溢着歡樂。

一眨眼,元宵節就到了,我們該上學了,大大家也該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兄弟姐妹們戀戀不捨的揮手告別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説這是壓歲錢。啊!家鄉過年的味道是團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

【篇六:家鄉過年的味道】

去年春節前十多天,爸爸説,我們還是回家鄉過年吧,深圳過年太沒有味道了,家鄉過年的味道要比深圳濃得多。我問爸爸,什麼是年味呀?爸爸説,年味啊,就是過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從小在深圳長大,對家鄉實在沒有什麼印象,過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鄉的過年是什麼味道。於是,對於回家鄉過年滿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飛回家鄉。但爸爸説,離過年還早呢,我們慢慢玩着回去。我們由長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陽,然後到了爺爺住的那個叫源頭的小山村。

沒有深圳的高樓大廈,沒有深圳的車水馬龍,沒有深圳的霓虹閃爍,故鄉有的是連綿的羣山,崎嶇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莊。但是,在這裏,我確確實實體會到爸爸所説的濃濃的年味。

先説家鄉的打餈粑吧。故鄉習俗,過年是要打餈粑的。打餈粑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後放在蒸籠裏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個很大的石臼中,兩個身強力壯的男人用兩根比我小腿還粗的木杵往石臼裏使勁搗,大約幾分鐘後,糯米搗成了糊狀,就把它用木杵挑出來,放在一個簸箕裏,女大家就蘸一點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再把它壓扁,做成圓圓的餅狀,餈粑就做成了。打餈粑時,灶裏的柴火是紅紅火火地燒着,蒸籠裏的熱氣是撲撲騰騰地升着,男大家把石臼搗得轟轟的響,女大家手忙腳亂地揉着餈粑,我們小孩子呢,就在那裏亂竄着,笑着叫着添着亂,一派過年的熱鬧景象。

再説説殺過年豬吧。故鄉過年,不論家中富有或貧窮,都是要殺豬過年的。一大早,爺爺就請了兩個殺豬的屠夫過來了。大家把豬從豬舍裏趕出來,那豬可真夠肥大的,爸爸説,起碼有300多斤。一個屠夫上前抓住豬的耳朵,另一個屠夫從後面抓住豬的尾巴,把豬按在一條凳子上。這時,爸爸走過來對我説,你到屋裏去,太血腥了,兒童不宜。我滿心的不情願,但又怕爸爸罵,只好走進屋子裏面,耳朵裏卻聽見豬淒厲的叫聲。過了一會,豬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豬已經被宰掉了。屠夫們忙亂着,把肉切成一塊塊的,放在桶裏醃着,爸爸説,這是用來熏製臘肉的`。連村裏的幾隻狗都趕來湊熱鬧,在那裏亂竄,一個屠夫飛起一腳,把一隻狗踢得汪汪叫。就連空氣中都洋溢着過年的熱鬧氣氛。

當然,年味最濃的還是放鞭炮了。我們知道,在深圳過年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家鄉就不同了,大家説,過年不放鞭炮,等於沒有過年。所以家家户户過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這可樂壞了我,從一回家,就跑到村裏的小賣部買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着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禮花彈。那時,恰好是我爺爺的70大壽,煙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讓我放得不亦樂乎。但爸爸説要我注意安全,少放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裏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種熱鬧的情形,真是讓我興奮不已。

至於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壓歲錢和無數的紅包,我就不多説了,總之,去年過年我真正體會到了爸爸説的過年的年味。

【篇七:故鄉的年味】

故鄉的大年是有味的,一種傳承於冥冥的心靈深處、承載着厚重文化底韻的“味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的勞頓在年味中釋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來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走進臘月,故鄉那濃濃的年味便隨着數九的寒風,緩緩飄蕩開來、漸漸濃烈起來。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約而同地開始渲染、烘托那細緻、嚴謹、充滿期冀的年味。“小雪卧羊,大雪宰豬”。殺羊宰豬是鄉下最誘人的年味。特別是殺年豬,宰殺完畢之後,主人家會按照習俗做一大鍋由槽頭肉(豬脖子)、酸菜、豆腐、粉條、土豆等煨燉而成的大燴菜,主食一股是西北地區特有的黃米糕,全家老少和請來的親朋好友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原生態飯菜,那份熱鬧、愜意、濃香着實讓人難以忘懷。

從臘月初八開始,鄉下過年的程式便全面啟動。臘八這天,大家天不亮就起牀,開始做臘八粥,故鄉人用黃米、紅豆、花生、紅棗等熬製臘八粥,吃的時候,在粥的上面澆一層用甜菜、胡蘿蔔熬製的糖稀,甜甜的臘八粥,象徵着大年開始,預示着來年的五穀豐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美美。

過了臘八,家家户户便開始有條不紊地置年貨,忙吃喝、孕年味。鄉鄰之間都要互相幫忙,磨白麪,搗糕面,壓粉條,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餃餡,栽葱蒜,蒸饅頭,炸油餅,炸油糕、攤花餅,殺公雞,煮豬頭,寫對聯,剪窗花,寫大字,打燒酒,買鞭炮、買香紙,買蠟燭,做燈籠,縫新衣,買糖果,炒瓜籽……可謂家家飄香,户户歡騰。“二十三,洗燈盞”。臘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灶王爺昇天之後,灑掃庭除便全面展開,掃房樑,粉牆壁,糊窗户,掛年畫,帖窗花,拆被褥、洗衣服,一番粧點,老土屋便滿堂生輝。“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大年臨近之時,鄰里男女之間都要互相剃頭、淨面,乾乾淨淨、輕輕爽爽迎新年。

經過一個臘月的忙碌,大年便盛裝登場了。除夕這天,女大家天不亮就起牀開始蒸“米飯”,熬粉湯,故鄉稱之為“翻身撈飯”,撈飯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為年年有餘。飯罷家家户户便準備紙錢、上墳祭祖,熬製漿糊、張帖對聯。把祖先的恩德牢記心上,把“五穀豐登、牛羊滿圈,福星高照、喜氣盈門”的祈願訴於上蒼。除夕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後,便開始灑水掃院、壘旺火、掛燈籠。旺火要壘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的天地神位面前,故鄉人壘旺火要在院內選好的位置上架一口大鐵鍋,然後在裝滿沙土的.鐵鍋上壘旺火。壘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桿、劈柴、柏木,煤塊,最後壘成一個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或圓塔型的旺火,然後用彩紙裝扮,最後帖上“旺氣沖天”的對聯。從除夕晚上開始,家家户户院內都要矗立一根幾米到十幾米的高杆,杆頂裝有滑輪,用一根長繩把燈籠掛在杆頂,同時正房、偏房、涼房、柴房,包括牛馬羊圈都要通霄掛燈籠,一直到正月十五。華燈初上之後,爺爺奶奶便開始給孩子們分發糖果、點心,懷揣糖果和點心的孩子們則成羣結隊,手持香火開始跑大年,東家進,西家出,觀旺火、看年畫、賞燈籠。一直到雞叫頭遍,家家户户開始舉行“接神”儀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滿堂家宅旺,鴻福齊天富貴長”的福祿壽神位前擺貢焚香,祭神祭祖,然後全家人開始點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燒,“旺氣沖天”之後,開始燃放麻炮、鞭炮,爆竹華燈,滿門飛彩,天地同輝,聲震八方。全家人在旺火邊開始跪拜天地諸神,老者點頭,童子拍手,祈保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氣氛莊重肅穆……孩子們要抱着過年的新衣服烤旺火,然後,由奶奶或母親把蒜瓣、柏木刀、銅馬綴飾到孩子們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儀式完畢之後,全家人開始熬大年,男大家圍爐把酒,海闊天空拉家常,謀生計,話人生,女大家則在歡聲笑語中包餃子,除夕晚上包餃子,要在餃子裏包硬幣,吃到硬幣的人預示着來年有福氣。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東昇之際,大家要早早敞開大門,迎百褔,納千祥。孩子們穿新衣、戴新帽,隨大大家提着燈籠,帶着香燭、鞭炮,趕着豬羊牛馬到村外迎“喜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氣東來。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餃,首先要敬貢列祖列宗。飯罷,小孩們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給長輩、親朋好友們拜大年,在“過年好”,“恭喜發財”的一聲聲祝福中,“共祝開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過大年,又吃好飯又掙錢”,每個孩子在施禮、叩拜、問好之後,都能得到長輩們贈予的押歲錢。從一元復始的正月初一到龍抬頭的二月初二,故鄉的年味如鄉下一日三餐的裊裊炊煙,伴隨着扭秧歌、舞龍燈,伴隨着濃語一席、美酒三杯,伴隨着犬吠雞鳴,羊歡馬叫,伴隨着滿面春風、笑語歡歌,眷戀在故鄉的朗朗天空……

故鄉濃郁的年味是親情的温馨,是鄉情的孕育,是鄉趣的集成,是民風的昇華。故鄉就是在這種天然純樸、充滿激情、生生不息的年味中,從蒼老的過去走到青春的今天,從激昂的現在走向希望的未來。

【篇八:家鄉過年的味道】

家鄉的新年有着一股萬象更新的氣味,承載着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臨近臘月,故鄉那股濃濃的年味已經隨着冬天那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緩緩向我們飄來。剛進臘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須在這段時間裏殺豬。這殺豬啊,是把一頭已經挑選好的豬,一個人拽着它的尾巴,兩個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個專制木板一放,一刀結束了它可憐的生命,只聽見一聲撕心裂肺的叫聲,然後再燒一大盆熱水,把這豬往熱水裏一放,再經過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臘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婦天還沒亮就起來,為着早上這一碗碗美味的臘八粥做準備工作了。臘八粥就是用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熬製而成的,不過多久,一碗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

在臘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前奏。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頓飯,互相説説話,聊聊天,從這以後,全市戒備,大大家開始為辦年貨而操心了,而小孩子們也開始為壓歲錢能收多少而擔心了。在過年前家裏必須要經過一次大掃除,意味着除去這一年中不順心的.事,還要把家裏的各種東西給擺出來。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團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個團圓飯。桌子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食物,什麼牛肉、土豆、青菜、蘿蔔樣樣都有,平時見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這過年期間它卻不怎麼感冒,沒有任食慾,這可能就是大人常説的年飽吧。在團圓飯中最重要的就是魚,它預示着年年有餘。這魚頭一定要對着長者,大大家喝點酒,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愛的飲料,大家互相説着祝福的話語,其樂融融,到處都有濃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剛黑,鞭炮聲便響個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點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禱新的一年自己能紅紅火火。那一夜整城幾乎徹夜未眠,一直響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熱鬧。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門口貼上嶄新的對聯和一個又大又紅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過年的新衣服給穿了出來,臨近中午,就要開始拜年了,提上年貨便向目的地走去,這小孩想收壓歲錢必須得磕頭,大人則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熱鬧。

這正月後面幾天也就是到處拜年、吃飯,你有可能在到處拜年的途中收穫很多見識。

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綵,玩花燈的隨處可見。在這一天,廣場上真叫人山人海,廣場上大家專門留出一片燃放煙花的地方,只聽一聲巨響,精彩絕倫的煙花表演也拉開帷幕,紅的、黃的、綠的什麼顏色都有,它們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勢,彷彿一顆顆璀璨的小太陽在空中熊熊燃燒,分外漂亮。過元宵必須要吃湯圓啊,那甜美的湯圓吃起來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節正式結束了。因為學生們在這一天就開學了,大大家也開始正常上班了,雖不捨,可這春節也已離我們漸漸遠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fenxiangzuowen/zry4qe.html
專題